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民俗拾粹】张家口的腊八节

2015-01-27 08:28:26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腊八节,也俗称“腊八”,是古代庆祝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的一种古典祭祀仪式。因为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故称这个月份作为腊月,把进行仪式的这一天称为腊日。这个节日是古人用来祭祀自己先祖神灵并且祈求新的一年能够收获丰硕和吉祥的节日。在这一天,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喝腊八粥和吃腊八蒜的生活习俗。

  张家口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出门冻傻”,意思是张家口地区到腊月很寒冷,故吃腊八粥,也有取暖之意。过“腊八”还有一个习俗,“红豆粥”一定要在太阳出宫之前吃完。如果太阳出宫之后吃红豆粥,或正在吃时太阳出宫,就会染疾红眼病。还有就是吃红豆粥之前,要给家里的门环上、门闩上抹上一些红豆粥,以敬门神,好好看家。

  为什么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在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喝腊八粥的传统已有千年渊源。每逢腊八节这一天,上至皇家,下到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到了宋朝的时候,腊八粥的风俗更是在当时广为流传。在皇宫里,皇帝皇后都要向劳累了一年的文武大臣、还有侍卫太监宫女赐下腊八粥。并向佛道寺院发放食用的米等供给他们食用。民间还要合家聚在一起享用腊八粥,而且还要把腊八粥送给亲朋好友等人,感谢他们一年来的帮助,也对他们给予美好的许愿和祝福,希望来年的健康。

  节日里的腊八粥,做法品种多多。让你能每年的腊八节都体会不同的滋味和品种。而且腊八粥的用料十分广泛,栗子、杏仁、桂圆无一不可,你也可以加入葡萄、花生、红豆。可以说,基本上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口味。到了这一天,你不用担心你吃不到你喜欢的那一款。

  过腊八,还有许多食俗。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这一天,还有“吃冰”的说法,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在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腊八面。 (谢  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