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绍兴一户人家有传家宝 家谱中发现王阳明散佚之作

2017-03-12 15:24:23来源:绍兴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这篇《王阳明全集》中没有收录的佚文,对研究阳明学颇具价值。而除了南山王氏,新昌不少家族都和王阳明有渊源。王阳明还作了一副对联赞美新昌的石氏四贤。这副对联原先就刻在石大宗庙庆云寺中厅石柱上,可惜后来被毁了。
  最近几年,国内很多地方掀起王阳明研究热潮,绍兴的王阳明故居、王阳明墓、阳明洞天、稽山书院4处遗迹已被大家熟知。
  “新昌和王阳明也很有渊源!”近日,有新昌读者向记者爆料称:400多年前,在新昌南山村,一对90岁的老夫妻做寿,王阳明特意为他们写了寿序。后来,这篇寿序被保存在《南山王氏宗谱》中,代代相传。
  这对老夫妻何许人也?为何王阳明会为他们贺寿?王阳明和新昌又有着什么渊源?记者就此作了采访。
  王阳明为一对夫妻贺寿
  王阳明写的诗文《赠新昌袭怡处士夫妇九秩庆寿图诗序》,如今就收在《南山王氏宗谱》里,全文700多字。诗文写于明朝嘉靖癸未夏,也就是公元1523年。
  一开始,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新昌文史专家的注意,倒是南山村的王氏后人口中时常会提起“阳明山人”王守仁。村里有宗谱的老人都知道王阳明曾为先祖写过文章。
  王东惠是新昌县史志办副主任,老家就在南山村。她告诉记者,宗谱里除了有王阳明的诗文,还有文徵明的诗,以及蔡元培写的传记。
  最先注意到这篇寿序的是新昌文化名人陈百刚先生。
  1988年,新昌县启动重修《县志》工作,陈百刚成为《新昌县志》主编。为收集资料,他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宗谱资料,结果在南山村的《南山王氏宗谱》中发现了王阳明写的文章。
  “文章不落俗套,又与王阳明思想体系一致,并非一般应景之作。”仔细研究了诗文后,陈百刚又查阅了《王阳明全集》,发现这篇文章并没有被收录其中。
  “这篇散佚之作,对研究王学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后来,陈百刚老先生又专门为这篇寿序写过文章。
  “王阳明的这篇寿序收录在束景南教授所著的《王阳明全集补编》和《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增订版中。”采访中,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绍兴市王阳明研究院秘书长张炎兴告诉记者。
  据介绍,10多年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束景南教授也一直致力于王阳明佚文的辑佚和考订工作,从地方志、石刻、碑拓等材料中,发现了大量佚文佚诗,并对这些文章的真伪和创作时间做了严密考证。
  “我也是从《南山王氏宗谱》里发现的这篇寿序。”近日,记者联系上束景南教授,他说,发现寿序后,他根据宗谱和地方志做了一些考证工作,证实文章确实为王阳明所作。
  和王阳明有什么渊源?
  一个小山村里,一对寻常夫妇做寿,为什么能请当时已名动天下的王阳明贺寿?这个疑问,束景南有,陈百刚和王东惠也有,3个人都就此做了考证。
  王东惠介绍,早在元代,南屏王氏的先祖王胜宝就来到南山,并在此卜筑居住下来,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代。南山王氏历来耕读传家,出了不少贤明之士,遂成望族。
  “新昌南屏王氏和阳明秘图山王氏同出于王祐三槐堂一门。”束景南介绍,因此,王阳明在诗中会写“予与王君有同宗谊”。
  寿序中这位“袭怡”名叫王铨,字以衡,袭怡是他的号。宗谱记载,王铨活到93岁。
  1523年5月,王铨和妻子章氏90岁。老先生的子女们决定为父母做90岁大寿。当时,王阳明已因“阳明心学”名动天下,老人的子女便想邀请王阳明给父母写诗贺寿。
  这个过程中,包允诚成为关键人物。
  包允诚和王阳明曾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和王铨的第五个儿子惟常又是连襟,所以王家人通过包允诚向王阳明发出做寿序的邀请。
  除了和包允诚这边的关系,束景南教授在查阅《南山王氏宗谱》和新昌地方志后还发现,王铨的族人和阳明心学本身就有密切联系。
  原来,王铨有个兄长叫王镇,王镇的孙子王坦,也就是王铨的侄孙,是一位不一般的人物。
  明万历《新昌县志》记载:“王坦,南山人,少有隐智,长好学慕古。”王坦曾“结轩梅园,环以修竹,诵咏其中,陶然自乐”。
  “王坦结交的都是当时名重一时的文人。”王东惠说,除了书画家文徵明父子、尚书吕光洵外,还有一位绪山钱德洪。这位钱德洪正是王阳明的学生,也是王阳明之后“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此外,据宗谱记载,王坦的儿子王世仪曾“受业阳明之门,由太学生任四川按察司知事,有清望”。
  “嘉靖二年,王阳明住在绍兴,王坦等人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绍兴,请他为王铨做寿序的。”束景南推测说。
  “阳明学”影响新昌很深
  除了南山王氏,新昌不少家族都和王阳明有渊源。
  “王阳明还作了一副对联赞美新昌的石氏四贤。”陈百刚说,这副对联原先就刻在石大宗庙庆云寺中厅石柱上,可惜后来被毁了。
  对联的内容为:祖延明道,孙友晦庵,奕世文光凌北斗;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
  查阅宗谱后,陈百刚还发现,和王阳明交往的新昌籍人物有不少,他选取了其中几个有名的人物做了介绍:
  俞振强,1523年中二甲进士,官至大理寺副卿,著《四书尚书解义》,曾与王阳明面说《大学》古本,“王先生弗能难也”。
  陈大昌,曾受聘于稽山学院,与王阳明同事;陈应奎、陈应璧兄弟是王阳明的学生。陈大昌之弟陈南城精通阳明杂书。
  “吕氏家族十六世‘光’之辈中也有不少师从王阳明。”陈百刚说,“阳明学”对当时新昌的士林界影响很深,他觉得这一方面的课题值得好好挖掘、研究。
  新闻链接
  赠新昌袭怡处士夫妇
  九秩庆寿图诗序
  天之寿常清,地之寿常宁,人之寿常生。常清则气化行,常宁则品物亨,常生则事业成。气化行而后天享其高,品物亨而后地享其厚,事业成而后人享其圣且贤。与夫富贵之类,故寿为箕畴五福之宗,而三才所赖不可无者,但有数存焉,非可幸致。
  予尝以上寿望世人而不数觏,适山阴包允诚欲寿其娅之父新昌王处士九秩,与内子章氏安人同德同寿,先期绘图,缀以诗歌,乞予文弁其首。予与王君有同宗谊,而允诚在江西宜黄莲幕时,有宦游之素,兼戚里也,不容辞。
  窃惟之物理,发源深者其流长,培之固者其植茂。闻公名铨,字以衡,别号袭怡,其先卜居南山之麓,以簪缨世其家,发源深矣,流得无长乎!公倜傥克干,学识宏博,以庠生受恩典,身不尽享家有余积。积金有余,贻子孙以衣食;积书有余,贻子孙以学植;积善有余,贻子孙以福泽。日夕盘旋桑梓间,乐恬旷景与意适,豁如也,是所培者固矣,植岂无茂乎!生六丈夫子,五曰惟常,即允诚之娅也,任凤阳县幕官,以循良称。曾、元数十,辈皆聪明英俊,曰京,藩府引礼舍人;曰香,参从都督府之末;曰世传,充儒学弟子员;曰世相,习举子业,发策抉科,倚马可待。德门袭庆,寿之固宜!
  今年夏五月二十三日,乃其悬弧之辰,亲友毕贺,子姓森列,若芝兰玉树,茁秀阶前,而公独翛悠然与乎其间,虽不必诧广成子、安期生与夫商山香山之老,真恍然神仙中人也。所享盛备如此,又岂与世之徒寿者伦哉?
  虽然,寿之道大矣!无私伪,为守一保真,天地得此而清宁,吾人得此而常生,家国得此而齐治,天下得此而太平,寿之道大矣。允诚方持此以寿王公,而予方欲以公之寿而祈以寿吾民。于是乎序。
  嘉靖癸未夏五月吉旦
  赐进士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赞参机务
  阳明山人
  宗生 守仁
  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