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老板和义博会的21年

2015-10-23 10:28:50来源:钱江晚报(杭州)

打印 字号: T|T
    昨天,第21届义博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开幕,67岁的王新田提前一个小时赶到展位,为接待客商做准备。
    每年一届的义博会,培育了不少本地企业,王新田的义乌市炊具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从1995年到2015年,21届义博会,他一届都没落下。如今,“新田”品牌已经从炊具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一流的炊具生产加工企业。
    王新田的公司是1995年注册的,与义博会同岁,“新田”也可以说是跟随义博会成长起来的品牌。
    “义博会把我带进了国际舞台。”采访中,王新田不止一次提到,义博会扩大了他的市场,也提升了新田炊具的产品竞争力。
    而就在这种成长中,王新田也见证了义乌小商品一步步走向国际的过程。
    1995年首届义博会,他挑着担子,带着没有商标的杂牌锅就来了
    2015年义博会昨天开幕,一拨又一拨的外商看中了他展位上的专利锅
    21届每届必到,他是义博会的熟面孔,他的炊具品牌也随展会一同成长
    王老板和义博会的21年
    第一场义博会
    夫妻俩挑着担子
    带着几十口杂牌锅就来了
    和很多义乌老板一样,王新田白手起家,16岁那年就跟着打铁师傅学手艺。
    1983年,镇里的社办厂改制,王新田分3年支付1200元,把厂子给承包了。当时,厂里只有七个人,没有机器,完全是手工作坊式的敲敲打打,产量很低。
    “当时没有品牌,就是现在的杂牌锅。”王新田说,义博会之前,他们的产品基本上在省内销售,年产值只有10多万元。
    1995年5月18日~22日,义乌本着“为市场找产品,为产品找市场”的出发点,由浙江省工商局、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了一场“中国小商品城名新小商品博览会”,举办地点在老篁园市场主通道。
    这是义乌市举办的第一个商业展会。
    王新田和妻子两个人,挑着担子,推着小车,带着还没有注册商标的几十口样品锅就去参会了。
   “经营户放假4天,每个参展商一张钢丝床,条件非常简陋。”他说,当时只有300多个展位,不到200家企业参加,客商虽说不少,但还是以本地人为主,更像是一个农村集会。“看不到老外的,都是内销。”
    尽管如此,对王新田来说,这个地方他来对了。他的杂牌锅卖得非常好,最后算一算,收入300多万元。
    第一张外贸订单
    沃尔玛等进口超市
    现在每周都会下订单
    义博会开了一年又一年,王新田的生意也一年好过一年。2000年,第六届小商品博览会上,王新田拿到了第一张外贸订单。
    “我记得很清楚,是沃尔玛,当时他们在中国已经有3个仓库、13家超市。”王新田说,沃尔玛的中国区代表走进了他的展位,说想看看工厂。“他们不要贸易商,一定要和厂家合作。”
    王新田热情地带着他们去了厂里,认真地给他们介绍产品情况。最终,“新田”和沃尔玛签下了2000多万的订单。
    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新田炊具”先后与麦德龙、欧尚、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合作。
    采访期间,不断有外国客商走进展位问询,王新田每次都主动上去介绍。他的普通话不标准,更不懂英文,除了靠产品自己说话外,更多的是靠肢体语言以及和45岁那年一样的热情。
    在接待完一批来自也门的客商后,王新田说,现在儿子在省里当公务员不肯来接班,只要身体允许他还是会继续做下去。
    好在,从义博会拿下的客户都比较稳定。“现在沃尔玛、麦德龙等每周下一次订单,我们生产计划很好安排。”
    本报记者胡梦龚望平/文
    本报通讯员龚献明/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