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三山镇王氏
唐宋时期,三山镇属崇德乡化北里下都,元承宗制,明清属东隅,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高山镇,民国16年(1927)属高山区,民国23年(1934)属第七区,民国32年(1943)属高山镇,民国38年(1949)属平化乡。新中国成立后划为第四区。1950年8月三山为福清县第七区,区址在三山乡三山村。1956年4月第七区(三山)与第四区(高山)第十四区(东瀚)合并,称高山区,1958年属高山人民公社。1961年7月从高山人民公社析出,成立三山人民公社辖33个大队和泽岐盐场。1984年9月26日撤社建乡,成立三山乡人民政府。1991年11月8日撤乡建镇,成立三山镇人民政府,辖35个村委会和1个平华居委会,112个自然村。总户数3万多,总人口达11.6万多,居福清县人口第二大镇。
三山镇汉族人口占97.5%,钟氏畲族近500户,人口2000多人,是福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镇。旅居美国、英国、法国、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的华侨人口达5万多人,是福清市著名侨乡之一。
三山镇王氏宗亲分布在三山、东埔、横坑、楼下、官路、埕边、坑边、前厅、沁前、泽岐、良棋11个行政村,还有天炉下、安魏、洋坪、东地等22个自然村,总户数近3000多户,总人口达13000多人。
一、三山村王氏:
三山村王氏源于开闽王氏即福清民间流传千百年的王氏四兄弟民谣:即闽王王审知的第九世孙王悦道生四子:长子铉居南城头(锦海)、次子䥺居北城头(锦城)、三子钧居上安民(锦屏)、四子锐居下港头(锦江),四锦兄弟的老四,港头王氏第十七世孙等,由锦江的三项,前厝、后厝,祠堂边,六房、七霞等各支,于明嘉靖年间,先后陆续迁居分布在化北里下都,三山区域的王井山下开基落籍,繁衍生息,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属三山村总户数近千户,总人口约3800多人。其中包括在人民公社化时期,从三山村划割到东埔村上街、下街和第六、十六、十七生产队和前林自然村的开闽王氏后裔。自明清两朝至今,从三山村王氏外迁分布在三山镇区周边的村落有前林、东埔、北卓、楼下、南店、上魏、南倪、横坑、南郑、金厝头、华塘、官路村南卓,港头镇南炉村后林、沁前村安魏等共有22个村庄,总户数有1600多户,总人口约6700多人,旅居海外侨胞2000多人,堪称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1、长房其中一支迁往东埔村北卓自然村,距三山村3华里,总户数90多户,总人口有400多人。
2、从三山王氏长房另一分支迁往官路村南卓自然村定居,总户数有120多户,总人口有400多人。
3、从三山王氏搬迁在三山镇楼下村定居的有楼下、南店、上魏、南倪四个自然村。居南店自然村有32户,人口130多人。居楼下村有27户,人口120多人,居上魏自然村有4户,人口20多人。居南倪自然村有7户,人口30多人。楼下村王氏各村共计70多户,总人口290多人,均属三山村王氏六房支脉。楼下村距三山村约1公里。
4、从三山王氏搬迁在三山镇横坑村分布在横坑、南郑、东园、金厝头、草柄、华塘共有7个自然村。其中六房分支居横坑有26户,人口有130多人。居南郑自然村有70多户,总人口有360多人。长房分支迁居在东园自然村有70多户,总人口有430多人。七霞分支定居在金厝头自然村14户,人口80多人。居草柄自然村6户,人口有30多人。居华塘自然村9户,人口有40多人。三山开闽王氏迁居在横坑各村总户数200余户,总人口为1100多人。横坑村距三山村约1公里。
5、三山王氏从港头三项分支其中一支由云字辈在清代迁往江镜南华上林自然村定居,由昆字辈又搬迁到港头镇南炉村后林自然村,现总户数110多户,总人口有600多人。还有一支由昆字辈,从后林自然村搬迁在港头镇后东翁定居,总户数有40多户,总人口有200多人。后林自然村距三山村约2公里。
6、三山镇王氏属港头三项分支的其中一支搬迁在沁前村安魏自然村定居,现有4户,人口20多人。距三山村3.5公里。
(未完待续)
福清市三山王氏宗祠理事会
2014.11.14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