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有德故居开放教育效果好

2015-01-23 09:44:45来源:文山日报

打印 字号: T|T
本报讯 (记者黄炳明)为继承革命先驱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经过一年多的修复重建,王有德故居已对外开放,目前,已有来自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1000多人(次)慕名前来参观。

为缅怀先烈,弘扬革命传统,2011年5月3日,州老促会深入王有德故居调研,提出修复重建王有德故居的建议。砚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13年8月开始修复重建, 2014年10月完成修复重建及布展工作。王有德故居修复重建建筑面积为1010.87平方米,修复重建结合当地建筑风格,采用穿梁式木结构形式,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修缮。同时,砚山县史志办和相关部门边修复重建、边收集王有德生前用过的实物、资料。布展共分为图文资料展示厅、多功能视频放映厅和入党宣誓厅三个部分。图文资料展示厅包括前言、求学之路、参加北京五四反帝运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投身工人运动、南下进黄埔军校、参加南昌起义、淞沪抗战为国捐躯、光照千秋永远怀念等9个板块,共有展板59块、图片资料155幅、历史文献书籍50余本、情景雕塑2座。

据悉,王有德故居已被定为全省“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延伸点,修复重建后,已有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1000多人(次)慕名前来参观。

新闻链接:王有德,1897年出生于砚山县平远镇田心行政村红果树村,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预科班,1923年毕业后留校。在北大读书和工作期间,王有德与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成为该研究会发起人的骨干,为在中国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积极贡献。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早期的共产党员,也是文山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1926年大革命失败后,王有德投笔从戎,南下进入黄埔军校,后到国民革命军11军任营长,随部队东征讨蒋,由江西九江转至南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1932年,王有德参加了著名的上海淞沪抗战,先后任19路军团副、团长、78师上校参谋处长。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中,因劳累过度猝死,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