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王氏简报第四期
市王审知研究会、王氏宗亲联谊会举行理事扩大会
4月3日,市王审知研究会、王氏宗亲联谊会举行理事扩大会。在家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基端、王朝淦及顾问、秘书组、监事会、财务组成员和全体理事出席会议。省王审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凌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由常务副会长王基端主持,受王良平会长的委托,常务副会长王朝淦对今年祭拜闽王陵活动、筹集研究会和联谊会的日常办公经费和出版《福清王氏简谱》经费的事项做了布置。省王审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凌介绍了开闽王王审知的历史功绩、开展王审知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省内外王审知研究活动情况。与会宗亲一致认为作为开闽王的后人,义不容辞要为搞好研究会和联谊会贡献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目前已有不少宗亲村向市研究会和联谊会提供了办公经费。
领导、宗亲大力支持研究会和联谊会工作
近期市王审知研究会、王氏宗亲联谊会按工作计划正组织力量对王氏宗亲在全市各地的分布情况再次进行调查摸底。这项工作量很大,得到了多位乡镇王姓领导及有关宗亲的大力支持。其中,南岭、龙田、三山、渔溪、城头、阳下、宏路、上迳、东瀚等镇的王姓宗亲领导,亲自部署安排人员负责本乡镇的相关统计工作,并按照研究会和联谊会的规定的时间、内容要求及时上报了相关材料,为《福清王氏简谱》的编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相关镇村工作的王氏宗亲也作了大量具体的工作,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大家表示,做好研究会和联谊会的工作是每个王氏宗亲应尽的责任。
在此之前,其他相关乡镇、村的联络员已先期将有关统计材料上报了研究会。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相信,有全市王氏宗亲的大力支持,研究会和联谊会的各项工作一定能圆满完成。(王承国)
我市二百多位宗亲代表祭拜闽王陵
4月11日,省王审知研究会组织举行2010年清明节祭拜闽王陵活动,我市各宗亲村按照市研究会和联谊会的布置,共有200多位宗亲冒雨前往福州莲花山,高举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和福清市王氏宗亲联谊会的横幅旗帜参加春祭。
当天来到闽王陵祭拜的有省王审知研究会的领导和省内外王氏宗亲共1200多人。开闽王出生地河南省固始县原副县长、人大原副主任、固始县王氏研究会会长王前龙及旅居美国企业家王先生也不远千里前来参加祭拜闽王陵活动。
祭拜活动前,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王惠明会长和固始县王氏研究会会长王前龙先后致词,缅怀开闽王的历史功绩,表达弘扬祖德、继往开来、团结拼搏、建设和谐社会、振兴伟大中华的共同愿望。
陵园内鼓乐齐鸣、鞭炮阵阵,进香、敬酒、献花、宣读祭文,整个祭拜活动庄严肃穆、热烈隆重。
《王审知研究》专题组、《简谱》编写组积极开展工作
《王审知研究》专题组、《福清王氏简谱》编写组成立以来,按照制订的调研考察及编写计划,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连日来,他们对各宗亲村填报的王氏宗亲村概况调查表进行梳理、归纳和统计,对有疑问和不明确的地方还通过电话调查核实,基本明确了全市王氏宗亲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及一些源流概况。4月3日,专题组还冒雨深入渔溪镇文武祠及郎官村实地考察调研,拍摄有关遗迹照片。4月4日和17日,专题组又前往安民和港头宗亲村调研考察,与当地年老宗亲座谈了解世代相传的“南城头、北城头、安民、港头”祖先为四兄弟有关情况,探寻世系源流。
在调研考察的同时,根据掌握的材料抓紧《王审知与福清》的系列调研文章的编写工作。有关调研文章将陆续在本会《简报》与《福清侨乡报》等有关媒体上刊登,扩大宣传和影响。
历史回眸:陈金凤的历史悲剧——“王审知与福清”研究之四
王审知晚年钟爱的侍妾陈金凤,是一个与杨玉环有类似命运的悲剧人物。本人根据现已挖掘到的历史资料,努力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陈金凤。
不幸童年
陈金风,系福清市渔溪镇(时称福清县万安乡)人,本应姓侯。其父侯伦,是个美男子。当时正是唐末天下大乱之时,王潮、王审知率众从河南固始入闽,刚刚占据泉州,尚未进入福州这个全省政治中心。福州时为陈岩掌管,他是唐朝正式任命的福建观察使。当时福建“男风”甚盛。晚年的陈岩也沾此恶习,他与美男子侯伦有私,故侯伦得以经常出入观察使内宅。但年老多病的陈岩虽有雅兴,却往往力不从身;侯伦遂乘机与陈岩的小妾陆氏私通,并使陆氏怀孕。这一年是唐昭宗大顺二年(辛亥,891年),陈岩因重病已不能亲自视政;他想召已任泉州剌史的王潮到福州接替他主持福建军政大务,但受到其女婿范晖的反对。范晖志大才疏,于陈岩死后自任福建观察使“留后”,拒绝王潮前来主政。而陈金凤正好在此乱世中出生,传说出生时其母梦一金凤飞入,便将她取名为金凤。陈岩死后,侯伦便伪称金凤系陈岩之女,并把金凤托付给范晖抚养。但第二年――公元892年,王潮、王审知便攻入福州,杀死范晖。王潮对陈岩家人还是很照顾的,并把自己女儿许配给陈岩儿子为妻;而刚满周岁的陈金凤,却因托付给范晖抚养,不得不从此流落民间,由陈岩族人陈匡胜收养,一直到她17岁。在颠沛流离中长大的陈金凤不但十分漂亮,而且十分聪慧,尤其善解人意,讨人喜欢。但“自古红颜多薄命”,陈金凤也难逃此劫。
入侍闽王
公元909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王审知已经年届五十。他于38岁那年接任威武军节度使,开始执掌八闽军政大权,并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把福建治理得安定富强。这一年他又被加封为闽王,可谓春风得意。但劳苦一生、事业大成的王审知,却也有自己的难言之痛,最主要的焦心问题是,接班人一直未能解决。他虽然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也注意让几个儿子到实践中去历练(如让长子王延翰任威武军节度副使,让二子王延钧出任泉州剌史等);但他们的实际表现,却令王审知十分失望。而封建世袭的观念,又左右着王审知,使他无计可施,又难以对人明言。而恰恰于这一年入充后宫的陈金凤,刚刚17岁,“性窈窕,善歌舞”,且善解人意,便受到王审知的宠幸,以后又封为“才人”,许多事都委托她处理。尤其是王审知60岁之后,身边更只有陈金凤相随。当时,泉州耆老联名控告王延钧种种不法行为,凡十余条,俱有脏证;声称如有虚控,愿自坐罪。王审知闻之大怒,立拔令箭叫金凤持出,差人传召王延钧,俾以杀一儆百。陈金凤知道王审知的矛盾心理,也知道他不是真的下决心处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恰好到宫门口,遇见王延钧自泉州来福州探望父病。陈金凤立即阻拦他入内,说明父王正在发怒,“入则杀头”。并教王延钧暂时藏至密室,等闽王息怒之后,再来应召,说明原委,以取得原谅。王延钧依计行事,果然避过一劫。而陈金凤这种“冷处理”的方法,也得到王审知的默许。公元924年(五代后唐庄宗同光2年)旧历12月12日,王审知带着事业后继无人的遗憾,归天而去。陈金凤也随之失去了保护者。
机智脱险
王审知去世那一年,陈金凤刚刚33岁。经过宫廷生活16年的历练,她已经逐步成熟了。她看到王审知长子王延翰接替威武军节度使后,立即改变王审知的路线:一是骄奢淫逸,自称大闽国王;二是任用奸侫,排斥忠良;三是大兴土木,筑西湖水晶宫;四是搜括民女,充实后宫。而王延翰的正妃崔氏为人狭隘,心怀嫉妒,“搜诸宫人之美者,则幽之别室,械以三木,铸铜为人手,击其颊,又以大锥剌其臂,一岁中死者八十四人”。王延翰不能制崔氏,内宫充满杀机。陈金凤便主动要求为尼,得到批准,从而躲过一劫。
再度入宫
王延翰倒行逆施,引起普遍反对。其从兄、建州刺史王延禀和亲弟、泉州刺史王延钧联合发兵,攻下福州。王延翰被俘并被处死,王延钧继承大位。
这个王延钧照样骄奢淫逸,与王延翰并无二致。他接任威武军节度使,一年后又被封为闽王,“后宫数百,仍觉无当意者”。原配“刘氏、金氏皆贤而无宠”。这时善于迎合上意的内侍李仿,便向王延钧报告,身为尼姑的陈金凤仍然美艳异常。王延钧立即在紫宸门宣见,龙颜大悦,并封时已35岁的陈金凤为“淑妃”。公元933年,王延钧即皇帝位,改己名为王鏻鏻;此时已经42岁的陈金凤,便被立为皇后。这年端午节前后,王延钧造彩舫数十,每舫载宫女二三十人,在西湖上划龙舟比赛。陈金凤亲自作《乐游曲》,让宫女同声歌唱: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船上红更红,波澹澹,水溶溶,如隔荷花路不通”。
“西湖东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一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善歌舞,通音律”的陈金凤,表现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和过人魅力,虽赢得了王延钧的欢心,却也助长了他的骄奢淫逸。故西湖荡舟这一时盛事,实在是奏出了亡国之音。
殉葬乱世
为了满足自己的无穷欲望,王延钧听信内侍李仿的推荐,重用奸臣薛文杰,到处搜括民脂民膏,大兴土木,排挤和迫害忠臣良将,自己在后宫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身体也每况愈下。内侍李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连环计”,一方面,将自己的妹妹李春燕献给王延钧,妄图代替陈金凤;一方面又让李春燕勾搭王延钧的长子、“福王”王继鹏,搞得内宫混乱不堪。此时已年迈色衰的陈金凤,却也不甘寂寞,她聘请文人为自己写诗献给王延钧,诗曰:“泪滴珠难进,容残玉易消,倘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此诗竟然打动了王延钧,他旧情复燃,重返陈金凤居住的长春宫,并把李春燕赐给王继鹏。陈金凤一时胜利了,但宫廷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加上王延钧晚年得风疾,幸臣归守明、李可殷等出入内宫,并与陈金凤私通。而抚养陈金凤成人的陈匡胜等人,又借陈金凤之名为非作歹,同样引起众人的不满。只知取媚君王的陈金凤,不知道自己已经坐在火山口上。公元935年(时陈金凤44岁),王继鹏与李仿发动政变,将王延钧及陈金凤、陈匡胜、归守明等统统杀死。以色事人的陈金凤,终于成为闽国乱世的牺牲品和宫闱内乱的殉葬品。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历史悲剧,是任何人主观难以改变的啊!
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专题组福清王氏简谱编写组(执笔:王凌)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