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太行深处的石头世界 河北古村落——邯郸王金庄村

2016-01-29 10:08:42来源:长城网综合 作者:吴丽芳

打印 字号: T|T
    导语:王金庄村南北各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峰(南坡山、北坡山),村被两山相夹,俗称“两山夹一沟”,村落呈一条龙状,有众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王金庄的民居,既有共性,又不乏个性,建筑布局灵活多样,除地基街道有统一规划外,其余依据地形,一律自由安排。
资料图。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王金庄村
  王金庄村地处邯郸涉县城东南,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山区代表村,辖一自然村五个行政村,总人口4520人。据考古考证,早在宋朝末年就有人居住,立村至今700余年。王金庄村具有光荣的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村民积极参军参战,前赴后继,前后参加过上党、太原等战斗和战役。解放后,王金庄人民艰苦奋斗,修梯田、拱涵洞、开山路、建水库,使全村的基本条件得以改善,特别是创建全国花椒基地,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自编村志记录家乡变迁
  为了记录王金庄村的历史发展和沧桑变化,该村村民王树梁主编编纂了《王金庄村志》。此书分7辑,36章,109节,40余万字,内容丰富,地域特色强,详尽地介绍了王金庄村的历史演绎、自然环境、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风民情。
  王金庄村的“石头世界”
  走进王金庄村就是走进了石头的世界,至今村里仍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600多幢,4000多间,王金庄有1条主街道、9条巷子,石板路总长2000多米。此外,还有500多条石砌小街巷,纵横交织,奠定了古村的空间形态基础。街巷高低俯仰、纵横交错,从建村到现在千百年来悠悠的青石小巷已越踩越亮。石板街中间的排水沟设计,既科学又坚固,两侧石头房屋依高就低,顺势而建,壁垒森严,石街石道、石房石墙、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桥石栏、石碑石碣、石井石窖、石槽石臼,沿街巷行走,犹如穿梭于石头城堡中,更增添沧桑的古村魅力。
  王金庄村建设“美丽乡村”
  在“山”上做文章,独具梯田之韵
  梯田是王金庄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这里的人们在“山”上做文章。目前,该村共垒筑梯田1.2万亩,5万余块,土层厚的不足0.5米,薄的仅0.2米,石堰长度近万华里,高低落差近500米,形成极其震撼的“梯田文化”,成为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石”上造特色,独有石头之美
  该村在“石”上做特色,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保护开发了石头文化,充分体现“记得住乡愁”的乡土文明。同时,在石头房内增加了太阳能、新型炉具等现代化设施,形成独具匠心的“农家石头文化”和“历史文化记忆”。目前,全村新改厕1424座,硬化道路12.1万米,砌污水渠2300米,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中国传统村落”实现质的变化。
  在“驴”上增乡愁,独成交通之景
  受地理环境限制,毛驴成为王金庄村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该村在“驴”上增“乡愁”,打造了“毛驴之景、金驴文化”,居民家家户户养驴,毛驴也是每个家庭中的一员。
  富有经济头脑的王金庄人,依托广阔的山场资源和天然牧场,发展了独特的肉驴养殖产业,全村共发展肉驴养殖近千头,年为民增收达200万元以上。
  在“水”上创品位,独享田园风情
  王金庄村依托村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乡风民俗、山水风情等特色资源,在“水”上创精品。11座塘坝水库绵延长10公里的“黄金水道”,与沿线千亩中药材基地和“十里香”大红袍花椒林,共同构筑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年吸引游客达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多万元。

上一篇:王氏老屋简介
下一篇:探访 王若飞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