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羲之家世第三篇第七章王羲之的子侄辈族人及后裔(35世—)

2014-04-09 08:06:08来源:绍兴名士家世丛书 王云根著

打印 字号: T|T
    应该说,子侄辈族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作用对于王羲之的个人生涯已无直接影响。但他们显然是构成当时整个琅琊王氏家族的新生力量,在塑造家族整体形象方面仍与他们的父辈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章收录王羲之的子侄辈族人(直系外)共34名,根据现有资料,或收录传略并附叙后裔简况,或仅列世系简表。下限亦不强求一律。
1.大房堂侄王琨一支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2大房堂侄王琨及后裔
    王琨,一作混。导孙,恬之子。其伯父悦无子,继其为嗣。
    王琨,曾任丹阳尹。
    生子二:碫、诞。晋灭,均入刘宋朝为官。
    琨、碫父子在《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悦传”中有载:“悦无子,以弟恬子琨为嗣,袭导爵丹阳尹。卒,赠太常。子碫,嗣。尚鄱阳公主,历中领军、尚书,卒。子恢,嗣,义熙末为游击将军。”
3、大房堂侄王殉一支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4、大房堂侄王珣及后裔
     王珣,字元琳。导孙,洽次子。疑洽长子早逝,故《晋书》简记为:洽“二子:珣、珉”。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珣传”云:“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   
   “珣转主簿,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从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琅琊王友、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与珣绝婚,又离珉妻,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希安旨,乃出珣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迁秘书监。安卒后,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复领太子詹事。
    “时帝雅好典集,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郄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
    “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迁珣尚书令,王恭赴山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辈,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既而谓珣曰:‘比来视君一似胡广。’珣曰:‘王陵廷争,陈平慎默,但问岁终何如耳?”
    “恭寻起兵,国宝将杀,珣等仅而得免,语在国宝传。二年,恭复举兵,假珣节、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事平,上所假节,加散骑常侍。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
   “桓玄与会稽王道子书曰:殉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虽逼嫌谤,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时事艰难,忽而丧失,叹惧之深,岂但风流,相悼而已,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虽赖明公神鉴,亦识会居之故也。”
    “卒以寿终,殆无所哀,但情发去来真之,未易耳。玄辅政,改赠司徒。
    “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珣五子:弘、虞、柳、孺、昙首。宋世并有高名。”
5.大房堂侄王珉一支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6大房堂侄王珉及后裔
      王珉,字季琰。导孙,洽幼子。珣弟。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珉传”云:
    “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珣小字也)非不佳,僧粥难为兄。’僧粥,珉小字也。
    “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珉时尚幼,讲未半,便云已解,即于别室与法门、法纲等数人自讲。法纲叹曰:‘大义皆是,但小未精耳。’
    “辟州主簿,举秀才,不行。后历著作散骑郎、国子博士、黄门侍郎、侍中,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
    “太元十三年卒,时年二十八,追赠太常。
    “二子:郎、练。义熙中并历侍中。”
7.大房堂侄王谧一支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8、大房堂侄王谧及后裔
    王谧,字稚远。导孙。邵长子,继与四伯协为嗣。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谧传”云:
  “少有美誉,与谯国桓修、太原王绥齐名。拜秘书郎,袭父爵,迁秘书丞,历中军长史、黄门郎、侍中。
    “及桓玄举兵,诏谧衔命诣玄,玄深敬昵焉。拜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未至郡,玄以为中书令、领军将军、吏部尚书,迁中书监,加散骑尚侍、领司徒。
    “及玄将篡,以谧兼太保,奉玺册诣玄。玄篡,封武昌县开国公,加班剑二十人。
    “初刘裕为布衣,众未之识也,惟谧独奇贵之,常谓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乃裕破桓玄,谧以本官加侍中,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谧既受宠,桓氏常不自安。护军将军刘毅尝问谧曰:‘玺绶何在?’谧益懼会。王绥以桓氏甥自疑谋反,父子兄弟皆伏诛。
    “谧从弟谌,少骁果轻侠,欲诱谧还吴起兵为乱,乃说谧曰:‘王绥无罪而义旗诛之,是除时望也。兄少立名誉加位地,如此欲不危得乎?’谧懼而出奔。刘裕笺诣,大将军武陵王遵遣人追蹑。谧既还,委任如先,加谧班剑二十人。
    “义熙二年卒,时年四十八。追赠侍中司徒。谥曰文恭。
    “子三:罐、球、绣。人宋皆至大官。”
  9、大房堂侄王穆一支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10.大房堂侄王穆及后裔
    王穆,导孙,劭次子。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劭传’’中,简记有王穆官职:“穆,临海太守。”
    王穆生有四子:简、智、超、僧朗。《晋书》中只列记前三子。
11、大房堂侄王默一支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12.大房堂侄王默及后裔
     王默,导孙,劭三子。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劭传”中,对王默及后裔有如下记述:
    “默,吴国内史,加二千石。”
    “默二子:鉴、惠。义熙中并历显职。”
13.大房堂侄王恢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14.大房堂侄王恢
     王恢,导孙,劭幼子。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劭传“中,有其官职简记:
     “恢,右卫将军。”
15.大房堂侄王钦一支世系简表
    堂侄
    (从侄)
 
 
16.大房堂侄王钦及后裔
   王钦,本作王廞,导孙,荟子。
  《晋书.列传三十五》“王荟传”中,对王钦有较详记述:
    “钦,历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以母丧居于吴。王恭举兵,假钦建武将军、吴国内史。令起军助为声援。钦即墨垤合众诛杀异己,仍遣前吴国内史虞啸父等人,吴兴、义兴聚兵轻侠,赴者万计。钦自谓义兵一动势必未宁,可乘间而取富贵。而曾不旬日,国宝赐死,恭罢兵符,钦去职。钦大怒,回众讨恭。恭遣司马刘牢之拒战曲阿。钦众溃奔走,遂不知所在。
    “长子泰,为恭所杀。少子华,以不知钦存亡忧毁,布衣素食。后从兄谧言其死所,华始发丧。”
17.三房堂侄山昆之、日希之及后裔世系简表
堂兄弟  堂侄
(从兄弟)(从侄)
 
 
18.四房堂侄茂之、随之、伟之及后裔世系简表
堂兄弟    堂侄
(从弟)    (从侄)
 
 
 
19、四房堂侄临之、望之及后裔世系简表

 
堂兄弟    堂侄
(从弟)    (从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