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羲之家世第二篇第五章琅琊王氏的远祖

2014-03-26 14:12:33来源:绍兴名士家世丛书 王云根著

打印 字号: T|T
     前面已经说过,琅琊王氏第一代为王元,王元一族的始祖往上追溯乃是周灵王太子姬晋。那么,从姬晋再往上可不可以再追溯呢?答案是肯定的。
    《隋书·经籍志》说:“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琅琊王氏追溯远祖,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它出自姬姓,出自周灵王。可以这么说,周代的文人学士既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拥有确切的纪年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姬姓后裔寻根问祖留下了一份干金难买的档案资料。  
     琅琊王氏追溯远祖,不但追溯至周王朝始祖姬昌,还一直追溯至华夏族始祖黄帝姬轩辕。
     同属姬晋后裔的太原王氏,追溯自己的祖先亦追溯到周王朝始祖姬昌以上。这两族王氏的现存谱牒中的远祖世系大体一致。个别差异之处究其原因如同前文已所分析,当不外于同人异名、传抄错误等。现将此同宗共祖的两族所追溯之远祖世系参照现代研究成果修订综合,按“黄帝姬轩辕至周文王姬昌”和“周文王姬昌至周灵王太子姬晋”两部分列表如下:
其一,黄帝至周文王世系
 
 
 
 
    按表所列,自黄帝姬轩辕至姬昌,再至姬晋,共繁衍42代。其中黄帝至姬昌为19代,姬昌至姬晋为24代。两者相加,应扣减姬昌重复计算多出的l代。
    自姬晋至王羲之为34代,同理,在总算黄帝至王羲之的世系代数时,将姬晋以前42代和以后34代相加后,应扣减姬晋重复计算的1代。
    由此,按表所载,王羲之乃华夏族始祖黄帝的七十六世裔孙。
    史学家早就认为,“黄帝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起于公元前27世纪,止于公元前23世纪,历时500年。
    相传,黄帝王朝先后共立“七帝”。“七帝”名录如下:
    第一任:黄帝姬轩辕
         生子三:玄嚣、昌意、己挚。
    第二任:姬己挚
         系黄帝第三子。
    第三任:玄帝姬颛顼
         系黄帝第二子昌意之子。
    第四任:喾帝姬竣
         系黄帝长子玄嚣之孙,姬蛟极之子。
    第五任:姬挚
         系喾帝姬峻长子。
    第六任:尧帝伊放勋
        系喾帝姬峻次子,第五任帝姬挚之弟。
    第七任:舜帝姚重华
    系玄帝姬颛顼第五世孙。
    以直系血缘论,上列“七帝”中唯黄帝为琅琊王  氏的直系祖先。
    黄帝子孙甚多,不可能个个成为帝王。其后“六帝”中有“四帝”受到后人盛赞。人们将他们与黄帝并称为“五帝”。我们在前文中已有所注明,“五帝”乃指:
     黄帝、玄帝、喾帝、尧帝、舜帝。
     在历史学上黄帝时代又称“五帝时代”,其原因就在这里。由于这一时代原始文献于今无存,地下文物未能发现,世人在传讲这一时代原始文献于今无存,地下文物未能发现,世人在传讲这一时刻时又赋于它许多浪漫色彩,由是某些历史学家赋予这个时代一个别号:“传说时代”。
     台湾柏杨先生曾著文阐述说:“传说则包含有事实成份,即令这成份很少,或这成份已经被歪曲而与原样不符,但总算多少有点事实存在。”姬姓王氏所追溯所记载的远祖世系,究竟原始依据是什么,现今很难判定。但我们仍可以这样肯定地说:
    诚如历代中国人皆以自己为“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炎帝、黄帝两族后统一)自傲,琅琊王氏尊黄帝为远祖绝非空穴来风。
    某些史学家认为,夏、商、周三代属“半信史时代”。柏扬先生说:“半信史时代中,事实成份大大的增多,而且一部分已得到考古学家发掘物的支持。但属于神话传说的史迹,仍然不少,有时很容易分辨,有时混淆过度,无法澄清。”
    夏王朝紧接黄帝王朝,当舜帝姚重华将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姒文命时,黄帝王朝即宣告结束。
    姒文命于公元前2205年建立夏王朝,史称禹帝,定都安邑(山西夏县)。夏王朝存世440年,在桀帝(意为凶暴的君主)姒履癸时覆灭。琅琊王氏在这一时期的远祖似乎在政治上作为不大,世系表上的人物在夏王朝的风云人物榜上难觅踪影。
    公元前1800年,有一个名叫子天乙的商部落酋长从河南商丘起兵,在山西鸣条岗大败夏军,俘虏桀帝姒履癸,将他放逐到当时属于荒远地带的南巢(今安徽巢县),由此建立起商王朝。该王朝存世662年,期间因黄河泛滥,迁都达6次之多。商王朝的最后一任帝王叫子受辛,史称“纣帝”,即残害忠良的君主。子受辛的妻子名叫苏妲己,她姓己,名妲,是苏部落酋长的女儿。因其长得漂亮,受到子受辛的格外宠爱,人们便猜测子受辛所作的坏事一定与她有关。到了后世通俗作家笔下,妲己便由凡人变成了狐狸精。
    纣王子受辛恶行甚多,其中一项便是迫害琅琊王氏的一位远祖姬昌。
    姬昌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其时,这一支形成为一个周部落。姬昌既是部落的酋长,又作为一个重要部落的代表人物在商王朝的中央政权当官。姬昌、九侯和鄂侯三人,系子受辛的“三大忠臣”。这“三大忠臣”结局个个悲惨:最先是九侯父女被剁成肉酱,九侯的女儿虽作了子受辛的妃子,但她不善于见风使舵,子受辛怒其妃而祸及妃父;这事发生后,另一位忠臣鄂侯便向子受辛提出批评,于是亦被剁成肉酱;周部落的酋长姬昌闻悉消息叹了口气,竟遭小人告发,被逮捕押解到美里(今河南汤阳),囚禁了三年。
     期间,子受辛还把姬昌的一个儿子姬考杀害,命人做成肉羹强迫姬昌吃,姬昌从长远计,只得吃掉。这样子受辛就得意了,向朝野宣布说:“谁说姬昌是圣人。连自己的儿子也吃。”
     姬昌忍辱偷生,让部落中人收罗名马、美女、珠宝,进献给子受辛,总算换得人身自由。回到周部落后,姬昌考虑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将酋长之职让儿子姬发接任,并要儿子宣誓:誓除纣帝子受辛。
     公元前1027年,姬发继承父亲的遗志,率四万五千兵马,渡过淮河进攻商王朝的行都朝歌(今河南洪县)。子受辛以号称七十万优势兵马迎战。但他自我感觉太好了。在高压政策下他的臣民唯唯诺诺,一旦发生变故事件,人心马上溃散。在朝歌南方二十公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双方主力相遇,一场决战,商王朝的兵马即大败而逃散,子受辛逃到他原先的享乐之地鹿台,见大势已去,纵火自焚而死。
     姬发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朝歌,接着定都镐京(今西安),宣布建立周王朝。他不再使用“帝”的称谓,宣告国家元首的头衔从此叫做“国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就这样诞生了。
     姬发不可能想到,出于他第一个使用“国王”的称谓,他的后代子孙就有了被世人称为“王太子”“王家人”的原由,就有了从“姬姓”中派生“王氏”的姓氏现象,就有了当今中国13亿人口中有近一亿人口以“王”为姓这一令人瞠目的事实。
     姬发创立周王朝以后,追尊父亲姬昌为文王,他自己被人称为武王。自周武王姬发起,周王朝约存世771年(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256年)。由于第十一任国王姬宫涅为博“美人一笑”遭杀身之祸而镐京(今西安)陷于战乱成为一片废墟,第十二任国王姬宜臼只好将首都东迁洛阳。以是年(公元前770年)为界,史学家将其前期称为西周,其后期称为东周。
     整个周王朝共出34任国王。将周灵王姬泄心作为琅琊王氏的血缘承传点分析,那么周灵王以下的11位国王均与琅琊王氏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而自周灵王上推共23位国王中,由于懿王与孝王、匡王与定王各为兄弟关系,实际有21任国王是琅琊王氏的直系祖先。
    兹将他们的姓名与王号一并示列如下:
    姬昌——周部落酋长,商王朝大臣,后被周王朝尊为文王。
    姬发——武王。公元前1027年创立周王朝。
    姬诵——成王。
    姬钊——康王。
    姬瑕——昭王,一作邵王。
    姬满——穆王。
    姬翳扈——恭王,一作共王。
    姬禧——懿王。
    (注:姬禧故世后,其弟姬辟方继位,是为孝王。孝王过世后,姬禧之子姬燮继位)
    姬燮——夷王。
    姬胡——厉王。
    姬静——宣王,公元前827年即位,公元前782年故世。
    姬宫涅——幽王,公元前781年即位,公元前771年故世。
    姬宜臼——平王,公元前770年即位,公元前720年故世。  
    周平王太子——佚名。
    姬林——桓王。系平王姬宜臼之孙,直接继任祖答宝座,于公元前720年即位,公元前697年故世。
    姬佗——庄王,公元前697年即位,公元前682年故世。
    姬僖——厘王,公元前682年即位,公元前677年故世。
    姬阆——惠王,公元前677年即位,公元前653年故世。
    姬郑——襄王,公元前652年即位,公元前619年故世。
    姬壬臣——倾王,公元前619年即位,公元前613年故世。
    (注:姬壬臣故世后,长子姬班继位,是为匡王。公元前607年匡王故世,姬壬臣之子姬瑜继位。)
  姬瑜——定王。公元前607年继位,公元前586年故世。
  姬夷——简王。公元前586年即位,公元前572年故世。
  姬泄心——灵王。公元前572年即位,公元前545年故世。
  姬晋——周灵王太子,因直谏遭灵王拒,坚意自废为庶人。其子崇敬为司徒时,人称王家,遂以王为氏。
  姬晋自废为庶人,荐弟姬贵为太子。公元前545年姬贵继位,是为景王。公元前519年景王故世后,围绕王位承传,王族内发生血腥争战。
    史载,“周景王死。国人立长子猛。子朝攻猛争位。晋出兵助猛,猛旋死,谥悼王。立其弟丐,是为敬王。”
    不难判断,周灵王太子姬晋曾经受过良好的王朝历史和家族历史的教育。我们不能保证他如果登上宝座一定是位明君,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在“直谏”时,在“坚意自废为庶人”时,他是一位政治头脑清醒者。因为姬晋的一个非常举措,周王朝的政治风云不再沿着姬晋和他的后裔们延续。他和他的千千万万后裔的生存状况完完全全地成为了另一种样子。
    人们不难知道,自景王姬贵之后,周王朝又历10任国王的统治,他们依次是: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
    当周王朝的第34任国王姬延双腿一伸,口眼一闭,整个周王朝的历史降下大幕时,姬晋的后裔如同看着一个与他们的家族毫不相干的王朝结束。
    是年乃公元前256年,距姬晋废为“庶人”已有300年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