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寨王氏文化研究通讯双月刊5(3)
琅琊王氏名人连载——晋朝三代丞相王导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山东临沂人。是中国东晋初年的权臣,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
王导承袭父亲王裁的爵位即丘子,后获司空刘寔引荐为东合祭酒。后又参东海王军事。当时因八王之乱而天下大乱,而王导与琅琊王司马睿友好,王导知道身在乱世,更倾心支持司马睿,有复兴晋朝的志向;同时司马睿亦器重他。当时司马睿在洛阳,王导多次劝他回到封国。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讨伐河间王司马颙,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司马睿于是请王导为司马;后司马睿又迁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司马睿对王导十分信任,对王导所进献的计策都一概实行。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但司马睿到建邺后并未得到江南民众的支持,也没有任何人拜访。王导感到忧虑,此时王导堂兄王敦到建邺,王导与王敦计划提高司马睿的名望。次年三月上巳节,王导趁节日要司马睿出行习俗仪式,王导和王敦等在后骑马跟随,令司马睿甚具威严。江南士族纪瞻、顾荣等见司马睿如此十分惊惧,都在路旁拜见他,王导趁此劝司马睿与江南士族合作。司马睿于是让王导拜访贺循和顾荣两名士族首领,并任命顾荣为安东军司马,贺循为吴国内史。自此司马睿就渐渐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和百姓的归附。因王导和王敦尽心辅助司马睿,当时人都有 “王与马,共天下” 之誉。
永嘉五年(311年),汉赵将领呼延晏等攻破西晋首都洛阳,并掳走晋怀帝,中原大乱。王导劝司马睿任用其中的贤人俊才,与他们合作。司马睿于是任命了百多人为掾属。当时荆州和扬州都十分安定,王导以清静为政务首要,常励司马睿要克己励节,匡主宁邦,因而愈受司马睿器重,其他人也都对王导倾心,并号王导为“仲父”,。司马睿曾向王导说过:“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年,王导迁任丹杨太守,加辅国将军,后又拜宁远将军,再加振威将军。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征召王导为吏部郎,但王导不应命。建兴四年(316年)刘曜攻长安,虏晋愍帝。次年初,时任丞相的司马睿改封晋王,王导任丞相军咨祭酒。不久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后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任扬州刺史。这时王导除拢络江南士族外,亦致力团结北方来的士族,巩固司马睿江南政权。
建武二年(318年),晋愍帝死讯传到建康,司马睿即位为帝,百官陪列,司马睿更命王导和他同坐,被王导拒绝。王导即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太兴二年(319年),王导代替贺循为太子太傅。太兴四年(321年)王导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早前,司马睿又任命丹阳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驻镇淮阴,表面是防卫北方胡人,实质是为了防备荆州牧王敦。同时,因为司马睿忌惮王敦,连带王导亦被他疏远。但王导仍然处事认真,安守本份。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诛刘隗为名发动叛乱,并得到龙骧将军沈充响应。司马睿知道王敦叛乱后大怒,征征西将军戴渊和刘隗入卫建康。刘隗入建康时百官迎接,入宫后劝司马睿尽诛王氏,但遭到司马睿拒绝。同时,王导又率子侄二十多人,每日到宫待罪,最终都得司马睿宽恕,并任命为前锋大都督,对抗王敦。后来王敦攻破石头城,击败戴渊、刘隗、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人的进攻,并攻陷建康,自任丞相专掌朝政。王敦入城后,怪责王导在晋愍帝死后,反对他另推幼主为帝,以专掌朝政,但王导仍秉正驳斥,王敦无法争论。后王导加任尚书令。
同年司马睿因王敦之乱忧愤而死,遗诏王导辅政。太子司马绍继位后,王导解任扬州刺史,改拜司徒。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因与司马绍作战战败愤郁而死,王敦之乱平定。司马绍封王导为始兴郡公。后又命王导为太保、领司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司马绍逝世,太子司马衍继位。皇太后庾氏称制,由王导加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和尚书令卞壶共同辅政。咸和元年(326年),后赵君主石勒派儿子石聪进攻寿春,后又进攻逡遒和阜陵,杀掠五千多人,震动建康。司马衍于是加命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到江宁抵御。直至苏峻派韩晃击退石聪后才解任大司马。
咸和二年(327年),庾亮认为苏峻在历阳招揽聚众,轻视朝廷,打算征召苏峻。王导劝庾亮包容苏峻行径。但庾亮不听,最终诱发苏峻叛乱。苏峻叛乱后,王导即入宫侍候皇帝,当时尚书左丞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建议王导趁苏峻未到建康,先封锁阜陵,以当利诸口作防御,及后一举击破。王导也同意,但主掌决策的庾亮不听从。后苏峻攻陷东晋积存盐和米粮的故孰,并向建康进攻,庾亮才后悔。
次年(328年),苏峻攻陷建康,专擅朝政,因王导德望极高而不敢加害。后路永、匡术和贾宁都劝苏峻杀王导并尽诛大臣,但苏峻因敬重王导而不听从。王导于是带二位儿子与路永出奔白石。不久,苏峻出战时堕马被杀,由弟弟苏逸接掌部众。
咸和四年(329年),苏逸被捕,苏峻之乱平息。因建康的宗庙宫室都被烧为灰烬,温峤等人建议迁都豫章,而江南豪族则请迁都会稽;王导则坚持建康为都,提出“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针,最终还是留在建康为都。
司马衍年幼登位,每次见辅政的王导都拜他,而写手诏给王导更称“惶恐言”,命中书写诏令给王导就称“敬问”,更成为定制。司马衍知道王导简朴寡欲,无储粮而衣服又简朴,于是赐他一万匹布作换钱用。后王导因病而不能上朝会,司马衍更亲自到他的府第,与他饮酒作乐,又令舆车载他入宫殿,可见司马衍对他的敬重。
咸康元年(335年),有报告后赵王石虎进攻历阳,王导自请出战讨伐,于是加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让他置左右长史、司马,又给一万匹布,统率诸军防御。但不久则知石虎等已离开,于是解任。咸康四年(338年),任命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不久改司徒为丞相,由王导担任。咸康五年(339年),王导逝世,享年六十四岁。皇帝于朝堂发丧三日,又命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依从霍光和司马孚的仪式。谥文献公,祠以太牢之礼。王导死后赐葬幕府山西南麓。
王导逸事:王敦之乱时,刘隗曾劝司马睿尽诛王导家族,而此时周顗要入宫,王导请求周顗援救,周顗入宫后则向皇帝司马睿表示王导忠诚,恳切地要求司马睿不要诛杀王导,司马睿听从。后周顗在内饮酒至醉,出来时王导又叫唤周顗,但周顗又不理他,更说:“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王导看着周顗的表现,以为他是向皇帝中伤他。后王敦攻陷建康,先问王导周顗是否应当三司,王导不答;再问王导周顗应否任尚书令和仆射,王导又不答;最后王敦说若两者皆否,就是要杀了他们,王导也不答。就是这三次不答,王敦就将周顗杀害。叛乱平定后,王导在中书省看见当日周顗申救自己之奏表,大哭着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王导与稍晚于他的谢安都住在建康青溪与秦淮河之间的乌衣巷。乌衣巷是三国时东吴禁军驻扎的地方,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得名。东晋的高门士族都住在这里。后来唐人刘禹锡游南京,曾感慨赋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汉朝和曹魏以来,群臣都不拜谒山陵。但王导因与司马睿不止有君臣情谊,更是由未发迹时已相知相识,因而每获崇进都会拜谒皇陵,不禁感到悲哀。自王导开始,后来都会诏命百官拜谒皇陵。
王导正妻曹氏性格嫉妒,不许王导有婢妾,更连随从都会受检查。王导不能忍受,于是在别处收藏婢妾,更生了孩子。曹氏知道后,率领婢仆二十多人持刀去找王导收藏的婢妾。王导听闻后亦急忙乘牛车出门,要比曹氏更早到达。期间慌张的王导嫌牛跑得太慢,于是左手扶著门栏,右手拿着尘尾,并用尘尾的柄驱策牛只,狼狈之下才仅仅比曹氏先至。蔡谟知道后取笑他,更特意拜访王导,说:“朝廷打算给你加授九钖,你知吗?”王导不知蔡谟心思,以为是真的,于是表示谦让。蔡谟接着说:“我听不了别的,只知有短辕犊车和长柄尘尾。”以此取笑王导驱策牛车的狼狈相。王导听后大怒。
王导 评论:《晋书》史臣曰:茂弘策名枝屏,叶情交好,负其才智,恃彼江湖,思建克复之功,用成翌宣之道。于是王敦内侮,凭天邑而狼顾;苏峻连兵,指宸居而隼击。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谟,竟翦吞沙之寇。乃诚贯日,主垂饵之以终全;贞志陵霜,国缀旋而不灭。观其开设学校,在乎沸鼎之中,爰立章程,在乎栉风之际;虽则世道多故,而规模弘远矣。比夫萧曹弼汉,六合为家,奭望匡周,万方同轨,功未半古,不足为俦。至若夷吾体仁,能相小国,孔明践义,善翊新邦,抚事论情,抑斯之类也。提挈三世,终始一心,称为“仲父”,盖其宜矣。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