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驴行山西之王家大院

2015-09-26 09:07:00来源:重庆晨报

打印 字号: T|T
王家大院毛三洪摄
    毛三洪云湖天都业主
    山西的大院挺出名。
    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不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也为子孙营建一个归宿之所和安乐之窝。但不是所有的大院都能保存到今天,有的只剩下颓垣残壁。不过还是有五座大院终被保存,既让晋商后人能把这些资源“变现”,也让今人可以最直观地去感受晋商的历史文化。这5座大院分别是:祁县的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长治的申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当然,最有名的还是要数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
    在选择去乔家和王家之间,我纠结了许久。最终在一个早餐馆老板的推介下,去了王家。
    从太原建南汽车站坐车来到介休县城,再上了一辆出租车,车在黄土高坡间穿行,过著名的绵山,也就是春秋时期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之地,清明节发源地,很快到了灵石县静升镇。镇子很寻常,低矮的房子,成群的摩托车,与北方一般村镇并无太大的区别。但拐过一道弯后,迎面一幅巨大的宣传画,由前总理朱镕基题写,然后一处巨大的院落群突然出现在眼前。
    进了院门,就如进入一座与世隔绝的城堡,堡内沿街又是一进一进的院落。跨过奉政大夫家高高的门坎,走进这座大宅,庄严的气息立即摄人心魄,让人不由得屏息凝神,斑斑驳驳的墙面及房檐上的衰草,在午后灼热的阳光下无言地解读着这座宅子点点滴滴的历史。那一进一进的院子,门檐上装饰着繁复精美的砖雕或石雕花纹,灰黄的墙面,灰黑的门与窗,青灰的瓦,只有门前悬着的红灯笼,红得格外炫目。噌听着旅游团队的导游一路走一路看,这一处是小姐的绣楼,那一处是少爷们读书的地方;又换一处,是家中聚议大事之处;再爬上高处,是老王家的祖祠。
    到下午,已经没有更多的游人,只有几队旅游团,男女老少嬉笑着从我身边经过。很快,那嬉笑声就湮没在深深的院落间。此时,院子里空荡荡的,夕阳的余晖慷慨地洒在院中,将整个院落映照得金碧辉煌,很有些壮观,但也难掩其中的寂寥。
    王家大院仅开放了红门堡与高家崖堡两处。整个宅第依山而建,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占了半面山坡,中间是一道自然形成的山沟,以石桥相连,东西对峙,气势宏大。资料上说,院落共有123座,房屋1118间,总面积4.5万平方米。王家先辈以卖豆腐起家,然后卖粮,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越做越大,再然后建造了这座院。其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有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假若不来走一走,看一看,确实很难让人置信,在这黄土高坡上,怎会建有这样一座可与皇宫一比的大院?
    登上状如城楼的高墙,立于高家崖最高处,俯望这座宅子,一座座院落尽收眼底,屋顶已被斜阳覆盖,呈现一片金黄。经历了王家几代人的建设,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才有如此的规模呀!据说王家的后人并不争气,这偌大的家业一点点败落,直至最后全部易主,这宅子,其实已和王家没有任何关系了。
    天空突然飘起一阵偏东雨,褪去笼罩大地的暑气。王家的历史,终于是像这夏天里的小雨,静静润入干涸的黄土,留不下一丝痕迹。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及装饰和雕刻技巧无不鬼斧神工。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特,匠心独具,大气而又精致,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称得上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