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三王”入闽诸姓考
传说南朝梁(502-557年)时一个名叫王霸的道士云游闽中。居晋安郡侯官县之怡山(一名云山,又名城山),在山麓皂荚树下筑坛修炼,预言:“吾之子孙,当有王于此者。’并作“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不满一千年, 自有系孙列”、“后来是三王,潮水荡祸殃,岩逢二乍间,不免有销亡。子孙依吾道,代代封闽疆”谶语二则藏之于地。果其不然,300多年后,其裔孙河南光州固始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三王”率领光、寿二州兵勇5000余人,浩浩荡荡地由固始南下入闽,真的“王于此方”,在福建“封闽疆”,建立闽王国。
跟从“三王”入闽的5000多名军校将士究竟有多少姓,历来说法不一。闽台地区有些王氏族谱称18姓随扈“三王”入闽。福建《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有吴、萧、卓、林、陈、周、何、刘、郑、孙、黄、缪、姚、阮、郭、赵、李、高、程、杨、詹、朱、薛、施、谢等25姓随王氏入闽。《台湾通志》记载,随从“三王”入闽的则有陈、张、李、王、吴、蔡、杨、郑、谢、郭、曾、周、廖、庄、苏、何、高、詹、沈、施、卢、孙、傅、
马、董、薛、韩等27姓。
最近,笔者从新旧《五代史》、《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八闽掌故.姓氏》、《中华寻根》等史志丛书以及其他姓氏谱牒中发现,跟随“三王”入闽的将佐、军校、兵士、眷属,除上述各姓外,尚有严、邓、柯、吕、湛、虞、庾、邹、孟、许、戴、连、释等13姓。
今将随“三王”入闽诸姓胪列,并一一考订如下:
王 王彦英,“三王’族兄。据固始《奉常王氏族谱》载,“三王”入闽时随军扈从。其裔孙王彬在闽王国灭亡后又迁回固始,居县中临泉村,后仕宋历官太常寺少卿。卒葬固始东乡梅家井。
王彦复,王潮从弟。唐末追随“三王”入闽。福建观察使陈岩卒,其婿范晖拥兵自称留后.王彦复受命将兵攻打福州,年余攻克追斩范晖于海上,其后事迹未详。
王廷简,“三王”族人。王审知当政时被署为安远使,有劳烈于闽国。后其裔居留侯官。入宋,其子王甲、王子相继举进士。王平累官侍御史,后移居颍州。
陈 古灵陈氏,其始祖陈檄官太尉,唐末随王潮入闽,子孙仕于王审知,多显达。陈檄长子陈令镕,字仲化,位大中大夫,补阙上柱国,封颍川郡开国伯;次子陈令图,字仲维,位客省使、金紫光禄大夫,历检校司空、尚书左仆射,封颍川郡开国子。原赐第福州城内,后迁侯官古灵村,称“古灵陈氏”。今福州地区多其裔。
南阳陈氏,始祖陈夔随“三王”入闽,居福清县南阳乡新丰里。称“南阳陈氏”,后分派闽县、长乐等地。
陈师先,“三王”属下先锋。据《闽书》记载,王审知入闽时,陈师先追“贼”至连江县西白塔岭,马失前蹄身亡。县尉程成之立庙以祀。
陈豹,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陈勇,据许氏族谱记载,唐末与姐夫许十一随“三王”入闽。龙纪元年(889)陈许两家入永泰,过闽清渔坑灵洞,开山架屋,营置田地,后移居溪源。
林 濂江林氏,入闽始祖名讳不详,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明代其后裔有“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和“国师三祭酒”之盛。
挖鹤林氏,入闽始祖林延皓,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肇基闽侯。王审知受封闽王后,林延皓任拱辰都指挥使。
陶江林氏,入闽始祖林穆,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官左朝奉大夫。林穆先居枕峰,后徙永庆里(今尚干,以林穆13世孙林津龙举进士官尚书干办,遂以官名乡)。陶江林氏世代簪缨,近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著名的“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均出其裔。
林揆,闽王延政时为永顺场官,南唐升场为顺昌县,擢为县令。时当乱世,政尚简易,县人德之。子林特,少年即为南唐校书郎,入宋累官至工、刑二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
林嵩,据《柘莱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刘 刘行全,江淮寿春人,同邑屠户王绪之妹夫。唐广明元年(880年),僖宗西奔入蜀,天下大乱。王绪与刘行全拥众据寿州,自称将军,复取光州。以二州依附黄巢部将秦宗权,后因未能如期缴纳赋税,受到秦宗权严词切责,遂举众南奔。路次南安,以王绪诸多疑忌,部将有出己右者皆以事诛之,遂与王潮合谋囚禁王绪,逼迫自裁。其后事迹未详。
凤岗刘氏,始祖刘存,光州固始人。其子刘昌祖为王潮部将,父子从王氏入闽。刘昌祖官司马参军,殁于王事,赐葬莲花峰,从祀城隍庙东庑。后卜居凤岗,因称“凤岗刘氏”。其后科第联翩,前后相望,“自李唐以来,宴赐琼林,常饫红绫之饼;朝归袍笏,平堆翡翠之床”(《凤岗刘氏族谱》)。
刘山甫,闽王审知时判官。王审知欲开黄崎港以通海运,祈祷海灵。传说夜梦金甲神,自称吴安王,许助开凿.刘山甫受命往祭。至中祭时,海上灵怪毕出。刘山甫凭高观察,只见海上风雷暴兴,仿佛中有一物,非鱼非龙,鳞黄须赤。凡三昼夜,风雷始息,已别开一港。
刘琼,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天德初(943年)为永平镇将,南唐入侵建州,刘琼统兵入援。师至镛州(今将乐一带),闻王延政已降南唐,众兵欲推刘琼为王,刘琼不肯,自刎死。部将收其尸葬山麓。乡人建祠祀之。
刘恕,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郭 郭显忠,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闽王延政时为西镛州刺史。政尚清简,以德化民。凡丧不能举者,捐俸赙之。岁歉,发廪赈贷,民不知饥。及卒,州人立祠祀之。
郭嵩,字维太,唐汾阳王、太尉中书令郭子仪之孙。唐末自光州固始随“三王”入闽(据《郭氏源流考略》称是为“王审知移固始之民而邑于闽”),定居于长乐芝山,是地后名郭坑。其后裔分布晋江、南安、德化、仙游、莆田、兴化、闽县、侯官、建瓯、连江等地。
郭镕,唐郭子仪第四子,郭嵩叔。唐末与侄郭嵩同时入闽,定居同安郭山锣鼓山下。
郭珏,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谢 谢文乐,字季远,光州固始人,唐末挈家随王氏入闽。王审知为闽王,辟为王府长史。后移居邵武禾坪鹳树下,再徙建州黄连镇。其子谢望(字汝标)、孙谢彦斌相继为黄连镇将。谢彦斌,黑面长须,以功累官招讨使。后裔分布闽西、江西、广东等地。
谢彦时,字正一,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后定居柘荣溪坪。
东皋谢氏,始祖名讳失考,为光州固始人,从“三王”入闽,定居泉州小溪场(今安溪县)永安里东皋。
石壁谢氏,始祖名讳不详,与东皋谢氏同时入闽,定居宁化辭蠱石壁村。
吴 吴祭,字孝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与堂从兄弟6人一起随王氏入闽.后人称他们为吴氏六祖。后裔起初分居福州、泉州之间,以后散步全省各地。
吴英,闽王国内枢密使。尝主闽兵,得其军士心。后受诬被杀。
渤海吴氏,据《崇正同人系谱》记载,初散处中州,其后随王潮入闽。
吴询,光州固始人。光启元年(885年),率僮仆家人随王氏南下入闽。以善箭,作战勇敢,被称“双箭大王”,后与先期入闽避乱的父叔兄弟吴旷、吴玲、吴佩、吴融等人团聚,定居延平桔溪(今名吉溪),开辟荆棘,造田建屋,世代繁衍。
吴文贤,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张 张睦,光州固始人,从王氏入闽.及王审知封琅邪王,授张睦三品官,领榷货务。尽忠辅佐王审知,能于抢攘之际,雍容下士,招求蛮夷商贾,敛不加暴,国库充盈。被封梁国公。闽人绘像奉祀。宋开宝中(968—976年)配祀忠懿王祠。其长子张居仁,孝友谦抑,仕闽为殿中侍御史,甚有风裁。及王氏政衰,遂谢事退居古田之梅溪。
张延齐,世居光州固始。唐末兄弟3人随“三王”入闽,后定居宁化。今福建上杭、南靖,广东蕉岭多其裔。
张清溪,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唐光启元年入闽居守漳州,南唐为漳州刺史。据明泉州解元李光缙《景璧集》记载,其后裔有一支分派泉州笋江。
黄 义山黄氏,始祖黄敦,光州人。唐末奉父黄霸、偕弟黄膺从王氏入闽。初居清流梓潭村,不久黄霸病逝,葬当地白塔桥头。光化元年(689年),黄敦请地,徙居梅溪场(今闽清县)盖平里凤楼山,兴创庐舍,垦辟田亩。生六子,后称“黄氏六叶”,裔传闽清、永泰、闽县、宁德等地。
黄绍颇,拱宸都将朱文进亲信。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朱文进弒闽王曦自立,署黄绍颇为泉州刺史,不久为闽泉州牙将王忠顺所杀。
黄梧,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周 周某,名讳不详,王审知友,其子过继王审知为子,即建州刺史王延禀。王延禀与王审知长子王延翰不协。王延翰为闽王,王延禀与泉州刺史王延钧合谋作乱,弒杀王延翰,拥立王延钧。旋被王延钧所杀。
周启文,闽王审知时管城丞。任内于闽都外筑罗城40里,复筑南北夹城,即南、北月城,使福州城“若鳌之负,如瓯之置,轩轩然,翼翼然,天设之府,神开之地也”。
周生,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许 许十一,光州固始人。王氏校佐,授武骑尉。唐末携子许十二与妻弟陈勇随王氏入闽。龙纪元年入永泰,过闽清渔坑灵洞,开山架屋,营置田地。光化元年(899年)卒。其子捐所居屋创灵洞寺,移居贵湖,另辟基业。
许弘钦,王氏将领,以军功历任汀州刺吏.
许文缜,王氏将领,以军功历任汀州刺史。
杨 杨安,光州固始人,王氏随军郎中。入闽后定居南安高田。其子杨肃随父习医,精岐黄,远近闻名。王审知夫人病疮,遣使往聘。以夫人不面诊,系线察疮,治之立愈。王审知大加爵赏,辞不受,请为里人浚陂七里,通九溪以溉农田。
杨猛,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苏 苏益,字利用,光州固始人。乾符中(874—879年)为隰州刺史。光启元年随王氏入闽,居泉州大同场(今同安县)葫卢山下。其子苏光诲与散指挥使留从效计杀叛将黄绍颇有功,留从效表为漳州刺史,为副兵马使陈洪进所阻,后历左卫将军,封武陵侯。四世孙苏颂为宋名相。苏益子孙累世贵盛,簪缨不绝,蔚为泉南名族。
苏某,光州固始人,曾祖苏奕,本武功人,唐宪宗朝(806一820年)为光州刺史,后定居固始。唐末中原丧乱,苏某随“三王”入闽,为泉州押衙都统,遂定居泉州,其后裔遍布闽南。
邹 邹勇夫,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单骑从王氏入闽。王审知称闽王时为仆射,因劝说王审知奉梁正朔,拂王审知意。时南唐有窥视吞并闽国之意,归化镇(后升为泰宁县)适当要冲,王审知即遣邹勇夫前往镇戍。当时归化地方荒僻,满目荆榛,烟火仅百家。邹勇夫于是招集流亡,葺理宅舍,民负襁至,人口渐蕃。五代干戈相寻,战争不息,独归化一地如世外桃源,乃邹勇夫之功。
邹馨,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奉命平定汀州地方武装割据势力,镇守雁石有功。后人在龙岩县城大封山建邹公庙奉祀。
詹 詹缵,世居光州固始,仕唐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前锋检点使。唐末从王氏入闽,既而谢事,隐于仙游之植德。其孙詹敦仁,值闽王乱政,兵革攘扰,依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命为小溪场长,任上请求建县,从之,遂为首任清溪(今安溪)令。后举王审知孙王直道自代,退隐崇信里佛耳山,咏月嘲风,眠雪懒石,遂定居。今泉南詹氏多为其裔。
詹环,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薛 薛文杰,原为中军使。张睦卒,擢升国计使。专以私察民间阴事,致富人以罪,而籍没其资财。闽入皆怨。
薛从仁,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姚 姚建,五代闽王国盐铁副使,勘择长溪松源洞(今属福安县)采矿冶炼。其洞旧有巨木香炉,相传神人居之,人莫敢近。姚建移香炉于溪旁。见洞中有大蛇沿流而出,众疑顿释,炉矿遂举。
姚源,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朱 朱文进,王氏部将,历拱宸都将,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弒闽王曦,自立为王。开运元年(944年)被南廊承旨林仁翰等诛杀。
朱帘,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李 李仁遇,闽王曦外甥,官泉州刺史。
李寿,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郑 郑湘,王氏将佐,以军功历任建州刺史。
郑韶,据《枯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程 程斌,王氏部将,以军功历官建州刺史。
程贵,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严 岐阳严氏,始祖严怀英,号仲杰,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以军功官朝请大夫,其后传衍福清、闽清、莆田、连江等地。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即其27世孙。
严迅。王氏军将,南唐保大四年(946年)为泉州开元寺建造陀罗尼经幢捐铜钱一千文。
董 董思安,光州固始人,唐末随其父董章扈从王氏入闽,定居晋江,遂为晋江人。董思安身长九尺,勇冠一时。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朱文进杀闽王曦,自立为王,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董思安与留从效、王忠顺等闽旧部合谋兴复王氏政权,奉建州王延政为主。后南唐攻建州,董思安与王忠顺率兵援建,战不利,有人劝说董、王撤退以自保。董思安不从,说:“吾辈世为王氏臣,危而去之,天下有容我者乎!”众感其言,无有叛者。后城陷,王忠顺战死,王延政出降,董思安收拾残部回泉州。南唐时为漳州刺史,以其父名章故,改漳州为南州。子董兴以武功仕宋累进为太尉、上柱国。
吕 吕占,字竟茂,唐相吕湮之后。唐末由光州固始佐“三王”入闽,相传王军有“吕李主帅”,即其一也。吕占入闽,定居郡城桂香坊(今相公巷),为福建吕氏入闽始祖。其后迁居晋江七都曾埭草安(今属晋江安海镇,易名西安),,复徙南安泰丰中昆仑安(今南安水头镇朴兜)。入宋,吕占8世孙吕惠卿历官参知政事,参与王安石变法。有宋一代,吕氏科第不辍,盛极一时。
孟 孟威,一作孟咸,王氏部将,由都押衙擢升都指挥,天祐中(904—907年)为建州刺史。任内增筑南罗城,多施善政,有德于民。宋开宝二年(969年),吴越钱氏为王审知立
祠,以孟威与榷货务张睦等26人配祀忠懿王庙。
连 连重遇,王氏部将,历控鹤都将。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拥立闽王曦,与拱宸都将朱文进连姻自固。六年三月,指使马步使钱达弒闽王曦,掖朱文进升殿,率百官北面称臣。朱文进以连重遇判六军诸卫事,残杀王氏子弟在福州者。开运元(944年)为南廊承旨林仁翰所杀。
湛 湛温,光州人 事闽王延翰,官御史大夫、国子祭酒,王审知养子王延禀镇守建州,与闽王延翰有隙,派遣使者打探消息。闽王延翰指派湛温为之饯行,酒中下毒鸩杀使者。湛温不满延翰淫暴,送使者至侯官县高安山岭下,饮鸩自毙。时人哀而葬之,遂以“祭酒”名是岭。
虞 虞雄,闽王审知麾下牙将,战殁于福清渔溪。后人于其地建昭应庙以祀之。
庾 庾某,名讳失考,从王氏入闽,为奋威将军,奉命戍守桃林场(今永春县),年80卒。传说卒后犹显其灵,捍卫乡井。乡人于永春乐山东台建祠奉祀。
戴 戴九郎,光州固始戴家巷人。唐末与其两弟随王氏入闽,因爱南安诗山锦坂(今称大庭,属码头镇)山水佳美,遂卜居焉。仲弟居惠安,季弟居永泰。700多年后,其22世孙戴延诏(明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因宦游燕都,顺路到光州固始寻根谒祖,过石壁潭,历览祖先遗迹,见戴家巷文物蕃盛,祠宇壮丽,仕林世耀,慨然留连不忍离去,并与故土父兄相与道古述旧。其后派裔散居八闽及台湾、安徽、浙江等地。
蔡 据李光缙《景璧集》记载,明处士蔡祚“先光州固始人,从王绪入闽,由兴(兴化)徙泉(泉州),为泉人。”蔡祚入闽始祖名讳不详。
庄 桃源庄氏,入闽始祖名讳失考,光州固始人,唐光启中(885一888年)随“三王”入闽,居泉州桃林场(今永春县)桃源里,后分派泉州郡城、晋江青阳、惠安三地。泉州一派有庄夏者,为宋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宋宁宗赐第泉州郡城,其地因名“庄府巷”。
邓 乌佩邓氏,入闽始祖邓璩,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后为邵武驻军首领,子孙遂家光泽之乌佩。
柯 闽侯柯氏,入闽始祖柯裕,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定居闽侯。
沈 据《崇正同人系谱》记载,唐季沈氏有从“三王”入闽居汀州者。王审知称闽王,沈姓人为避“审”之讳,改沈为尤,故有沈尤同宗之说。民间至今仍有沈尤两姓不通婚之俗。
萧 萧宝,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卓 卓禄,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何 何现,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孙 孙叔,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缪 缪济,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赵 赵杰,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高 高贤,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施 施文仪,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此外,据《台湾通志》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27姓之中,还有曾、卢、廖、马、傅韩、释等姓。
唐末,光州、寿州居民究竟有多少姓氏,目前已经很难查考;二州从“三王”入闽的5000多名将佐兵士、缙绅平民究竟多少姓氏,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以上笔者综合考察各种有关资料,初步考订有王、陈、林、刘、郭、谢、吴、张、黄、周、许、杨、苏、邹、詹、薛、姚、朱、李、郑、程、严、董、吕、孟、连、湛、虞、庾、戴、蔡、庄、邓、柯、沈、萧、卓、何、孙、缪、赵、高、施、曾、卢、廖、马、傅、韩、释等50姓。比以前18姓、25姓、27姓三说推进了一步。是否准确、正确,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清顺治《光州志》王潮本传有这样一段话:“(三王)兄弟乘唐末之乱割据闽中,其后兵多光州人。今福州人多能言其上世出于浮光(按:光州雅号,犹福州之号三山,泉州之称温陵)者。”
福建莆田人、南宋史学家郑樵在其《家谱后序》则有另一议论:“夫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实由王潮兄弟以固始之众从王绪入闽,王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人,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云固始,以当审知之时贵固始也,其实滥谬。”
两说针锋相对,各有偏颇。是非曲直,留与公断。但笔者要说,对固始的认同,对光州的认同,对河南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是闽台人民对“根”的认同,对“源”的认同,对“摇篮”的认同,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否认,也无可
议。
跟从“三王”入闽的5000多名军校将士究竟有多少姓,历来说法不一。闽台地区有些王氏族谱称18姓随扈“三王”入闽。福建《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有吴、萧、卓、林、陈、周、何、刘、郑、孙、黄、缪、姚、阮、郭、赵、李、高、程、杨、詹、朱、薛、施、谢等25姓随王氏入闽。《台湾通志》记载,随从“三王”入闽的则有陈、张、李、王、吴、蔡、杨、郑、谢、郭、曾、周、廖、庄、苏、何、高、詹、沈、施、卢、孙、傅、
马、董、薛、韩等27姓。
最近,笔者从新旧《五代史》、《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八闽掌故.姓氏》、《中华寻根》等史志丛书以及其他姓氏谱牒中发现,跟随“三王”入闽的将佐、军校、兵士、眷属,除上述各姓外,尚有严、邓、柯、吕、湛、虞、庾、邹、孟、许、戴、连、释等13姓。
今将随“三王”入闽诸姓胪列,并一一考订如下:
王 王彦英,“三王’族兄。据固始《奉常王氏族谱》载,“三王”入闽时随军扈从。其裔孙王彬在闽王国灭亡后又迁回固始,居县中临泉村,后仕宋历官太常寺少卿。卒葬固始东乡梅家井。
王彦复,王潮从弟。唐末追随“三王”入闽。福建观察使陈岩卒,其婿范晖拥兵自称留后.王彦复受命将兵攻打福州,年余攻克追斩范晖于海上,其后事迹未详。
王廷简,“三王”族人。王审知当政时被署为安远使,有劳烈于闽国。后其裔居留侯官。入宋,其子王甲、王子相继举进士。王平累官侍御史,后移居颍州。
陈 古灵陈氏,其始祖陈檄官太尉,唐末随王潮入闽,子孙仕于王审知,多显达。陈檄长子陈令镕,字仲化,位大中大夫,补阙上柱国,封颍川郡开国伯;次子陈令图,字仲维,位客省使、金紫光禄大夫,历检校司空、尚书左仆射,封颍川郡开国子。原赐第福州城内,后迁侯官古灵村,称“古灵陈氏”。今福州地区多其裔。
南阳陈氏,始祖陈夔随“三王”入闽,居福清县南阳乡新丰里。称“南阳陈氏”,后分派闽县、长乐等地。
陈师先,“三王”属下先锋。据《闽书》记载,王审知入闽时,陈师先追“贼”至连江县西白塔岭,马失前蹄身亡。县尉程成之立庙以祀。
陈豹,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陈勇,据许氏族谱记载,唐末与姐夫许十一随“三王”入闽。龙纪元年(889)陈许两家入永泰,过闽清渔坑灵洞,开山架屋,营置田地,后移居溪源。
林 濂江林氏,入闽始祖名讳不详,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明代其后裔有“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和“国师三祭酒”之盛。
挖鹤林氏,入闽始祖林延皓,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肇基闽侯。王审知受封闽王后,林延皓任拱辰都指挥使。
陶江林氏,入闽始祖林穆,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官左朝奉大夫。林穆先居枕峰,后徙永庆里(今尚干,以林穆13世孙林津龙举进士官尚书干办,遂以官名乡)。陶江林氏世代簪缨,近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著名的“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均出其裔。
林揆,闽王延政时为永顺场官,南唐升场为顺昌县,擢为县令。时当乱世,政尚简易,县人德之。子林特,少年即为南唐校书郎,入宋累官至工、刑二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
林嵩,据《柘莱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刘 刘行全,江淮寿春人,同邑屠户王绪之妹夫。唐广明元年(880年),僖宗西奔入蜀,天下大乱。王绪与刘行全拥众据寿州,自称将军,复取光州。以二州依附黄巢部将秦宗权,后因未能如期缴纳赋税,受到秦宗权严词切责,遂举众南奔。路次南安,以王绪诸多疑忌,部将有出己右者皆以事诛之,遂与王潮合谋囚禁王绪,逼迫自裁。其后事迹未详。
凤岗刘氏,始祖刘存,光州固始人。其子刘昌祖为王潮部将,父子从王氏入闽。刘昌祖官司马参军,殁于王事,赐葬莲花峰,从祀城隍庙东庑。后卜居凤岗,因称“凤岗刘氏”。其后科第联翩,前后相望,“自李唐以来,宴赐琼林,常饫红绫之饼;朝归袍笏,平堆翡翠之床”(《凤岗刘氏族谱》)。
刘山甫,闽王审知时判官。王审知欲开黄崎港以通海运,祈祷海灵。传说夜梦金甲神,自称吴安王,许助开凿.刘山甫受命往祭。至中祭时,海上灵怪毕出。刘山甫凭高观察,只见海上风雷暴兴,仿佛中有一物,非鱼非龙,鳞黄须赤。凡三昼夜,风雷始息,已别开一港。
刘琼,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天德初(943年)为永平镇将,南唐入侵建州,刘琼统兵入援。师至镛州(今将乐一带),闻王延政已降南唐,众兵欲推刘琼为王,刘琼不肯,自刎死。部将收其尸葬山麓。乡人建祠祀之。
刘恕,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郭 郭显忠,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闽王延政时为西镛州刺史。政尚清简,以德化民。凡丧不能举者,捐俸赙之。岁歉,发廪赈贷,民不知饥。及卒,州人立祠祀之。
郭嵩,字维太,唐汾阳王、太尉中书令郭子仪之孙。唐末自光州固始随“三王”入闽(据《郭氏源流考略》称是为“王审知移固始之民而邑于闽”),定居于长乐芝山,是地后名郭坑。其后裔分布晋江、南安、德化、仙游、莆田、兴化、闽县、侯官、建瓯、连江等地。
郭镕,唐郭子仪第四子,郭嵩叔。唐末与侄郭嵩同时入闽,定居同安郭山锣鼓山下。
郭珏,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谢 谢文乐,字季远,光州固始人,唐末挈家随王氏入闽。王审知为闽王,辟为王府长史。后移居邵武禾坪鹳树下,再徙建州黄连镇。其子谢望(字汝标)、孙谢彦斌相继为黄连镇将。谢彦斌,黑面长须,以功累官招讨使。后裔分布闽西、江西、广东等地。
谢彦时,字正一,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后定居柘荣溪坪。
东皋谢氏,始祖名讳失考,为光州固始人,从“三王”入闽,定居泉州小溪场(今安溪县)永安里东皋。
石壁谢氏,始祖名讳不详,与东皋谢氏同时入闽,定居宁化辭蠱石壁村。
吴 吴祭,字孝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与堂从兄弟6人一起随王氏入闽.后人称他们为吴氏六祖。后裔起初分居福州、泉州之间,以后散步全省各地。
吴英,闽王国内枢密使。尝主闽兵,得其军士心。后受诬被杀。
渤海吴氏,据《崇正同人系谱》记载,初散处中州,其后随王潮入闽。
吴询,光州固始人。光启元年(885年),率僮仆家人随王氏南下入闽。以善箭,作战勇敢,被称“双箭大王”,后与先期入闽避乱的父叔兄弟吴旷、吴玲、吴佩、吴融等人团聚,定居延平桔溪(今名吉溪),开辟荆棘,造田建屋,世代繁衍。
吴文贤,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张 张睦,光州固始人,从王氏入闽.及王审知封琅邪王,授张睦三品官,领榷货务。尽忠辅佐王审知,能于抢攘之际,雍容下士,招求蛮夷商贾,敛不加暴,国库充盈。被封梁国公。闽人绘像奉祀。宋开宝中(968—976年)配祀忠懿王祠。其长子张居仁,孝友谦抑,仕闽为殿中侍御史,甚有风裁。及王氏政衰,遂谢事退居古田之梅溪。
张延齐,世居光州固始。唐末兄弟3人随“三王”入闽,后定居宁化。今福建上杭、南靖,广东蕉岭多其裔。
张清溪,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唐光启元年入闽居守漳州,南唐为漳州刺史。据明泉州解元李光缙《景璧集》记载,其后裔有一支分派泉州笋江。
黄 义山黄氏,始祖黄敦,光州人。唐末奉父黄霸、偕弟黄膺从王氏入闽。初居清流梓潭村,不久黄霸病逝,葬当地白塔桥头。光化元年(689年),黄敦请地,徙居梅溪场(今闽清县)盖平里凤楼山,兴创庐舍,垦辟田亩。生六子,后称“黄氏六叶”,裔传闽清、永泰、闽县、宁德等地。
黄绍颇,拱宸都将朱文进亲信。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朱文进弒闽王曦自立,署黄绍颇为泉州刺史,不久为闽泉州牙将王忠顺所杀。
黄梧,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周 周某,名讳不详,王审知友,其子过继王审知为子,即建州刺史王延禀。王延禀与王审知长子王延翰不协。王延翰为闽王,王延禀与泉州刺史王延钧合谋作乱,弒杀王延翰,拥立王延钧。旋被王延钧所杀。
周启文,闽王审知时管城丞。任内于闽都外筑罗城40里,复筑南北夹城,即南、北月城,使福州城“若鳌之负,如瓯之置,轩轩然,翼翼然,天设之府,神开之地也”。
周生,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许 许十一,光州固始人。王氏校佐,授武骑尉。唐末携子许十二与妻弟陈勇随王氏入闽。龙纪元年入永泰,过闽清渔坑灵洞,开山架屋,营置田地。光化元年(899年)卒。其子捐所居屋创灵洞寺,移居贵湖,另辟基业。
许弘钦,王氏将领,以军功历任汀州刺吏.
许文缜,王氏将领,以军功历任汀州刺史。
杨 杨安,光州固始人,王氏随军郎中。入闽后定居南安高田。其子杨肃随父习医,精岐黄,远近闻名。王审知夫人病疮,遣使往聘。以夫人不面诊,系线察疮,治之立愈。王审知大加爵赏,辞不受,请为里人浚陂七里,通九溪以溉农田。
杨猛,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苏 苏益,字利用,光州固始人。乾符中(874—879年)为隰州刺史。光启元年随王氏入闽,居泉州大同场(今同安县)葫卢山下。其子苏光诲与散指挥使留从效计杀叛将黄绍颇有功,留从效表为漳州刺史,为副兵马使陈洪进所阻,后历左卫将军,封武陵侯。四世孙苏颂为宋名相。苏益子孙累世贵盛,簪缨不绝,蔚为泉南名族。
苏某,光州固始人,曾祖苏奕,本武功人,唐宪宗朝(806一820年)为光州刺史,后定居固始。唐末中原丧乱,苏某随“三王”入闽,为泉州押衙都统,遂定居泉州,其后裔遍布闽南。
邹 邹勇夫,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单骑从王氏入闽。王审知称闽王时为仆射,因劝说王审知奉梁正朔,拂王审知意。时南唐有窥视吞并闽国之意,归化镇(后升为泰宁县)适当要冲,王审知即遣邹勇夫前往镇戍。当时归化地方荒僻,满目荆榛,烟火仅百家。邹勇夫于是招集流亡,葺理宅舍,民负襁至,人口渐蕃。五代干戈相寻,战争不息,独归化一地如世外桃源,乃邹勇夫之功。
邹馨,光州固始人。王氏部将。奉命平定汀州地方武装割据势力,镇守雁石有功。后人在龙岩县城大封山建邹公庙奉祀。
詹 詹缵,世居光州固始,仕唐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前锋检点使。唐末从王氏入闽,既而谢事,隐于仙游之植德。其孙詹敦仁,值闽王乱政,兵革攘扰,依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命为小溪场长,任上请求建县,从之,遂为首任清溪(今安溪)令。后举王审知孙王直道自代,退隐崇信里佛耳山,咏月嘲风,眠雪懒石,遂定居。今泉南詹氏多为其裔。
詹环,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薛 薛文杰,原为中军使。张睦卒,擢升国计使。专以私察民间阴事,致富人以罪,而籍没其资财。闽入皆怨。
薛从仁,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姚 姚建,五代闽王国盐铁副使,勘择长溪松源洞(今属福安县)采矿冶炼。其洞旧有巨木香炉,相传神人居之,人莫敢近。姚建移香炉于溪旁。见洞中有大蛇沿流而出,众疑顿释,炉矿遂举。
姚源,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朱 朱文进,王氏部将,历拱宸都将,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弒闽王曦,自立为王。开运元年(944年)被南廊承旨林仁翰等诛杀。
朱帘,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李 李仁遇,闽王曦外甥,官泉州刺史。
李寿,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郑 郑湘,王氏将佐,以军功历任建州刺史。
郑韶,据《枯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程 程斌,王氏部将,以军功历官建州刺史。
程贵,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严 岐阳严氏,始祖严怀英,号仲杰,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以军功官朝请大夫,其后传衍福清、闽清、莆田、连江等地。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即其27世孙。
严迅。王氏军将,南唐保大四年(946年)为泉州开元寺建造陀罗尼经幢捐铜钱一千文。
董 董思安,光州固始人,唐末随其父董章扈从王氏入闽,定居晋江,遂为晋江人。董思安身长九尺,勇冠一时。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朱文进杀闽王曦,自立为王,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董思安与留从效、王忠顺等闽旧部合谋兴复王氏政权,奉建州王延政为主。后南唐攻建州,董思安与王忠顺率兵援建,战不利,有人劝说董、王撤退以自保。董思安不从,说:“吾辈世为王氏臣,危而去之,天下有容我者乎!”众感其言,无有叛者。后城陷,王忠顺战死,王延政出降,董思安收拾残部回泉州。南唐时为漳州刺史,以其父名章故,改漳州为南州。子董兴以武功仕宋累进为太尉、上柱国。
吕 吕占,字竟茂,唐相吕湮之后。唐末由光州固始佐“三王”入闽,相传王军有“吕李主帅”,即其一也。吕占入闽,定居郡城桂香坊(今相公巷),为福建吕氏入闽始祖。其后迁居晋江七都曾埭草安(今属晋江安海镇,易名西安),,复徙南安泰丰中昆仑安(今南安水头镇朴兜)。入宋,吕占8世孙吕惠卿历官参知政事,参与王安石变法。有宋一代,吕氏科第不辍,盛极一时。
孟 孟威,一作孟咸,王氏部将,由都押衙擢升都指挥,天祐中(904—907年)为建州刺史。任内增筑南罗城,多施善政,有德于民。宋开宝二年(969年),吴越钱氏为王审知立
祠,以孟威与榷货务张睦等26人配祀忠懿王庙。
连 连重遇,王氏部将,历控鹤都将。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拥立闽王曦,与拱宸都将朱文进连姻自固。六年三月,指使马步使钱达弒闽王曦,掖朱文进升殿,率百官北面称臣。朱文进以连重遇判六军诸卫事,残杀王氏子弟在福州者。开运元(944年)为南廊承旨林仁翰所杀。
湛 湛温,光州人 事闽王延翰,官御史大夫、国子祭酒,王审知养子王延禀镇守建州,与闽王延翰有隙,派遣使者打探消息。闽王延翰指派湛温为之饯行,酒中下毒鸩杀使者。湛温不满延翰淫暴,送使者至侯官县高安山岭下,饮鸩自毙。时人哀而葬之,遂以“祭酒”名是岭。
虞 虞雄,闽王审知麾下牙将,战殁于福清渔溪。后人于其地建昭应庙以祀之。
庾 庾某,名讳失考,从王氏入闽,为奋威将军,奉命戍守桃林场(今永春县),年80卒。传说卒后犹显其灵,捍卫乡井。乡人于永春乐山东台建祠奉祀。
戴 戴九郎,光州固始戴家巷人。唐末与其两弟随王氏入闽,因爱南安诗山锦坂(今称大庭,属码头镇)山水佳美,遂卜居焉。仲弟居惠安,季弟居永泰。700多年后,其22世孙戴延诏(明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因宦游燕都,顺路到光州固始寻根谒祖,过石壁潭,历览祖先遗迹,见戴家巷文物蕃盛,祠宇壮丽,仕林世耀,慨然留连不忍离去,并与故土父兄相与道古述旧。其后派裔散居八闽及台湾、安徽、浙江等地。
蔡 据李光缙《景璧集》记载,明处士蔡祚“先光州固始人,从王绪入闽,由兴(兴化)徙泉(泉州),为泉人。”蔡祚入闽始祖名讳不详。
庄 桃源庄氏,入闽始祖名讳失考,光州固始人,唐光启中(885一888年)随“三王”入闽,居泉州桃林场(今永春县)桃源里,后分派泉州郡城、晋江青阳、惠安三地。泉州一派有庄夏者,为宋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宋宁宗赐第泉州郡城,其地因名“庄府巷”。
邓 乌佩邓氏,入闽始祖邓璩,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后为邵武驻军首领,子孙遂家光泽之乌佩。
柯 闽侯柯氏,入闽始祖柯裕,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氏入闽,定居闽侯。
沈 据《崇正同人系谱》记载,唐季沈氏有从“三王”入闽居汀州者。王审知称闽王,沈姓人为避“审”之讳,改沈为尤,故有沈尤同宗之说。民间至今仍有沈尤两姓不通婚之俗。
萧 萧宝,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卓 卓禄,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何 何现,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孙 孙叔,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缪 缪济,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赵 赵杰,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高 高贤,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施 施文仪,据《柘荣溪坪谢氏族谱》载,唐末随王氏入闽。
此外,据《台湾通志》记载,唐末随王氏入闽27姓之中,还有曾、卢、廖、马、傅韩、释等姓。
唐末,光州、寿州居民究竟有多少姓氏,目前已经很难查考;二州从“三王”入闽的5000多名将佐兵士、缙绅平民究竟多少姓氏,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以上笔者综合考察各种有关资料,初步考订有王、陈、林、刘、郭、谢、吴、张、黄、周、许、杨、苏、邹、詹、薛、姚、朱、李、郑、程、严、董、吕、孟、连、湛、虞、庾、戴、蔡、庄、邓、柯、沈、萧、卓、何、孙、缪、赵、高、施、曾、卢、廖、马、傅、韩、释等50姓。比以前18姓、25姓、27姓三说推进了一步。是否准确、正确,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清顺治《光州志》王潮本传有这样一段话:“(三王)兄弟乘唐末之乱割据闽中,其后兵多光州人。今福州人多能言其上世出于浮光(按:光州雅号,犹福州之号三山,泉州之称温陵)者。”
福建莆田人、南宋史学家郑樵在其《家谱后序》则有另一议论:“夫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实由王潮兄弟以固始之众从王绪入闽,王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人,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云固始,以当审知之时贵固始也,其实滥谬。”
两说针锋相对,各有偏颇。是非曲直,留与公断。但笔者要说,对固始的认同,对光州的认同,对河南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是闽台人民对“根”的认同,对“源”的认同,对“摇篮”的认同,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否认,也无可
议。
(作者: 许伙努, 福建泉州鲤城区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杨清江,福建泉州鲤城区地方志编委会特邀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