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番禺十大特色名菜

2014-05-27 08:18:55来源:番禺区政府

打印 字号: T|T

1.番禺光皮乳猪

主料:本地肥嫩乳猪

特色:色泽红亮、皮脆肉酥、香浓松化

番禺光皮乳猪,历史悠久。相传:光皮乳猪创自番禺人孔旺记之手。孔旺记,原名孔昭旺,番禺石碁小龙村人。清光绪初年在广州小马站附近经营猪肉生意。有一次赴宴,客人对烧肉这道菜颇有微言,说烧肉皮厚肉粗,如同嚼烂布云云。孔旺记亦深有同感,他突发奇想,倘若将未长骨架的猪仔做烧猪,那不就皮薄肉嫩了吗?孔旺记回家后迫不及待地试烧起来,反复摸索配料、上色涂酱、烧制等整套工序,终于成功烧制出光滑红润俗称“玻璃皮”的乳猪,呈现出皮化、甘香酥脆、色泽鲜红、肉嫩鲜滑、口味甚佳等特点。不久“孔旺记”的脆皮乳猪风靡省城。后来,脆皮乳猪传回家乡番禺,本地的茶楼食肆争相仿做。现代的“番禺光皮乳猪”是在古法烧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独具风味,成为深受食客喜爱的番禺名菜。

2.番禺莲藕三宝

主料:莲藕、鲮鱼胶、千层皮或腐皮

特色:藕盏味鲜甜香软滑;藕片外脆嫩内甘香;炸件外酥内软;皆能保留莲藕原味

莲藕为“水乡五秀”之一,番禺莲藕松、香、粉、甜,闻名省港澳。全枝莲藕的各部分都有不同的食法,比如藕尖爽脆鲜甜,不宜煲、焖,而最宜鲜炒;藕瓜则大肉起沙,用来煲、焖则香、松、糯软,回味无穷;藕的尾端则炒不脆,煲不淋,但是用沙盆磨粉后以小钵仔蒸成糕状,则甜软可口,齿颊香留。  传说番禺曾有一王氏大户,其家姑一向勤俭,是一名持家有道的主妇。一天,新媳妇入门,她就将一整支莲藕给新媳妇。让新媳妇制作出三味又爽、又滑、又有粉头的菜式,而又不准浪费藕的任何部分。结果新媳妇按“藕尖、藕瓜、藕尾”的特性分别做出三味适时菜式,通过了考试。家姑问媳妇这三味菜叫什么名堂,媳妇答:“莲藕三宝”。从此,“莲藕三宝”流传至今。    “莲藕三宝”主要凸显莲藕的百搭多样,以莲藕磨粉蒸制而成。以香煎的形式,将莲藕和鱼胶完美结合;以面粉包裹莲藕蓉,捻捏成为莲藕的原状,经油炸而成的象形点心,三位一体地演绎出莲藕菜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妆盘的效果上,层次相当鲜明,风味各有特色,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秀美、清新的“月色荷塘图”。

3.石楼钵仔禾虫

主料:新鲜禾虫、鸡蛋、炸蒜子、陈皮丝

特色:低脂肪、高蛋白,甘香软滑、香浓味鲜、营养丰富

禾虫盛产于咸淡水之交的稻田表土层里,并以稻根及其它植物为食。番禺石楼、化龙一带的乡民有捕捞禾虫的传统,石楼茭塘颇为突出,产禾虫甚盛,每年农历四月和八月有两造禾虫,禺南一带嗜食者甚众。据传,有位行乞者,听到买禾虫的叫卖声,不顾一切,拿着行乞用的钵头,抢买禾虫。并说:“乞米去,乞钱返,禾虫过造恨唔番。”食完禾虫,再行乞讨。由此可见番禺人对品尝禾虫情有独钟。    这道菜将鸡蛋与禾虫完美结合,是老少咸宜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味道清香鲜美,嫩滑可口,还具有滋阴、健脾、暖身、去湿之功效,是番禺特色美食。

4.化龙煎焗白鸽鱼

主料:白鸽鱼

特色:肉质细嫩、鱼味独特鲜美,外甘香、内软嫩

白鸽鱼生长在濒临珠江的番禺化龙镇沙路口至复苏四七沙及莲花山,茭塘一带。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是化龙人,对家乡的河鲜特别偏爱,屡屡作诗介绍。冬、春两季,化龙白鸽鱼最为肥美,鱼身修长、骨软、嫩滑、味鲜。其它地方出产的白鸽鱼,鱼身粗大、骨硬,不可与之比美。  白鸽鱼鱼肉幼滑,鱼身小,不能用刀去削鳞。应先把白鸽鱼洗净用竹箕晾去水分,然后烧热铁镬(切莫放油),将活生生的白鸽鱼放下去。白鸽鱼遇热蹦跳而死,在蹦跳中,鱼鳞就粘在铁镬里,之后用水将鱼洗净就可去鳞。  煎焗白鸽鱼很讲究技巧,多油不成,猛火更不成,应用少油而文火慢煎。但有些厨师贪快,干脆不煎而用油来炸,这样炸法与煎焗大相径庭,完全没有番禺地道的煎焗出品那么甘香酥脆,回味无穷。于是就有食家想出这样一个主意:要求“单边煎白鸽鱼”,因为煎单边就可防止部分厨师用油炸的取巧手段了。   

5.石碁八宝霸王鸭

主料:沙田瘦水鸭、莲子、百合等

特色:香松、鲜嫩、软糯;肉香、菇香、豆香、果香融为一体,香味浓郁、回味无穷

据传,“石碁八宝霸王鸭”为石碁一位民间厨师创制,自清末起一度绝迹于市。改革开放之初,那位厨师的后人出山,重新制作这款做工精细、工序繁多的历史名菜。据说,“八宝”源于古代帝王的八枚印章。唐代以前,帝王印章共六枚,称为“六玺”。唐朝立国后,又增加了“神玺”和“受命玺”。宋徽宗改“玺”为“宝”。金兵入侵中原,宋王室南渡后,赵构特举行“八宝宴”,以欢庆偏安江南。从此,流行大江南北。“石碁八宝霸王鸭”是在“霸王鸭”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原菜是带骨烹制,改进后此菜则去骨制作,更为精细高贵,而且酿入咸蛋黄,干贝、莲子、百合、冬菇、糯米等。该菜是石碁人首创,故称“石碁八宝霸王鸭”。

6.市桥煎酿鲮鱼

主料:鲮鱼、虾米、腊味

特色:肉鲜、质爽、甘香、无骨

鲮鱼是广东四大家鱼之一,其肉质鲜美,可是骨细而多。番禺作为水乡地带,产量极大。秋冬时节,最为鲜美。为保留鲮鱼的鲜味,师傅们将鲮鱼剔除细骨,加工成鱼胶后,可制作上百味上乘的菜点,番禺农村耕塘的农民都喜欢在冬节前后清理鱼塘,即所谓的“干塘”。而这些“干塘”中收获的鲮鱼往往大小不一,大的超过一斤,最小的才一二两重。遇到这种大少不一的鲮鱼,聪明的番禺农家主妇便做出许多鲮鱼的美食来,其中最拿手的就是将其鱼肉刮出挞成鱼胶,做出如鱼丸、煎鱼饼等各类美食。市桥茶楼的厨师受此启发,便创制出“市桥煎酿鲮鱼”。就是将鱼整体脱皮,把鱼胶加入虾米、腊味、马蹄粒、干果仁后,再酿入鱼皮内,使鱼身还原其型,及至煎熟后加入常规的味汁,最终制成整型、肉爽、无骨、老少咸宜的菜品。

7.沙湾水牛奶炖全鸡

主料:水牛奶、鸡

特色:汤味香浓而鲜、鸡肉味浓而软滑。清润可口、营养丰富

番禺沙湾镇一直有养殖水牛的悠久历史,所以牛奶充足、品质优良,属于“奶中极品”。“沙湾水牛奶炖全鸡”是一道保健养生的乡间名菜,牛奶味甘性平,可养血补气、补肺养胃、生津润肠,美容养颜,补虚损。鸡,味甘性温,温中益气,对虚劳赢瘦,中虚食少,产后缺乳等有一定治疗保健作用。“沙湾水牛奶炖全鸡”是番禺民间一味强身健体,四季可食的家乡名菜。

8.番禺别茨甑鹅

主料:鹅、别茨

特色:鹅肉软嫩香凝,有乡间香料的特有风味

清末年间,番禺有一位名叫陈伯公的药农,对广府菜肴颇有研究,是一位农家美食家。有次他到南海西樵山采药时,顺路探望多年不见的故友。两人到禅城三品楼,品尝名厨梁柱侯的一道拿手好菜“柱侯甑鹅”。陈伯公食后觉得其味甚佳,汁味浓郁,肉滑可口,但较为腻口,总觉美中不足。回家后苦思冥想,如何才能炮制出一道特色的甑鹅来呢?看到自己在屋边栽种的别茨,他突发奇想,为何不用别茨来甑鹅呢?别茨有祛风、清热、消滞、神清气爽之功效。如果用别茨来甑鹅必有独特的风味。于是他就选用了一只肉厚肥美的黑棕鹅与别茨一起进行烹饪甑制。怎料他试制的“别茨甑鹅”一炮功成,甑鹅肉嫩滑可口,别茨味道芳香,肥而不腻,口感独特,醒胃清爽,可令人食欲大增。陈伯公请了一班食家品尝他的“别茨甑鹅”,其味别具特色,食客们赞不绝口,回家后争相仿做。从此“番禺别茨甑鹅”就在坊间传开,成为番禺一道农家名菜。此菜利用别茨的特殊香味蒸薰鹅肉,使鹅肉含有一种特别醒胃的芳香气味,使人吃起来不会太腻口。

9.市桥蚬肉生菜包

主料:蚬肉、韭菜头、荞菜头粒,菜脯粒、半肥瘦叉烧粒、生菜

特色:蚬肉质鲜肥美、味香浓厚,配以特色的配料和新鲜薄靓之生菜,口感更觉自然鲜香

这是一道番禺地道的、乡情浓郁的农家菜。番禺的蚬产资源丰富,番禺过去许多村乡的地名都含蚬字。如桥南街就有蚬涌村,新造镇就有叫白蚬塘的自然村,化龙镇有蚬沙和蚬壳墩……从这可知蚬在番禺人心中的地位了。蚬有白沙蚬,黄沙蚬,白蚬仔。蚬大量出现的季节就有人专门将蚬煮熟后去壳专卖蚬肉。蚬肉非常便宜,过去一斤谷便可换一斤蚬肉。由于蚬肉价格便宜,可炒可煮可蒸,于是有人戏说,将蚬肉叫做“海底绵羊”。上世纪中叶,本地还曾出现过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使本地农民缺衣少吃。幸而番禺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小各异的白蚬塘、白蚬沙、黄沙蚬塘、黄沙蚬沙等,农民很容易就筛到蚬来充饥,帮助人们度过难关。时至今日,番禺人过了春节后,家家户户都喜欢制作蚬肉生菜包这道家乡菜。其制作方法是将蚬肉与韭菜萝卜切粒一起炒香,再用洗净的生菜叶包着,蘸上辣椒酱,海鲜酱来吃。蚬肉生菜包价格便宜,制作方便,番禺人在新年后几天很喜欢吃这道菜。原因何在?因为好意头也。蚬肉代表发财大显,韭菜则是长长久久,而生菜更代表生财。这是一道既经济实惠又好意头的菜式。


10.沙湾风鳝焖面豆

主料:海鳝、面豆

特色:海鳝肉质鲜嫩带爽、皮香滑丰腴、营养丰富,面豆软嫩质滑

海鳝即鳗鲡,其入肴,由来已久。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曾云:“鳗鲡,甘、温。补虚捐、杀劳虫、疗万病、瘘疮、祛风湿。湖地产者胜、肥大为佳。蒸食益人,亦可和面”。番禺沙湾水道是捕捞海鳝的水域之一,海鳝大约在秋风起时有鳝汛,故又名风鳝。面豆则是农家小菜,多种于檐前屋后或田边,较少大耕大作。该款菜式通过面豆吸收风鳝较多的油脂,使风鳝更加爽滑鲜美。风鳝成品肉离而骨不断,形状如昂首飞跃之蟠龙,有龙马精神的寓意。因此,该菜深受番禺人的欢迎,是喜庆、寿宴必备菜式之一。

世界王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