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太原王氏》(连载12)

2013-01-24 15:05:57来源: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编

打印 字号: T|T

海外播迁

        太原王氏之海外播迁,与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华民族之开发南洋密切相关.远在隋朝,隋炀帝欲通绝域,于大业三年(607年),遣虞部主事王君政与给事常骏等南下,曾专访赤土国(今之宋卡)。唐太宗贞观年间,官左率府长史王玄策奉命三使天竺,宣唐威德。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文莱一世穆罕默德将其独女嫁与中国钦差大臣王三品,永结同好;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马六甲国王入贡,帝诏给事中王晖回聘。
       及至清代。南方诸省民众大批渡洋南下,远走谋生,清中叶以后此风尤著.清道光年间,有王晋卿者在泰国建别墅、办医局、设学堂、开矿场,其后世亦定居于泰。此外,闽台、潮州、琼崖及赣湘、三槐诸太原王氏之衍派子孙亦相继南下,足迹遍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有的还经此远徙欧美,王氏苗裔在海外,可谓无地无有。
      另据“太原王氏研究会”顾问王剑霓先生实地调查;福建南靖县“珩坑王氏”本系“三槐王氏”的一支,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居住在江苏太仓,其后人人闽,初居龙溪珩坑村,明代中叶迁至南靖县靖城乡,沿袭龙溪珩坑村名,称为南靖珩坑,亦称“珩坑王氏”。始祖为王宣正,宣正公第五子敬峰公明崇祯时(1628——1644年)迁山边,子大五(季忠)、大六(季义)迁广东潮州揭阳(普宁),大六孙弘毅公出海赴泰,在泰国至今已繁衍九代,一万二千多人,称为“河内王氏”。
       东南亚各地华人最多,而王姓华侨几占一半.如在泰国,王姓约占旅泰华人的一半,一为“琅琊王”,一为“河内王”,都称“太原王氏”。总会设于曼谷,称“泰国王氏宗亲总会”,下设堂、分会至乡。在国内,“琅琊王氏”在澄海、“河内王氏”在揭阳都设有分会。
       南洋的开发,浸透了中华民族同样也浸透了王氏后人的智慧和血汗。他们带去了中国的生产技术,更带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对南洋的开发和加强同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    说

       万干一本,万派一源。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总根,自然也是太原王氏的祖先和总根。黄帝四十二传至周灵王太子晋,是为太原王氏系姓始祖,亦即太原王氏之根。
        在我国历史上,各姓氏的发祥地或著名人物出生、居住地,称日地望或郡望。周灵王太子晋公,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仕周为司徒,以周室衰微。避乱居太原,时人号臼“王家”,乃改姬姓为王姓,自此子孙蕃衍,遍及各地,太原遂为王氏地望之首。据《广韵》载,王氏郡望凡二十一: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西。其中以太原、琅琊为最著名。其实,琅琊王氏亦出自太原’是离公长子元公为避祸而迁往琅琊的,琅琊地望与太原地望是世代相传、一脉相承的,并非另一系统。不仅如此,太原地望与江左、咸阳、固始、闽台、新安、三槐、赣湘、潮州、琼崖各支以及太原王氏的海外播迁,也是世代相传、一脉相承的.王氏一姓,肇始太原,中经琅琊、江左,使之光大,咸阳、固始,散迁四方,闽、潮、琼崖,盛于沿海,三槐、赣湘,槐荫满庭。每个不同的支系,都是太原王氏的传承、播迁和发展。太原就是这些王氏支系的发祥地。
       王氏一姓,源远流长,簪缨相继,英才辈出。太原王氏支系的传承播迁,具体而生动地层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