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士祯故居不再,可秋柳诗社仍存

2015-01-13 09:51:16来源:济南日报

打印 字号: T|T

    位于大明湖东南岸的秋柳园,是为纪念清代诗人王士祯而恢复重建的。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 摄秋柳园街的“秋柳人家”秋柳园秋柳诗社□本报记者 任晓斐

  现代人提起大明湖首先想到的是《还珠格格》里的夏雨荷,琼瑶虚构的剧情中,夏雨荷以及后来她与乾隆的女儿夏紫薇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才女。但在历史上,大明湖畔并没有夏雨荷这样一位才女,倒是有过一位叫王士祯的才子。
  昨天,记者来到王士祯及他的“秋柳诗社”同仁经常聚集写诗的大明湖畔秋柳园街。300多年过去,王士祯故居虽然已经在岁月长河中湮没,但作为名人价值体现的另外一种形式,他的名字却如诗的意象一般,与“大明湖八景”之一的“秋柳含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为名人故居保护提供了另一种新思路。
故居以景点形式传承 今成大明湖八景之一
  昨日的泉城艳阳高照,大明湖景区新区内游人如织。从南门进入景区一直向东走,一块刻有“秋柳含烟”字样的奇石格外引人注意。作为“大明湖八景”之一,它的组成元素中包括秋柳园、秋柳诗社、天心水面亭三大景点。
  历经300多年的风雨,秋柳园馆舍业已湮没。2009年,随着大明湖的扩建,包括秋柳园街在内的多条老街被拆除,如学院街、阁子前、后、西街,司家码头等。但因为王士祯,新建的大明湖景区新区内,秋柳园街、秋柳诗社及天心水面亭得以重建,成为大明湖的一处景点,名人故居也以景点的形式得以传承下来。
  秋柳诗社门前,一尊铜像立在右侧,清代男性装扮,右手举起,左手拿书本,貌似在沉吟作诗。在他左脚边,一块翻开的书本形石碑上是关于王士祯的介绍,“此雕像为其初游济南时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形象。”而在秋柳诗社大门上方,悬挂着秋柳园的匾额,两边分别挂着“尚书天北斗”“司寇鲁东家”的楹联,这是清代钱名世赠王渔洋的一副联,此联由现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书丹。
  工作人员介绍,秋柳园位于大明湖东南岸,为纪念清代神韵派诗人王士祯而恢复重建,2009年于原址之上恢复建成,占地17500平方米,包括天心水面亭、秋柳诗社、谭艺轩、信古斋、镜亭、瑶榭、秋柳人家等景点,是一组纪念性仿古园林建筑。进门左右两侧为碑廊,为王士祯诗词和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袁士硕撰写的“秋柳园记”。正对大门处,是一座两层建筑,一层为精远堂,里面放置着王士祯像及生平介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士祯22岁考取进士,这里还放置着一份康熙为王士祯御封圣旨的复印件。二层就是曾经闻名天下的秋柳诗社。对联分别由魏启后和欧阳中石书写。园子的左右侧还有廉志轩、谭艺轩、镜亭等建筑,但陈设的物品并不多,且多为仿制品。园子外面的天心水面亭据说是王士祯吟诗会友之地,那脍炙人口的“秋柳四首”即在此亭信口拈来。
  秋柳园以北不远处的一条长约百米的老街即为秋柳园街,如今被统称为“秋柳人家”。曾经坐落于秋柳园街11号的“秋柳人家”旧时被称为王家大院,曾是一座行医的老济南人家的住宅,据说王家大院翻新时曾挖出一块石碑,碑文记载这里曾是王士祯的旧宅。而现在作为景点的王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青砖白瓦的三进院落,分为药铺、书房、客厅、女儿房、儿子房、父母房等房间,房内的传统陈设、园内古树、老井、老水桶、大门旁的抱鼓石、上马石、拴马扣,再现旧时的生活场景。
为故居保护提供新思路 无奈展品少游客不买账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的名人数不胜数,随便几个,都令人不禁竖起大拇指。作为一座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名城,济南有着自己的骄傲。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众多古建筑、名人故居因自然侵蚀与人为毁坏而日渐破败,甚至彻底“隐去”了踪迹。在前几期的济南名人故居系列报道中,本报记者通过走访现存名人故居的形式,揭示了故居现状,并就保护、维修发表建议,引发泉城市民关注。与其他名人故居不同,王士祯故居的具体形态被淡化,但名人故居所应该体现的纪念价值、教育价值却在秋柳园、秋柳园街等景点中得以延续,为名人故居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这种思路是否合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仍值得思考。
  不同于大明湖景区新区中的其他免费景点,秋柳诗社、王家大院为收费景点,门票5元。很多走过景点的游人看到门口的王士祯铜像都忍不住上前合影,但记者询问了三位游客,却都表示之前未曾听说过“王士祯”的名字。有些游客走到门前想一探究竟,看到收费5元的提醒又退了回来,有位东北游客表示,“园区里都是新建的建筑,对王士祯也不了解,感觉没必要花费5块钱进去。”而一位持有年票的游客在参观后则表示有些失望,“都是后来才建的,跟景区里其他景点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作为纪念性质的景点,里面连他的作品都很少见,看完没什么收获。”记者还注意到,相较于秋柳诗社的游客寥寥,王家大院更显得寂寞,一上午的时间都没有几个人上前询问。
  景点收费打的是王士祯的名人牌,但名人打出来了,顾客却不买账,主因为何?一位刚从趵突泉过来的外地游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趵突泉里的李清照纪念堂,里面的泥塑很好地体现了李清照各个阶段的生活和写作,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对于王士祯,本来就比较冷门,单从门口的铜像和文字介绍,很少有人能提起兴趣。此外,游客最在乎的还是内容,景区既然决定收费,就该在展品上多下工夫。如果只是为了起到教育、宣传的目的,不如改成免费参观。”
◎相关链接
  “秋柳含烟”的由来与清代诗人王士祯紧密相连。据史书记载,秋柳园遗址在大明湖东南岸的一片树林中,据传此地是清初王士祯读书的地方。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24岁的王士祯与济南一众名士集会于大明湖南岸天心水面亭,即景挥毫赋《秋柳》诗四章,诗中句句写柳,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而且风格独特,境界高远,令人称绝,一时震惊当时文坛。后来历下文人在此成立“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观柳赏荷,即兴赋诗,雅称“秋柳园”。清代朱照云的“数椽馆舍明湖侧,后辈人传秋柳章”、董芸的“霜后残荷雨后萍,几株烟柳尚青青”,咏的就是“秋柳园”。清末,人们将秋柳园南形成的小巷命名为秋柳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