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名文化概述(六)
六、人名的构成
姓名是姓和名的组合,从字面上看不应包括无姓的人,但习惯上都看成是所有的人的个人称号。因此,姓名也可叫人名。姓和名这两部份,姓是一个家族的共同标志,名是每个自然人的单个标志。对个人来说,单有名这个标志是不完整的。必须加上姓,并把姓和名结合成统一的姓名,才能成为某一家族各个成员的个体符号。姓名的姓,前面已作了具体说明不再赘述。姓名的名,简单的说,名就是名称,是对事物的称呼,对人来说,不管有姓无姓,每个人都有名字。在历史上,名和字也是有区别的,经历过由分离到统一的过程,所谓分离,就是一个自然人除了名以外还有字和号,名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常用的、正规的称谓代号,常与姓组合成姓名,字则是在社会活动中,上级、同事、亲朋好友互相间的尊称。使用时一般省去其姓。但现在一个人一般只有名而无字了。名也就成了名字了。少数人虽有两个名,但只是乳名和学名之分,或者是现用名与曾用名之区别。有些人还有笔名甚至很多笔名。艺人还有艺名。这些名与过去的字也不相同。主要区别是使用场合不同。笔名、艺名主要用于写作和艺术活动。过去除了名和字以外,有的人还有号。号是个人的自称,由本人所取。它不像名、字那样受家族、字辈的限制。也不受家族、长辈的影响,它充分表达取号人的情感和志趣。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来,多数人只称其号不称其名,除了名、字、号以外,在古代有地位的人死了还要封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对死者有贬褒之意。谥号的字数不受限制。最少的一个字,有些朝代用固定的字,如汉文帝的“文”是刘恒的谥号,汉武帝的“武”是刘彻的谥号,文武都是表扬的褒意的谥号。属批评的有煬、厉等字,如隋炀帝的“炀”字是杨广的谥号。带有暴君、昏君之意。谥号都是后人对前人的称呼。有些少数民族对死去的长辈取法名或讳名,这与封谥号有相似之处,都是后人给前人取号,但取法名、讳名的目的是为了入谱,表示尊敬。这是一种风俗习惯,不分平民与贵族,不是出于权力、地位与尊贵。人名包括有姓有名的人之名称,也包括有名无姓的人之名称。中国乃至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都有姓有名,中国除汉族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的人也有姓。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如壮族、满族、回族、朝鲜族、彝族、白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等民族人人都有姓。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中的少部份人也有姓。这些有姓有名的人,其姓与名如何构成姓名呢?概括起来有两种类型。即姓前名后型。采用这种类型的除我国汉族和大部份少数民族外,还有亚洲大多数国家的人。这种类型的人中多数按字辈取名,所以,同姓同辈的人其姓名前二字即姓和字辈都是相同的。另一种类型是名前姓后型,欧美国家多数人采用这种类型。我国的维吾尔、俄罗斯等民族中有姓的人也采用这种类型。当前姓名的组成最复杂的是俄罗斯联邦的人,他们有的写为名前姓后,也有写为姓前名后,他们的姓名中还要嵌人父名。一个全称的姓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节组成。三节之间用圆点隔断。如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卡尔是本名,享利希是父名,马克思是姓。对父名的称呼子、女有别,子称父名用“诺维奇”结尾,意为我是某某之子,而女称父名要用“关娜”结尾,意为某某之女,对姓也男女有别。男姓用斯基结尾,女性用娃、娅结尾,所以,两兄妹用姓,其结尾不同。为了简便,姓名中的本名,父名对以缩写,只写第一个字母,但姓不能缩写。因此,凡有缩写组成的姓名-未缩写的一节便是姓,如果只用一节的,这一节也是姓。除有姓的人外,有些国家的人无姓。如缅甸人无姓。日本人有姓,但日本天皇无姓。因天皇不属任何宗族,无论那个宗族执政都不得与天皇对抗。我国有16个少数民族无姓,还有些少数民族中多数人无姓。这些无姓的人其人名构成多种多样,非常复杂。(详见本书“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姓与名”一节)。
女性姓名的构成各国各民族有不同之处,我国妇女过去长期无姓名权。女儿出生后取个闺名一般称X妹、X姑等,出嫁以后按男方排行称X嫂。对姓氏,婚前随父姓,但很少用,婚后在自己的姓前加夫姓,如唐家女子与王姓人结婚后其姓名就叫王唐氏。或者改闺名为嫂名,就是女的出嫁以后不仅随夫姓,其名也要按其丈夫的姓名或排行取个带“嫂”字的名字,如一个唐姓女子与一个叫蒋华清的男子结婚,该女子婚后就要改为蒋华嫂或蒋清嫂,或者根据男方的排行改名蒋大嫂或蒋二嫂等。广西一些地方现在还流行这种习俗。在“山水甲桂林”的阳朔县有一个葡萄镇,现带有“嫂”字的妇女达2000多人。这种习惯虽然是男女不平等的产物,但当地人已把“嫂”字姓名习俗寓于了新的内涵,认为这是恩爱有加,这样不仅可以白头到老,有的还说我们下辈子还要在一起。但由于近年改名较难。户口和身份证无法变更,所以,取嫂名的也逐渐减少。现在我国男女都有姓名权了。多数人男女姓名差异不大。但各地女性姓名的习俗不尽相同。如港台一些女性结婚后要在自己的姓名前加夫姓。像蒋介石之妻宋美龄也可称蒋宋美龄。香港的陈冯富珍、台湾的连方瑀等其前面的姓都是夫姓。外国女性用名差异较大,如欧美国家多数女性婚前随父姓,婚后随夫姓。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其本名叫安吉拉,前夫叫乌尔里希•默克尔,默克尔是前夫的姓,有的国家男女离婚后仍用原夫的姓,如要改姓要经法院判决。安吉拉的现夫叫约阿希姆.绍比。安吉拉与前夫离婚后仍用前夫的姓默克尔。又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其名叫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其丈夫的姓,结婚后其姓名全称叫玛格丽特•撒切尔。撒切尔夫人是对她的尊称。只有在正式署名时才用姓名全称。
过去很多人认为对女姓之前冠夫姓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是对女姓的歧视。事实并非如此。实行妻名冠夫姓的人认为,冠夫姓不是对女姓歧视,而是体现夫妻恩爱有加,通过夫妻姓名联在一起,体现着夫妻凝聚更加紧密,有着“白头到老”的感情。因此,对这种习俗不能一概而论加以贬之。
我国对女性也有尊称夫人的。如孙中山在世时有称宋庆龄为孙夫人。过去对妇女按其丈夫官品封号。封号等级各朝代不尽一致。明清时期一、二品官之妻封夫人,三品官之妻封淑人,四品官之妻封恭人,五品官之妻封宜人,六品官之妻封安人。七品官以下及平民百姓之妻称孺人。现在都无封号了,只对国家领导人之妻称夫人。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
- · 《王氏开族始祖—太子晋及其后人迁徙分布》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一)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二)
- · 湖南王氏家族源流:湘潭王氏
- · 浙江苍南县王氏
- · 三槐王氏世系总圖
- · 网络钩沉·王姓源流
- · 太原琅琊三槐王氏源流
- · 王姓家族地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