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华金寨王氏月刊(2)

2013-01-24 15:31:55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琅琊王氏思谦宗金寨斑竹园王氏宗祠复修工程即将启动

    金寨斑竹园王氏宗祠,系琅琊王氏兵部尚书大献公王璧的次子思谦公后裔修建的。宗祠于明末创建,两进两包厢,值明、清战乱时期曾遭兵焚。清朝中叶,该宗八房中的七大房筹资将宗祠复修,焕然一新。由于当时复修宗祠思想不统一,该宗的第八房单独在王氏宗祠附近又修建一座三进一包厢王氏祠。一个地方修两座王氏宗祠,在当地可谓名声大振。于是,祠堂周围十多里的地名均以“王氏祠”命名,至今,这个地方的行政村仍然叫王祠村。
    革命战争时期,王氏祠堂曾是立夏节起义筹备会的举办地、红32师被服厂;解放后,创办为斑竹园中心小学,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才搬出新建。目前,四百年的文化遗产,面临即将倒塌的境地。王氏祠在历史上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王氏祠历经社会变革,伤痕累累。王氏祠在民族文化和家族文化大发展的现在,是该抢救的时候了。
    斑竹园王氏后裔、汤汇金福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绍富先生,满载着抢救物质文化遗产、报本返始、尊祖敬宗的使命感,从2011年开始,就动议复修王氏宗祠。今年春,王绍富在斑竹园2000多个王氏宗亲中,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宣传发动,得到了90%以上族人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得到了县文物管理所的重视和肯定。王绍富还义无反顾,一马当先的带头为复修宗祠捐款十万元。此举感动和影响了所有本宗祠下的王氏宗亲,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了大家的意志和决心,为筹集资金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近日,以王绍富与王远学为首成立了宗祠筹建领导组,正在筹集资金、设计施工方案,准备融资80万元,将原来分建的两个王氏祠合为一体,重新复修一座传统历史工艺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崭新王氏祠堂。工程施工即将启动。    本会编辑部报道

三槐王氏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军事家---王阳明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明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九月十三日。王华长子,早年居浙江绍兴县东南会稽山,阳明洞侧筑室而居,故学者皆称阳明先生。王守仁生于文化世家,自幼禀承良好的师教和家学。于明宏治己未(1499年)科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历任刑部、兵部主事。
    王守仁学识渊博,精于诗文、经史、兵书、术数、佛道、百家子书,成为一位以文人而善用兵,身兼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于一体的千古奇才人物。他提出“行知合一”、“致良知”的“格物致知”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阳明学派”。
    王守仁从政认真、公正,反对奸权霸道。正德元年(1506年),刘瑾专权乱政,打击、迫害忠良,横行一时。王守仁旗帜鲜明地反对,抗章疏,救戴铣等人。于是得罪了权阉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站。后来,刘瑾败亡,王守仁才东山再起,知庐陵,调江西,巡抚南康、赣州,平定闽、赣农民起义。正德十四年(1519)率兵三十万,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终以用兵神奇而封新建伯,总督两广,迁南京兵部尚书。
    由于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和哲学思想很受时人欢迎,所以招收了很多门人弟子。晚年,在白鹿洞办起了学馆,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接班人。王守仁对中国的哲学、经学、教育学、思想、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然受到学者们的爱戴和尊敬。
    王守仁于明嘉靖七年戊子(1528)十一月二十九日卒于江西南康县青龙舖,年仅五十七岁。隆庆元年(1567),逝世四十一年后,王守仁才复封新建侯,赐諡文成。著有《五经臆说传习录》、《阳明文集》、《居蛮集》、《大学古本旁注》。清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诏谕祭赐额曰:“名世真才,族人谋文,恭摹立石,墓道祠前。”配诸氏,累赠一品夫人,无出,以从弟王守信五子正宪为嗣;继配张氏,封一品夫人,子一:正亿。附录:正宪,字仲肃,号紫溪。荫补锦衣卫,世袭百户加副千户,辞职就试为正府典仪。正亿,字仲时,号龙阳。恩补国子生,授锦衣卫,正千户,袭爵新建伯,掌后军都督府事。

王立君--中国传媒领军人物

    王立君,吉林省双辽市人,1977年生、男 、汉族,祖籍山东登州府明海县堆甲六社东南乡王家庄(现为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所辖),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系武库将军氏、文豪宰相家之称的琅琊王氏后裔、资深姓氏文化学者、书香门第,祖父王海楼与父亲王森都是四平市乃至吉林省文教领域的佼佼者,为当地的文教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大学毕业后,王立君做过医生、销售、讲师、婚介、物流、记者、金融、广告人、发行人、制片人等,艰难坎坷中练就一身好皮囊。具有跨行业营销经验,曾实现多领域的完美转身,在姓氏文化和影视文化等领域见识非凡、颇有造诣,一度占据文化产业制高点,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排头兵,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具备国际眼光的优秀制片人和导演,始终代表并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003年,王立君从上海来到杭州,他的视线也从黄浦江畔移到了钱塘江边,曾与浙江长城影视有限公司、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省影视制作公司等单位多次合作电影、电视剧。
  2005年3月,王立君成立了杭州炳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炳极传媒”)。公司成立前后,制片人王立君曾参与过《西厢传奇》、《江山为重》、《大明王朝惊变录》、《明末风云》、《大明天子》、《书生剑美人劫》、《咫尺天涯》、《中国传世经典名剧》、《吴越钱王》、《中国母亲》、《静静的阳光》、《迷失——北纬30°》、《千里渡江第一船》、《我嫁给你好吗》等多部电视连续剧、电影以及《开国英雄》、《共和国之最》、《中华古王国》等大型电视纪录片,上述影视作品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全国性各类大奖。
    2011年,制片人王立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军旅大片《千里渡江第一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的献礼片,制片人王立君没有迷信前辈们的成功经验,更没有想到要照搬,而是在剧情中放大了原剧本中的情感故事(而不是去创造一个振聋发聩的空洞的口号),在荷花(章龄之饰)与刘震山(陈龙饰)的相互追逐中,见证了那狼烟四起、苦难的旧中国所演绎的人间真善美。经过讨论、研究、琢磨,王立君确立了电影《千里渡江第一船》的整体风格:既要尊重历史,更要直面现实;既要克制唯美,又要气势磅礴。可以说,当时是带着欲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三大战役”试比高的豪情确立起来的《千里渡江第一船》的风格,这也正是王立君制片风格的缩影。该片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担任总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少将担任出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小江担任导演,章龄之、陈龙、侯天来、郭晓峰、张笑君等联合主演,有望冲击奥斯卡奖、金熊奖、金棕榈奖、金狮奖等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