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与闽国文化
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闽王王审知“雅重佛法”,全力扶持佛教。光化三年(900),王审知在福州开元寺开坛,度僧二千人。天复二年(902),他在福州开元寺建戒坛,度僧三千人。
天裙三年(906),他在福州开元寺铸丈六高铜佛像一座、丈三尺高菩萨二座;越年,又设二十万人斋于开元寺,号日“无遮”。同光元年(923),为庆祝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王审知建太平寺,铸释迦弥勒像,又作金银字四藏经。王审知还特地命令浮海运木到泉州建造仁寿塔(西塔)。闽国王氏家族对佛教也极为热衷,王审知子王延钧于天成三年(928)在福州开元寺开坛,度僧二万人。后晋天福元年(937),高祖石敬塘在福州再次度僧一万一千人;940年7月,王曦度僧万人,连偏远的顺昌县亦有百余受度。其侄主延彬在出任泉州刺史的16年中,优礼僧人,大造佛寺,对泉州佛教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王氏据闽时共新增寺院706座,连经济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孤岛厦门,也由僧清浩建造了第一座寺院泗洲院。其正如志书所记:“闽佛刹千有余区,本其兴废,皆王氏织其协力奉教。”南宋人黄干在《勉斋集》卷三十七中记道:“王氏入闽,祟奉释氏尤甚,故闽中塔庙之盛甲于天下。”当时福建僧人猛增,仅福州一府的僧尼就达六万多人,福州鼓山涌泉寺、怡山长庆寺、闽侯雪峰祟圣寺的僧人均多达一、二千人。当时高僧云集。僧人地位空前提高,如雪峰义存常被迎进节度使府为僚属官将说法,官府斋僧建寺都谘请他决定。王氏在经济上对佛教也大力支持,如福州鼓山涌泉寺,王审知“所施膳僧之田多至八万四千亩”。统治者还以法定的方式,使寺院占有肥沃土地。当时一些贵族和富豪也带舍田入寺,莆田、仙游两县许多大姓争施财产,造佛舍为香火院,多至五百余区。
福建文学的兴盛,应从五代闽国开始。闽国文学兴盛的标志,是有较多数量的人加入文学创作的行列。其主要为王族成员、外地宦游流寓闽地的文人、在闽国任官职的闽地文人。在诗歌方面,闽国时居闽地文人所创作的诗歌,因作者不同而内容较为丰富。主要的有:对闽地秀丽山水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感慨、寄赠唱和、对闽地现实社会的描写、咏物诗、与佛教有关的诗。在散文方面,闽国文人所写的散文,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样,其有代表性的作家如:陈黯、黄滔、詹敦仁、王瞻等。关于赋,唐律赋至五代而别开生面,一些表现某种特定生活经历的抒情之作被引进律赋的领域,使律赋与科举功令相脱节。五代律赋家辈出,而五代闽国文人如王綮、黄滔、徐寅等占有重要位置。关于文学批评,五代闽国的文学理论,以黄滔、徐寅为代表。
何绵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