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历经沧桑三百年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上)

2019-06-17 09:35:35来源: 城语2016

打印 字号: T|T
进院子
历经沧桑三百年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之辉煌
 
文 | 城语²⁰¹⁶
 
中国人最讲究“宅”,宅里还要有院子。族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就会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宅院,以示光宗耀祖、炫耀门庭之愿,更有不忘本源、叶落归根之意。儒官商一体的晋商也不例外,留下了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为代表的众多古代民居建筑遗产,我们称之为“山西大院”。
 
—— 城语者
 
 
      在《 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故事(五)每个中国人心里都会有个院子 》(点开链接阅读)里,讲到过北方的四合院、晋中的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陕州的地坑院,还有河洛的康百万庄园。接下来,我会和大家一起进院子,慢慢地聊一聊,慢慢地感受一下中国人的家。今天,就先从晋商王家大院开始吧。
 
      王家大院历经三百年,精湛的建筑技术和精美的建筑艺术,使其成为“山西大院”的主要代表之一。王家大院的建筑总面积比北京故宫还要多,因此又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从古到今,大院里的每一个院落、每一栋建筑,都在讲述着自己并不遥远的故事。
 
▲ 王家大院是个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建筑总面积达到了二十五万平方米。 摄影:城语²⁰¹⁶
 
王家大院与耿彦波
 
一部纪录片《 大同市长 》,引起了我对耿彦波的关注。他那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建设古城的倔强,最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家大院和两个人有着不解的渊源,一个是创始人王诚斋,一个就是耿彦波。
 
如果说前者开创了王家大院,那么后者就像阮仪三保护平遥古城那样,《 古城记①当年“刀下留城”保护下来的平遥县城 》(点开链接阅读),又使它涅槃重生。没有想到,耿彦波的古城保护建设之路,原来就是从这个大院开始的。
 
▲ 王家大院迎来了涅槃重生。 摄影:城语²⁰¹⁶
 
一九九五年三月,时任灵石县委副书记、县长的耿彦波,开始修缮王家大院,前前后后投入了三千余万元。这对一个财政收入微薄的县城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当时,立即引来了灵石人的震惊,有人说“他是个疯子”。现在,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灵石人才明白他下的这步棋,自然是笑在脸上、乐在心里。
 
灵石县资源匮乏,耿彦波找到了一条开发古镇王家大院、以文化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之路。虽然周边的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都已经风生水起,但他坚信后来者能居上。“要留遗产,不留遗憾”。按照他的严格要求,整个复原工程始终保持着历史真实性,凸显了文化特质,真正做到了“整旧如旧”。
 
▲ 王家大院依山势而建,站在古堡墙头望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摄影:城语²⁰¹⁶
 
修缮后的王家大院,不仅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赢得了“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美称和“王家回来不看院”的赞誉,还迎来了朱镕基、尉健行和郑孝燮、阮仪三、余秋雨的到访。一时间,风声乍起。
 
此后,耿彦波开始了他的一个个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之作。在榆次区委书记任上,他打造了一座榆次老城;在大同市长任上,他修复了大同老城,“一轴双城、天下大同”……
 
王诚斋的豆腐挑子
 
到了王家大院已是中午,街道两旁的饭店很多,大大小小地都挂着“王家豆腐宴”的招牌。寻一家门店较大的入座,问有何特色菜,笑道,当然是王家豆腐啦!为何?又笑道,王家就是靠豆腐起家的嘛!
 
 
▲ 王家豆腐“坚而不硬、嫩而不散”。 摄影:城语²⁰¹⁶
 
我喜爱豆腐,便煎、炒、炸、炖、烧的点了几样,边吃边听大家叙着王家历史。这里的豆腐吃起来本是平常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概是因为王家大院的缘故吧,觉得就是不一般。
 
静升王氏的创始人王实,字诚斋。人如其名,极其实诚。王家有忠、信、诚、实兄弟四人,王实排行老四。从四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王家的家风,“传家有道惟忠厚、为人无巧但实诚”。
 
王家经商,最早就是从这豆腐挑子开始的。王实的豆腐“坚而不硬、嫩而不散”,又是童叟无欺,生意渐渐日盛起来。如今,在王家祠堂里还保存着他卖豆腐用过的扁担,王实也被尊为“静升王氏始祖”。
 
▲ 王家开始在静升镇的北坡建宅,先后历经了三百年。 摄影:城语²⁰¹⁶
 
正因为王老爷子的实诚,才成就了王家大院。相传,在买豆腐的路上,王实救起一个老人,此人正好是个风水先生。病愈后无以报答,就为王家寻得了一方“九沟聚风水、凤凰音不绝”的宝地。从此,王家开始了三百年的建宅大业。
 
 
晋商的大院宅邸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宅”,但凡功成名就之后,族人就会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宅院,有光宗耀祖、炫耀门庭之愿,更有不忘本源、叶落归根之意。王家的后人,从豆腐作坊开始,“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王家大院的修建似乎从不愿停歇。
 
▲ 王家大院红门堡,如今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建筑群。 摄影:城语²⁰¹⁶
 
历经明清三百年,从最早做生意赚来的丰厚利润,到后来为官得到的显赫荣耀,王家后人把这些都用在了大院的建造上了。从最初的张家巷老宅,到现在的高家崖二十六院,王家大院已成了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总建筑面积达到了二十五万平方米。
 
说起最大的院子,你一定会想到拥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屋、十五万平方米建筑的北京故宫。可单单从建筑面积来说,故宫可不是最多的,王家大院还要比故宫大一倍。祁县的乔家大院,也只有王家大院的十分之一。
 
▲ 王家大院红门堡的东门,有云桥与高家崖相连。 摄影:城语²⁰¹⁶
 
现在已经向游人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和王氏宗祠,就有大小院落二百三十余座、房屋两千多间,建筑面积八万多平方米,但也仅是王家大院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王家大院造就了山西晋商民居建筑的辉煌,可谓是“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岁月留下的沧桑
 
高家崖的东门,是一座古老的三层城楼,因地势而建,更显得气势雄浑、威严壮观。门前悬挂着两只大灯笼,写着赫赫的“王府”二字,不禁使人遐想到京城的王爷府,但京城的王府又岂能比得了这个王家大院。城楼牌匾上的四个大字“辉映绵翠”,站在高家崖上遥望绵山,何等的气魄。
 
▲ 王家大院高家崖的东门,是游览大院的开始,结束后将从红门堡的南门而出。 摄影:城语²⁰¹⁶
 
如今,这些王家大院里,早已是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有墙壁斑驳的老门老宅老院子,还有门前锈迹斑斑的石狮子。卢沟桥事变后,王氏家族为了逃避战乱,有的举家南迁四川,自此以后便流落他乡。
 
居住在王家大院的人们,从富甲一方,到卖掉祖屋祖产,历尽了百年沧桑。王家大院的兴盛与衰落,见证了明清晋商的辉煌与黯淡。还有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这些昔日的大院府邸,都是晋商五百年兴衰的历史缩影。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古老的山西大院都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利用,为后人留下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明清古建筑群。建筑大师梁思成来到山西时,也为之感叹,称其是“全国建筑宝库”。
 
▲ 王家大院屋脊上的龙吻,三百年来一直在述说着,因为它是这座大院的见证人。王家为官者众,龙吻总是张着嘴在吼;平常人家的龙吻,总是低头闭口,默默不语。 摄影:城语²⁰¹⁶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