企业家“性格论”
有什么样的老总,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真正发展壮大的历史只有短短二三十年,不要渴求完善的制度规章,也不要苛求内在的文化传承,第一代创业的老板还没有完全谢幕,因而,从老板性格看企业风格,有时候是可以画等号的。
从“出身”看“性格”
按照传统的划分,老板可以分为“两腿带泥”的草莽型、“有胆有识”的实干型、“诚实守信”的儒雅型、“手眼通天”的官商型、“首尾两端”的奸商型、“灵巧善变”的投机型,等等,多以个人的人格面貌和企业的发展历程为判断依据。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假如考虑到第一代企业家多是由一个普通人白手起家,一辈子历经无数激流险滩,那么,他们在专业特长、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出身”,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整体风格和兴衰命运。
一般而言,企业老板的“出身”可以归纳为政工型、营销型、财务型、技术型等几大类。政工型的老板多来自国企,为人低调,凡事求稳,
企业内部等级观念强,相婀注重人际关系,生意模式有许多“上层路线”的痕迹,内心有比较重的“红顶商人”-睛结,对企业的控制欲望极强,
讲求内外威严和做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可以从大量由国有改为民营的企业,以及不断涌现的房地产等行业中看到这类“企业家”的身影
比较而言,做营销出身的老板就“简单”多了:他们常常敏感于市场信息和广大客户群体,产销额成为衡量公司职员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管理架构趋于扁平化,销售部门团队庞大、地位居高,聚集着企业大量的优势资源;注重实物或有形资产的开发,却忽视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保护,企业容易因营销人员的出走而被“克隆”。
这类老板较为普遍,比如在温帅II、义乌、长垣、巩义等区域的产业集群中,就许多有一定资金积累的销售业务员“摇身一变”为创业者的事例,就屡见不鲜。
搞财务出身的老板,经营风格一般显得谨小慎微:偏重于成本核算,极为重视企业的利润率和资金流,擅长于财务运作、资本运营和金融“推拿”。这类企业老板,在国家推行宏观调控、实行银根紧缩之前,往往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在搞经营时常常见好就收,一笔账会赚会赔都算得“门儿清”。要说他们在企业经营中常犯的错误,那就是做惯了资本运营,不屑于从实业经营中赚辛苦钱,因而,“来大的”“玩大的”,就成为他们的口头禅,而这种“冒险”,有时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他们的“滑铁卢”。
搞技术出身的,在谨慎方面和搞财务出身的老板有些近似。不过,一些人身上的偏执、小气或者书生气,往往会成为他们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现在,国家鼓励创新,谁拥有更多的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谁就有了搞经营、设门槛的底气。从这方面讲,技术出身的老板往往能成为单打独斗的“侠者”和“财富八斗”的富翁,而假如让他们去引领一个与国际巨头对着干的企业,有技术方面的背景和优势往往又会让他们成为英雄。
当然,企业老总的“出身”多种多样。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许多企业的管理团队都成了与老板气质相近的人的聚合。知道了这一点,企业老板出于发展企业的需要,就必须广纳各种气质的人才,打造一个复合型的团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避免自身无法走出的“出身”的缺陷。
从“性格”看“管理”
人常说,性格即命运,态度即人生,将此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同样有效。一家公司所形成的风格和气场,往往会有很多成因,最核心的往往是老板的出身、星座、童年、志趣、爱好、智识、求学经历、职业生涯、创业历程等。
由老板性格看企业管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急躁型老板,性急、冲动、直爽、活跃、实在。他们敢于冒险投资,好用强有力的营销攻势快速占领市场,不惜一切代价去压倒对手。在管理上有主观武断、粗心大意的缺点,处理员工问题易简单化和专制化,导致员工的流动性很大。这类老板或许是冲锋陷阵的开拓者,却不是理想的守业者。史玉柱、周鸿神就属于这种类型,特别是史玉柱,他在回顾失败经历时,就感叹是冲动型性格害了他。
灵活型老板,网易CEO丁磊、搜狐CKO张朝阳、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等都是其代表人物,敏捷、热情、兴趣广、善交际。这类老板对流行时尚及市场变化非常敏感,创新意识最强,学得怏、用得快、变得快,对市场注重随机应变,喜欢采用别具一格的经营方式,与员工关系比较亲和。
稳重型老板,沉稳、谨慎、理智、忍耐。他们在经营上往往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他们注重品牌形象树立,有永续经营的理念,喜欢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重视做人做事的原则,这类老板深谋远虑、后发制人,做事常能做到举重若轻。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回顾自己一生经历时,经常感叹“稳”的重要性。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也认为,自己一生的谨小慎微、专业做精,是三全最终领跑速冻食品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睁开一双“慧眼”,看清你老板的性格,那么你就会知道你所在的企业究竟怎么样。
从“价值观”看“企业文化”
曾有人说,什么是企业文化9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包括他的兴趣爱好,包括他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甚至信仰等。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特别对那些由创始人领导的民营企业而言,老板就是家长,老板往往决定一切。人们常说家族企业家族化管理,其企业文化就是家长式决策、家长式管理,这与现代规范化的管理有很大不同。
去年,双,KA9“瘦肉精”危机暴露出~iEla9一个致命缺陷:企'U'A9资本构成、销售市场、技术研发等都是高度国际化,但企业的管理却仍然有着诸多家族管理的痕迹,企业文化还是高度集中的家长式管理文化,并没有做到和其他系统同步发展——如同木桶的“短板理论”一样,这最终造成了对双汇的致命一击。
在国有企业中,类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格力电器的老一代企业家朱江洪个性鲜明,不服输不服软,打下一片江山,并培养了一个同样性格
鲜明的董明珠,她雷厉风行、嫉恶如仇,刚一接任,就在电器行业掀起一股“铁娘子旋风”,不过,同样值得深思的是,“一人兴企,一人丧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越是有性格的企业家,如果后继乏人,那么他们在为企业留下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诸侯割据、分崩离析的祸根。长虹倪润峰、安彩李留恩、春都高凤来、莲花李怀清,皆是如此。
当然,老板的性格是可以修炼的,企业的管理是可以按现代企业治理制度逐步改进的,但前提条件是,企业家要认识到自身性格的缺陷,要认识到“有容乃大”“放权让利”的重要性。多培养人才,多“海纳精英”,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到代代相传、永续发展。
张瑞敏在他的《人不成熟A,9 J1.,大特征》演讲稿中说,一个企业家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5个因素:学会控制情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其中前3项都涉及性格。任正非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也强调: “这些年来进步最大的是我,从一个‘土民’,被精英们抬成了一个体面的‘小老头’。因为我的性格像海绵一样,善于吸取他们的营养,总结他们的精华,而且大胆地开放输出。”这些企业家切身体验都说明一个道理:
性格是一个企业家最为宝贵的财富,但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家最致命的“毒药”。一个老板胸怀有多大,他的事业也就会有多成功。
文本刊记者方格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