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绍兴:30年坚守,铸就美丽下王

2015-10-20 10:56:45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打印 字号: T|T

图为王绍兴(中)和村干部、群众在一起商讨空心村改造安置工作。
   [人物名片]王绍兴,1984年起担任天台县平桥镇下王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潜心治村,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他一心为民,带领村民过上美好生活,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天台县优秀共产党员。下王村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省级森林村庄等荣誉。
    在下王村,一条街面宽阔的中心街贯穿南北。水墨画般的入口,丹桂飘香、秋枫如火,路旁房屋鳞次栉比,文化长廊、仿古建筑等点缀其中,优美的自然风光配合人文景观,让你流连忘返。
    见到王绍兴时,这位58岁的村支书正在空心村改造安置现场。30多年来,他坚守“和谐兴业、助农富民”的信念,脚踏实地、一心为民,时刻谋划着为村庄增添色彩。30多年的坚守,他将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的穷村铸就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绘就美丽蓝图
    身为土生土长的下王人,村内的情况,王绍兴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民风彪悍,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未到位……这些问题时常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要想富,先修路,而且要修一条贯通全村的中心路。”他暗下决心,但是谈何容易,从规划、设计、筹资,到拆迁、动工、建设,每一步都困难重重,特别是拆迁涉及45户村民,2861.12平方米,简直是难如登天。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破解难题,村“两委”提出实施“发展统一制定,公共事业统一建设,各项投入统一安排,村民的福利逐步到位”的致富新略。
    在中心路拆迁中,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涉及拆迁的45户村民,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村民王青海的住宅位于拆迁范围,虽在外经商,但并不具备足够经济实力建新房,经多次电话沟通后,都没有达成协议。对此,他带领村干部集体出动,前往其经商地杭州,不厌其烦地解释、劝说。
    “他们的真诚与决心让我感动,中心路建设确实是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村内人车通行环境的大好事。”王青海最后同意拆迁。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村推进,首先要治理的就是脏、乱、差问题。该村开展创无违建村(居)建设,他深知这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民对此项工作肯定不理解,不支持,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打开突破口。
    “‘三改一拆’创无违建村(居)从我家开始。”王绍兴第一个表态并亲自带头拆除自家违法建筑。
    当村民问他就这样拆了会不会心疼、后悔时,他义正词严地回答:绝不后悔,违法建筑不拆,村庄怎么可能变美?
    在他的带头作用下,下王村共拆除违法建筑50余户,3000多平方米,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庄的面貌。
    终于路通了,村庄变美了。该村先后投入60多万元,对全村2万多平方米道路进行硬化;耗资70余万元完成村主入口建设;投入20多万元改造、整治桥梁及排灌渠道水利设施建设……一幅美丽下王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创造美好生活
    “让村民富裕,是我最大的愿望!”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记在心里:“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拉上去,增强本村的综合实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于是,村“两委”积极为民营个私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放水养鱼,倾力营造“村里搭台,个企唱戏”的氛围,鼓励村民办企业发展经济。如今,全村个私企业已达五家,家庭加工作坊20余家。
    “我村距镇区仅有两公里,又位于天台西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既有集镇功能,又有农业发展优势。”王绍兴说。
    该村率先在天台县实行土地流转,全村共流转土地952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开发梨园500亩、桃园300亩,以项目促农民增收。
    一到春天,紫白相间的玉兰花路将粉红色的桃花林和雪白的梨花海串联起来,吸引游人前来观光,络绎不绝。
    “村民富裕了,集体经济也必须跟上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哺美丽乡村建设。”王绍兴说。
    于是,该村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建立农贸集散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并成功招商引资。
    下王村从经济空白村到现在年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促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中,促成了一个人和景秀的“美丽”下王。
    责任编辑:杨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