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清港头(锦江)王氏祠堂

2015-02-02 09:56:24来源:王开国

打印 字号: T|T
   港头始名江头,据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90年)进士,顺德府推官,开闽王王审知第二十世孙王峤海,字康国,讳赐侯,于万历丁酉年(公元1597年)作《锦江王氏宗居誌》载:“吾宗在玉融东偏,距县治四十里许,乡曰崇德,里曰化北,境曰锦江龙集境,俗呼赤岸江头,盖岸赤朱砂然因而名。”即原福清县南关外40里崇德乡化北里锦江龙集境,海岸的江头。据载:“沿海岸而舒至稍隆处,则吾族列聚焉……宗祠居其中,吾子姓环居左右,跌伏于右,为黄蜂腰长百余丈,吾宗人复夹居之,列市屋百余。”原始区域有江头、江尾、江东,江西;海头,海尾、海东、海西;依地段有东埕、西埕、南埕、北埕之称,还有谢厝、侯厝等原始村落,是开闽王氏多村落集居地。因地理位置特殊,前有福清湾海域,后有兴化湾海域,故宗居誌又载:“左有大海,海中诸峰如张幕、如横琴、如狮象、如牛角、潮入诸峰,掩映若俘若动,而海艘隐隐连东雪山而来。”描写的是村前大海上的东壁岛,平潭群岛山峰,在海水潮涨潮落时,渔船穿梭映出的海上美景。誌又载:“下有沙湾如玉带,右有黄蘗江阴……。”说的就是村前大片沙滩和后方的兴化湾海域山川远景。比喻得惟妙惟肖。故宗居誌载:虽无高山巍岭,实为龙脉旺气所在。在海岸江头的龙集境内,曾经有:三仙醉酒、七星落地、双龙抢珠、日月潭、翻山倒海,风吹罗帐,玉带环腰,珠浮玉案,状元点兵,美女照镜等十大自然景观。

   因江头与港头是福清方言谐音,唐宋以后民间与官方都习惯性地将江头称为港头,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光、西辉、五星三个行政村,统称为港头。人民公社后是港头人民公社,港头乡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公社、政府的办公地址借用在华侨王香猴的祖宅。

   根据《忠懿王氏族谱》(清道光6年,公元1826年撰修),闽侯(宋道世系)宗谱,广东陆丰(王氏文化志),福清锦海、锦城、锦江等王氏族谱等史料载,开闽王王审知八世孙王继先〔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出生)〕生四子:安道、守道、处道、悦道。其中九世孙王悦道〔北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也生四子:铉、䥺、钧、锐后裔分别在福清四锦,即福清民间流传千百年历史的南城头(锦海)、北城头(锦城)、上安民(锦屏)、下港头(锦江)。开闽王氏四锦兄弟落基地。也就是十世孙长子王铉,字希腾,号元益,后裔在南城头锦海:次子王䥺,字希翔,号元善,后裔在北城头锦城;三子王钧,字希裕,号元养,后裔在上安民锦屏;四子王锐,字希坚,号元美,后裔在下港头锦江。福清开闽王氏家族还一直流传有“四锦八角”的说法。四锦是王审知第十世孙四兄弟分布的落基地锦海、锦城、锦屏、锦江,八角是元益、元善、元养、元美四兄弟四个名字的部首都有两角共八角。四锦是地名,八角是人名。

   下港头锦江王氏的祖先为王审知第十世孙元美公,元美公生子王溉,字必鎏,次子王泽,字必润,必字辈是王审知第十一世孙,元美公留居锦江,故锦江是港头王氏的发祥地。

   锦江王氏历代子孙靠海为生,村前福清湾海域数万亩滩涂,盛产海蛏,家家户户均在这片海滩上种殖海蛏为生。村前沿岸的滩涂地下,沉积着大片的海蛎壳矿,民间俗称“气壳”,随地可挖,气壳用来烧制壳灰,是土木建筑的重要建材,在国家未推广使用水泥之前,港头村海滩边有历代传承的几十家壳灰厂,遍地开花,港头壳灰市场遍布全省各地,故“港头蛏”、“港头壳灰”历代闻名于世,海蛏和壳灰养育了众多的港头王氏族人。

   港头(锦江)王氏祠堂的原址,座落于原港西地域,即现在的光辉村西部,始建于元未至正15年(公元1355乙末年),历经明成化乙酉年(公元1465年),清康熙辛未年(公元1691年)清乾隆乙己年(公元1825年)等多次修建。与王氏祠堂一墙之隔有祖庙龙集境,还有明万历进士顺德府推官王锡侯故居,祠埕上左右八对旗杆碣,壮观无比,祠埕前有一大池塘人称“美女照镜”,祠堂三进三落,前为礼乐台,中为议事厅,后为祭祀厅,立神主龛,祭祀厅中前高悬立式牌匾“槐荫堂”,“御前侍卫”和历代族贤祠匾、历史文物,开闽王氏的祖祠祖庙与名人故居连在一起,显赫无比。

   但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极左政治路线的特殊年代,1958年福清县东张水库向高山等地的引水渠道测绘技术人员,将渠道定位在王氏祠堂的中轴线,渠道由西向东穿堂而过。开闽王氏的祖祠、祖庙和名人故居,不但没有列入历史文物特殊保护,反而被无条件拆除,王氏祠堂、祖庙、龙集境和王锡侯故居全部被毁,数百年的各种珍贵历史文物荡然无存。从祠堂被拆除后至改革开放数十年中,港头王氏族人祭祀无所,拜祖无祠,成为港头开闽王氏族人饮血割肉之痛的一大历史悲剧。拆祠堂修水渠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仅有此一例而已,但祠堂被拆除之后,在数十年的各种资料中,还要违心地将无奈的历史悲剧美其名为顾全大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祠堂建设带来了生机,广大港头王氏宗亲,特别是旅居在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的侨贤族亲们,纷纷要求振兴王氏祖业,重建王氏祠堂,印尼港头同乡会各侨贤带头捐资,新加坡、香港等各地侨亲纷纷响应,家乡各地王氏宗亲齐心协力,推选组成筹建王氏祠堂理事会,组织筹资,设计、选址重建王氏祠堂,先后于1994年至1998年,在港头的王星村地段,新建了锦江王氏祠堂,在港头的光辉村原祠旧址新建了港头王氏祠堂,并保留修缮了二座王氏支祠,现对港头三村区域内新祠两座,支祠两座分述如下: (未完待续)

福清市港头(锦江)祠堂理事会

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