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六旬斗笠师王汉坤老人:留住惠女服饰记忆

今年来,凭借着一腔热血,他制作了40多种身着惠安女服饰的玩偶。按王汉坤的说法,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存留住各个时代的惠安女服饰,传承和创新惠女文化。
斗笠师傅留意惠女服饰变化
今年7月6日,本报曾以《66岁老师傅手编惠女斗笠54年用手撕出18层竹篾》为题,报道惠安的王汉坤老人,一辈子手工制作斗笠。50多年来,他经手制作的惠安女斗笠数以万计,顾客为了等他制作一顶斗笠,有时候要等几个月。
惠安女头上那顶黄灿灿的斗笠与各种颜色的服饰、佩戴搭配,构成了惠女服饰鲜明特色。这二三十年来,王汉坤老人一直留意着惠安女服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女身上的服饰也在变化。”王汉坤老人说,此外,惠女服饰还分为小岞、净峰等和崇武、山霞等两大款式,从年龄上分,则有少年、中年、老人等种类的服饰。
在他家的一个房间,墙壁上挂有不同时代、不同乡镇的惠安女服饰,达数十件之多。不仅如此,房间内还有一些发黄的斗笠、惠女服饰上的佩饰等。
拍摄服饰按照比例裁剪制作
爱收集惠安女服饰,更爱思索。这二三十年,王汉坤一边制作斗笠,一边动手设计、制作惠安女服饰。
“但凡知道有穿惠安女传统服饰的表演、民俗活动,他都会拿着小相机,赶过去拍照。”王汉坤的老伴说,丈夫所拍的惠安女服饰照片就有厚厚的几叠。让她难以理解的是,回到家,丈夫就拿着布啊佩饰什么的,一通比画,“真像着了魔”。
拍来的惠女服饰,成了王汉坤借鉴的素材。王汉坤说,他设计制作的服饰并不是用来销售的,因此,他选择用料比较少的“缩小版”,按照比例剪裁。一旦剪裁出来后,就化为实践,买来玩偶,给它们“试穿”,再找来各种佩饰装饰。“光服饰看不出效果来,如果穿在立体的玩偶身上,就能知道漂不漂亮了。”

留存记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
昨日,在净峰镇的家中,王汉坤搬出四五十件身着惠女服饰的玩偶作品。这些玩偶身着惠女服饰,有的还加入创新元素。
作品中,有3个稍大的玩偶,一个穿着传统的小岞新娘装,漂亮喜庆,有的则是传统的老人“大头”(指梳头发形状)装扮。有的惠女在劳作,有的在休憩玩耍。各种场景和形象的惠女,称得上惟妙惟肖。
此外,还有一些加入现代和创新元素的。有身着艳丽的惠女骑车,还有的惠女上身穿着惠女服饰,下身则穿红色大裙,整体搭配颇为新颖。“数百年来,惠女服饰一直在变化,传统要坚守,但并不是不要与时俱进。”王汉坤说,他头脑中一旦有想法,就把各种材料配齐,剪裁的工作交给女儿和儿媳,穿着服饰和贴背、珠子等配饰,则由他完成。
王汉坤计划将他收藏的各个时代数十件惠女服饰,一一制成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缩小版”,穿在玩偶身上。“传统的惠女服饰慢慢消失,最多只留在记忆中。用这种方式留存,数百年后,后人还知道当时惠安女服饰的样式。”(记者廖培煌实习生刘立峰文/图)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