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文选(二)

2013-01-24 15:07:11来源:山东省情网

打印 字号: T|T

 杂帖(二)

       方回遂举为侍中,都下书云“殷生议论,殊异处忧之道”。故思同岁寒,尽封此书还。(《法书要录》十,下皆同。)
       论亦不能佳,体怀省无所乏,然卿供给人士,及使役吏人,论者亦谓大任,意在世中,政自不得不小俯仰同异,卿复为意。卿此怀亦当玄同,不能勉人耳。
       见尚书一日遣信以具,必宜有行者,情事恐不可委行使耶?迟还具问,亦以与尚书谘怀,今复遣谘吴兴也。(案:前已有,此帖重出。)
       官舍佳也。节气不适可忧,彼云何?昨得羲书比佳,甚慰甚慰,得官奴、晋宁书,宾平安,念悬心,此粗佳,一日书此一一。
       民以顷情事,不可不勤思自补,节勤以食噉为意,乃胜前者,而气力所堪不如,自丧初不哭,不能不有时恻怆,然便非所堪。哀事损人故最深,益知不可不豁之。
       知足下数祖伯诸人问助慰,绝不得兄子问,悬念可言。此於南北旨使无理,比欲叹久也。亦同失人,并欲勿勿。群从书皆佳,道冲书平安,汝当改葬,不可云劳。冲遇此事,或复连留。(案:张溥本无“旨使至勿勿”十七字,以“群从”以下别为一帖。)
       省告一一,足下此举,由来吾所具。卿所云皆是情言,然权事虑之重,则当废情以从宜,非书所悉,见卿一一。
       吾涉冬节,便觉风动,日日增甚,至去月十日,便至委笃,事事如去春,但为轻微耳。寻得小差,固尔不能转胜。沈滞进退,体气肌肉便大损,忧怀甚深。今尚得坐起,神意为复可耳。直疾不除,昼夜无复聊赖,不知当得暂有间,还得(阙)其写不?如今忽忽日前耳。手亦恶欲,不得书示,令足下知问。
       七月十五日羲之白:秋日感怀深,得五日告,甚慰,晚热盛,君比可不?迟复后问,仆平平,力及不一一。王羲之白。
       知君患隐,何以及尔?是为疲之极也。一知此事,恐不可以不绝骨肉之爱,无论人事也,乃甚忧。君若自量过叹患不以轻心者,一事不尔,当何理?
       鄙故勿勿。饮日三斗,小行四升,至可忧虑。如桓公书旨阙其不去,恐不能平。
       此信过不得熙书,想其书一一也。小大佳不?宾转胜,皆谢之,贤妹大都胜前,至不欲食,笃羸,
       悔令人忧,馀粗佳。(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阿刁近来到,卞上下皆佳,姜夫数白。
       得书,知足下且欲顾,何以不进耶?向与谢生书,说欲往,知登停山。停山非所辩,故可共集谢处,登山可他日耶?王羲之白。
       不得君家书,疏多往来皆平安耳。今年此夏节气至恶,当令人危。幼小疾苦,故尔忧劳不可言。
       七月二十一日羲之白:昨十七日告,为慰,极有秋气,君比可耳。力及不一一。王羲之顿首。
       近复因还信,书至也。(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得九日问,亦云鄙平平,想得凉转胜,以疾乃服,法必解此意。
       来月必欲就到家,而得其问,云尚多溪毒,当复小却耳。仆故有至临州意,尚未定,自更有;果南行者,还乃得至寿春耳。
       得都九日问,无他。
       得豫章书,为慰,想以具问。昨得都十七日书,贼径还蠡台,不攻谯,是其反善之诚也。想殷生得过此者,犹令人忧,期诸处分犹未定,羊参军旦夕至也,迟一一。
       殷废责事便行也。令人叹怅无已。
       安石定目绝,令人怅然。一尔,恐未卒有散理,期诸处分犹未定,忧悬益深,念君驰情。又遣从事发遣,君无复坐理,交疾患,何以堪此!何以堪此!恐属无所复厝怀,即乖大小不可言,且忧君以疾,他曳不易。
       得司州书转佳,此庆慰可言。云与君数数或采药山崖,可愿乐遥想而已。云必欲克馀杭之迟期,此不可言,要须君旨问。仆事中久,宜暂东复,令白便行,还便行。当至剡槌上,二十日后还以示,政当与君前期会耳。迟此情兼二三。
       昨暮得无奕、阿万此月二日书,甚近清和耳。羌贼故在许下,自当了也。桓公未有行日,阿万定吴兴兴。
       未复弘道近书,见与弘远书。恐卿不得久坐,何如休?稚玄佳不?想数得足下旨,令知问。
       曚风胶今年似晚,来年其主不起首者,想或可得借乎!
       得反,不获示,知足下发动胁肿,卿此疾苦甚,似期一一想消,一当转佳,为何治也。吾为亦劣,大都复是平平,隔耳许日,前后有其效,何喻?冀凉日晚散耳,寻复知问。王羲之。
       羲之顿首:贤女殡敛永毕,情以伤惋,不能已已!兄足下愍悴深至,何可为心?奈何奈何!不能无时之痛,忧卿便深,今何如?患深达既往,吾志勿勿,力知问。临书恻恻,王羲之顿首。
       贤室何如?何可为心?唯绝难於人理耳。诸患犹尔,忧劳深似(阙)江侯(阙到行底)足下遗临惏次冷取书。
       得谢范六日书,为慰。桓公威勋,当求之古,令人叹息;比当集姚襄也。
       断酒事终不见许,然守之尚坚,弟亦当思同此怀。此郡断酒一年,所省百馀万斛米,乃过於租,此救民命,当可胜言?近复重论,相赏有理,卿可复论。
       知数致苦言於相,时弊亦何可不耳?颇得应对不?吾书未被答,得桓护军书云“口米增运,皆当停”,为善。
       问董祥,吾亦问之,冀必来,兵时得之甚佳。顷日愦愦,不暇复此。省示及,乃复忆之耳。
       周公东征,四国是遑,诚心款著,谓之累积。频频书想至,阴寒想自胜常,皇矣汉祖纂尧。(案:张溥本节取“书想”至“胜常”九字,馀皆删。)
       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然荀获讥於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前试论意,久欲呈,多疾愦愦,遂忘致,今送,愿因暇日,可垂试省,大期贤达兴废之道,不审谓粗得阡陌不?
       信所怀愿告,其中并尔,郎子意同异复云何?邈然无谘叙之期。每赐翰墨,使如暂展,羲之死罪。
       足下行穰久,人还竟应快不?大都当任,县量宜其令,因便。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
       足下各可不?都五日书今送,谢即至,想源得免豺狼耳。王羲之。
       羲之死罪:近因周参笔白牒,伏想必达,此春以过,时速与深,兼哀伤摧,切割心情,奈何奈何!须臾寒食节,不审尊体何如?不承问以经月,驰企,民疾根治滞,了无差候,转久忧深。叔(阙)遣信,自力粗白,不宣备。羲之死罪。
       坟墓在临川,行欲改就吴中,终是所归。中军往以还田一顷乌泽,田二顷吴兴,想弟可还以与吾,故示。想弟居意,故如往言,忠终高也。是以思同之。
       此三顷田,乐吾旧耳。云卿军府甚多田也。宜须一用心吏,可差次忠良。
       十九日羲之顿首:明二旬,增感切,奈何奈何!得十二日书,知佳为慰。仆左边大剧,且食少,至虚乏,力不一一。王羲之顿首。
       十二日告李氏甥,得六日书,为吾劣劣,力不一一。羲之白。
       羲之死罪:复蒙殊遇,求之本心,公私愧叹,无言以喻。去月十一日发都,违远朝廷,亲旧乖离,情悬兼至,良不可言。且转远非徒无谘觐之由,音问转复难通,情慨深矣。故旨遣承问,还愿具告,羲之死罪。
       群从雕落将尽,馀年几何?而祸为至此!举目摧丧,不能自喻,且和方左右时务,公私所赖,一旦长逝,相为痛惜!岂惟骨肉之情?言及摧惋,永往奈何!袁妹委笃,示致问,荒愦不得此热,不能不取给。腹中便复恶,无赖,羲之死罪。累白想至,雨快,想比安和,迟复承问,下官劣劣,日前可,力白不具。王羲之死罪。
       皆以具示复自耳,羊参军寻至,具一一。子期诸人何似?耿耿。心制行终,不可居处。(此帖首七字末八字张溥本皆皆无)
       馀皆平安也。(案:此帖张溥本无。)
       及以令弟食后来,想必如期果之,小晚恐不展也。故复旨示,羲之报。
       增运白米,来者云必行,此无所复云,吾於时地甚疏卑,致言诚不易,然太老子以在大臣之末,要为居时任,岂可坐视危难?今便极言於相,并与殷、谢书,皆封示卿,勿广宣之。诸人皆谓尽当今事宜,直恐不能行耳,足下亦不可思致若言耶?人之至诚,故当有所面,不尔,坐视死亡耳。当何?
       吾复五六日至东县,还复至问。(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想官舍佳,见护军近书,甚慰。仁祖转嘉,然疾根不除,尚令人忧。复得问,未复反书,甚慰。入月共至窟山看甘橘,思君宜深,想铁已还,旦夕展也。故复旨示,羲之报。
       小大佳也。不得尚书、中书问,耿耿。得业书,慰之。
       亦得业书,为慰。今付还,安方决去不言,言即卿书致。
       适阮儿书,其气散暴处便危笃,忧之怛怛。
       贵奴差不?想不成太病。伤寒可畏,令人忧,当尽消息地。
       蚶二斛,厉二斛,前示噉蚶得味,今旨送此,想噉之故以为佳。比来食日几许,得味不?具示。
                                     

所欲示之
   

       若治风教可弘,今忠著於上,义行於下,虽古之逸士,亦将眷然,况下此者,观顷举厝,君子之道尽矣。今得护军还君,屈以申时,玄平顷命,朝有君子,晓然复谓有容足地,常如前者,虽患九天不可阶,九地无所逃,何论於世路,万石?仆虽不敏,不能期之以道义,岂苟且,岂苟且,若复以此进退,直是利动之徒耳,所不忍为,所不以为。上方宽博多通,资生有十倍之觉,是所委息,乃有南眷。情足谓何?以密示,一勿宣!此意为与卿共思之,省以付火。
       诸暨始宁属事,自可得如教。丹阳意简而理通,属所无复逮录之烦,为佳。想君不复须言谢,丹阳亦云此语君诸暨始宁。
       想大小皆佳,知宾犹伏尔,耿耿。想得夏节佳也。念君劳心,贤妹大都转差,然以故有时呕食不已,是老年衰疾,更亦非可仓卒。大都转差为慰,以大近不复服散,当将陟厘也。此药为益,如君告。
       大都夏冬自可可,春秋辄有患,此亦人之常。期等平安,姜此羸少差。先生至其欢慰,且卿女一而已。
       大婚定芳势道也。(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先生顷可耳,今日略至,迟委垂,知乐公可为之慰。桃胶易得,可以少耶?专一物不移,乃不忠也。充迎不致意,知阳意事迎,愿人之善。行政五十日,不复得问,悬情,皆佳也。(阙)何贻云,得颍阳书平安,慰意。不得吴诸人问,悬迟之。
       古之御世者,乃志小天下。今封域区区,一方任耳,而恒忧不治,为时耻之。但今卿重熙之徒,必得申其道,更自行有馀力相弘也。(案:此帖末九字张溥本但作“粗佳”二字。)
       甲夜羲之顿首:向遂大醉,乃不忆与足下别时,至家(此二字张溥本作“向至道家”四字。)乃解,寻忆乖离,其为叹恨,言何能喻?聚散人理之常,亦复何云?唯愿足下保爱为上,以俟后期。故旨遣此信,期取足下过江问。临纸情塞,王羲之顿首。
       足下识先日之言信信,具。
       前得君书,即有反,想至也。谓君前书是戏言耳,亦或谓君当是举不失亲,在安石耳。省君今示,颇知如何。老仆之怀,谓君体之,方复致斯言,愧诚心之不著,若仆世怀不尽。前者自当端坐观时,直方其道,或将为世大明耶?政有救其弊(阙)算之孰悉,不因放恕之会,得期於奉身而退,良有已,良有已。此共得之心,不待多言。又馀年几何,而逝者相寻!此最所怀之重者。顷劳服食之资,如有万一,方欲思尽颐养。过此以往,未知敢闻,言此於今也。
       知诸贤往,数见范生,亦得其近书,为慰。又得孔生书,亦云不能数,何尔耶?江生可耳断绝,冀凉集也。得司州十六日书,诸疾患至,忧之至深矣。有断未?想桓公数便,亦知谢生大得情和,至慰安。以当至吴兴,迟见之也。
       知须米,告求常如云,此便大乏,敕以米五十斛与卿,有无当共,何以论借?
       今有教敕付米,可送之。
       数上下问如常,何可得集耶?念驰情未异,果为结念致问。
       不得东阳问,想卿妇遂平复耳,聋佳不?谢之。幼小顷可行。华母子平安。知足下故望暂还,岁内何理?过岁必有理不?思存足下,复得一叙平生,当可言。得卿书,寻省反复,但有悲慨。比者且当数致年知(阙)。
       毕力果思,迟言面不可复得,此与范期后月五日,遂乃克耳,还遣旨进。
       顷犹小差,欲极游目之娱,而吏卒守之,可叹耳。阳化果似小可,何日得卿诸人。
       鄙疾进退,忧之甚深。使自表求解职,时以许乃当,是公私大计。然此举不深,又不宜是之於始,二三无所成,可以示从女,其劣欲知消息。
       足下所欲馀姚地,辄敕验,所须辄告。
       此雨过,将为受,想彼不必同,苗稼好也。
       比见敬祖,小大可耳。念孙、阮诸人皆何似?耿耿。
       尚书中郎诸人皆佳,比面虽近隔,殊思卿,度还旦夕。
       吾顷胸中恶,不欲食,积日勿勿。五六日来小差,尚甚虚劣,且风大动,举体急痛,何耶?赖力及,足下家信不能悉。王羲之。
       十一月四日右将军会稽内史琅邪王羲之敢致书司空高平郗公足下:上祖舒,散骑常侍、抚军将军、会稽内史、镇军仪同三司,夫人右将军刘(阙)女,诞晏之、允之,允之建威将军、钱塘令、会稽都尉、义兴太守、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卫将军,夫人散骑常侍苟文女,诞希之、仲之。及尊叔廙,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侍中骠骑将军武陵康侯,夫人雍州刺史济阴郗说女,诞颐之、胡之、耆之、美之。内兄胡之,侍中、丹阳尹、西中郎将、司州刺史,妻常侍谯国夏侯女,诞茂之、承之。羲之妻太宰高平郗鉴女,诞玄之、凝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肃之授中书郎骠骑谘议太子左率,不就;徽之黄门郎;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仰与公宿旧通家,光阴相接,承公贤女淑质直亮,确懿纯美,敢欲使子敬为门闾之宾,故具书祖宗职讳,可否之言,进退唯命,羲之再拜。
       良深路滞久矣,况今季末,无所多怪,足荒何恤於此?足下志峤,外有由来,及然以势观之,卿入贵於不令耳,书政当尔。王羲之白。    吾湖孰县须水田,卿都可遣僦之,墓不知处。去年僦之者,似是俞进,可问之,卿不出停此。
       亲往为慰,思后诸能数不?想昨咁兄以日,此粗佳。二谢叔丧,兴公近便索然;玄度来数日,有疾患,便复来;阿万小差,大事问有重虑;安佳,行来遇大荡然;阮公政散耿;怀祖可呼贺祭酒俱。(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足下欲同至上虞一宿,还无所废,吾初至,便与长史俱行,无不可不?
       吾为卿任此声者,但此怀自不复得(阙)之於时。
       小大皆佳也。度有近问不,得上虞甚佳,足下当能相就不?思面卿,前云当来,何能果也?迟散无喻,吾后月当出,以省念示。
       下近欲麻纸,适成,今付三百,写书竟访得不?得其人示之。
       省书,知定疑来汝君长腊所养,虽小要为丧玉,刘夫人灵坐在堂,政尔远来,於礼诚不可违,所以狼狈远迎,汝情地信难忍,交恐有性念虑,得来想慰释实引,是以下复思此耳。若汝能割遣无益,得过丧制,遂来居此,乃事宜也。若自量不能违哀念,须吴等旦夕相喻者,当来。汝当自若,吴意尽此也。
       若来,小大祥当复出者,殊更良昌。若汝不出,农当单出,汝能遣农速行不?诸宜皆当自详计,审日迟望,而更未定,殊更怅恨不可言。此乃为汝求宅,谓汝来居止理,军千何可久处?而情事不得从意,可叹可叹!终果来居者,故当为汝求也。以书示农。
       初月二日羲之顿首:忽然此年,感远兼伤,情痛切心,奈何奈何!念君哀穷,奄经新故,仰慕崩绝,岂可堪忍!比各何似?相忧不忘。当深消息,以全勉为大。仆衰老,殆是日不如日,力知问,王羲之顿首。
       思率府朝,得书知问,足下差,但尚顿极之,不一一。
       初月一日羲之报:忽然改年,感思兼伤,不能自胜,奈何奈何!异更寒,诸疾此复何似?不得问多日,悬心不可言。吾犹小差,甚尚劣,力遣不知。羲之报。
       卿各何罪?似先羸而处至痛,忧涕深重。得之思宽遣,吾并乏劣,自力不报息。
       此上下可耳,出外解小分张也。须产往迎庆,思之不可言。知静婢面犹尔,甚悬心。
       袁妹当来,悲慰不言,下家当慰意,令知之。
       期小女四岁,暴疾不救,哀愍痛心,奈何奈何!吾衰老,情之所寄,唯在此等。奄失此女,痛之缠心,不能已已!可复如何!临纸情酸。
       知静婢犹未佳,悬心。可小须留尔。
       十月十五日羲之顿首:月半哀伤切心,奈何奈何!不可居忍。得十三日书,知问,此何似?恒耿耿。吾至勿勿,小佳,更致问。王羲之顿首。
       谢范新妇得阙富春还,诸道路安稳,甚慰心。比日凉,即至平安也,上下集聚,欣庆也。华等佳不?自新妇母子去,寂寞难言,思子辈不可言。(案:绛帖亦以为羲之书,与《法书要录》同。张溥编入《王献之集》,而文小异。)
       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进镇,东西齐举,想克定有期也。羲之死罪死罪。
       羲之白:乖违积年。每惟乖苦,痛切心肝,惟同此情,当可居处。羲之脚不践地,十五年无由奉展,比欲奉迎,不审能垂降不?豫唯哽(阙)故先承问。羲之再拜。
       再昔来热,如小有觉,然昼故难堪,知足下患之,云故以围棋,是不为患,吾其尔无佳。自得此
热,憔悴终日,未果如何。王羲之顿首。
       五月二十七日州民王羲之死罪死罪:此夏复便半(阙)惟违离,众情兼至,时增伤悼,顷水雨未之有,不审尊体如何?得疾除也?不承近问,驰企。民自服橡屑,下断,体气便自差强,此物益人断下,去陟厘劫樊远也。以为良方出何是?真此之谓,谨及。因青州白牒不备,羲之死罪死罪。
       寒,伏想安和,小大悉佳,奉展乃具。
       羲之死罪:见子卿,具一一。荒民惠怀,最要也。甚以欣慰,唯愿不倦为善。承留此生当广陵任,佳,此生处事以验。海陵江(阙)间,殊令人有怀也。羲之死罪死罪。
       想元道弘广平安,道充当得还不?
       羲之顿首:凉,君可不?女差不?耿耿。想比能果力不?王羲之顿首顿首。
       阮信止於界上耳。向书已具,不复一一。王羲之顿首。
       昨得殷侯答书,今写示君。承无怒诏,连思顺从,或有怨望。其不宜盘桓,或顺从至嫌也。想复深思。
                                       

 验同罪
   

       十二月十日羲之白:近复追付期,想先后皆至。昨得二十七日告,知君故乏劣腹痛,甚悬情。灾雨比日复何似?善消息迟后问复,平平不一一。王羲之白。
       知寻遣家信,迟具问。
       向遣书,想夜至。得书知足下问,当远行。诸怀何可言。十一必早发,想至足下如向期也。
       行当是民流逸,不以为利耶?此於郡为由上守郡更寻详,若不由上命而断中求绝者,此为以利,卿绝之是也。纵民所之,恐有如向者流散之患,可无善详具闻。
       君欲船,辄敕给,所须告之。
       得君戏咏,承念,至此年,乃未见。(以上并《法书要录》)
                                      

 杂帖(三)
   

       太保思一散,知足下归,乃至孔建安家。热乃尔,往还以十,实非乏所堪;若之,不复更克近道,唯命是往矣。(《法书要录》十,下皆同。)
       恐有簿书之烦,益属所事,可立制。县不给下贫,而给饶有之家;开令治国,别许为盛田不平者;严制如此,事省而虚实可知,其或非所乐,而绝付给者。今为不赋,得里人遂安黄籍,前年皆斯人,非复一条,可叹。今便独坐,令白郗侯求官,邈等想必可得,君亦当得。见书若万一不乐,想可其思,得州数十家,见经营。不尔,无坐此理也。别当以具,慰深其思,不待烦言。
       十二月二十二日羲之白:节近,感叹情深。得去月二十三日书,知君故苦日耿耿,善护之,往不?仆得大寒疾,不堪甚,力还不具。王羲之白。
       十四日疏,昨信未即取遣。适得孔彭祖书,得其弟都下七日书,说云子暴霍乱亡,人理乃当可耳,惋惋。桓公周生之痛,岂可为心!
       农敬亲同日至,至数日耳,道路平安为慰,妹且停为大庆。(案:《法书要录》旁注“怀允”二字,谓此帖有怀允钤记耳。张溥本改作“怀元”,以为正文,谬甚。)
       知弟不果行。吾不佳,面近也。
       适书至也。知足下明还,行复克面。王羲之白。
       小大佳也。贤兄如犹当小佳,然下不断,尚忧之。
       近所示,欲依上虞别上申一期寻案,台报不听上,当戮力於事,不可但复解散,君县乃是今胜县,而复以为难耶?
       知足下以界内有此事,便欲去县,岂有此理!此县弊久,因范公及阮公既并微旨,足下谓合损益之耳,不谢。(案:张溥本末三字作“宜不”二字。)
       羲之死罪:累白至也。辱十四日告,慰情,念转塞,想善平和。下官至匆匆,自力白。羲之死罪。诸人何似?耿耿。(案:张溥本以末十字别为一帖。)
       遣令使白:恐不时至耳。
       奉黄柑二百,不能佳,想故得至耳,船信不可得知,前者至不?
       云停云子代万。顷桓公至,今令荀临淮权领其府,怀祖都共事,已行。
       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追伤切割心,不能自胜,奈何奈何!昨反想至。向来快雨,想君佳,方得此雨为佳,深为欣嘉。信既乏劣,又头痛甚,无(阙)力不一一。王羲之顿首。
       兄灵柩垂至,永惟崩慕,痛贯心膂,痛当奈何!计慈颜幽翳十三年,而吾勿勿不知堪临,始终不发言,哽绝当复奈何!吾顷至劣劣,比加下,昨。
       羲之顿首:想创转差。仆其尔未欲佳,忧愦,力知问。王羲之顿首。
       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近反亦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胜;更寒外足下何如?吾劣劣,力遣知问。王羲之顿首。
       书虽备至聚,宜有以宣事情。今遣羊参军西,诸怀所具,必欲今观,想可思?今得时面,克令得还也。
       羲之白:一日殊不叙阔怀。得书,知足下咳剧,甚耿耿。护之,冀以散,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知德孝故平平,想当转得散力,每耿耿不忘怀。足下小大佳不?
       忽然夏中感怀,冷冷不适,足下复何似?耿耿。吾故不佳,得远近问不?虞生何当来?迟一集。昨见无奕十九日书,二十足下始有次弟耳,必无此理,便当息意。今敕诸处事及县者省驰书於台中,论必释然,故遣旨信示意。
       羲之顿首白:雨无已,不儿犹小差,力不一一。王羲之顿首。
       省告,摄功曹事,一一属以所求。宽逋废守命,必欲肃之,是以间意。其志既立,不得不必行。
       与殷侯物示当尔,不可不卿定之,勿疑。
       李母犹小小不和,驰情。伏想行平康,郗新妇大都小差,卿大小佳。近书至也。得十八日书,为慰。雨蒸各可不?参军转差也,悬耿。吾胛痛剧,炙不得力,至患之,不得书,自力数字。(案:前已有此帖重出。)
       足下当为远虑,不可计日。(案:张溥本误割《尚书帖》之后半以为《送袍帖》,而以此二语误属《尚书帖》,又改“计日”作“计目前”。)
       省示,知足下奉法转到胜理极此,此故荡涤尘垢,研遣滞虑,可谓尽矣,无以复加;漆园比之,殊诞谩如不言也。吾所奉设教意政同,但为形迹小异耳。方欲尽心此事,所以重增辞世之笃。今虽形系於俗,诚心终日,常在於此,足下试观其终。
       适都十五日问,清和,传赋问定寂寂,当是虚也。然始兴郡奴屯结不肯出,恐成,令人邑邑。想官吏长制之耳。
       雨寒,卿各佳不?诸患无赖,力无不一一。羲之问。
       庾虽笃疾,谓必得治力,岂图凶问奄至,痛惋情深。半年之中,祸毒至此,寻念相摧,不能已已!况弟情何可任!遮等荼毒备尽,当何可忍视!言之酸心,奈何奈何!可怀君怀。(案:张溥本无末四字。)
       此公立德由来,而婴斯疾,每以惋慨。常冀积善之庆,当获潜佑,契同昔人,寻忆(阙)事,缅然永绝,哀惋深至,未能喻心。省足下书,固不可言,已矣可复奈何!绝笔流涕。
       足下各可耳?复雨可厌,若吾所噉日去,不复辞此意。想足下明必顾之,迟散,羲之顿首。
       六日西也云,仁祖服石散一齐,不觉佳,酷羸至可忧,力知问。王羲之书白。
       书成,得十一日疏,甚慰。三舍动静驰情,先书已具,不得一一。
       知汝表出便去,不得见汝,此何可言!想秋必还,恐此书不复及汝,不一一。
       九家真慰鸾开鹤瑞集客登秦望书一纸。案:此帖张溥本不载。
       孔侍郎著作朝,当时侍从。庾参军兄弟三人,辄承命。参军弟至都,孙道常约孔东迁驹,承命。长曹言切敕侍从承命。谢功曹长旭故夫,谢輶死罪死罪,奉命辄侍从。孔孝廉前吏孔琨死罪,命违辄侍从。王征东郎最言辄当侍从。孙参军定伯承命。(案:此帖张溥本不载。)
       王逸少字顿首谢:七日登秦望,可俱行,当早也。
       诸患者复何如,悬心?比疏已具,不复一一。
       桓安西观自代蜀五。
       书勿勿,未得遣信,又不知足下问。吾既不怏,弱小疾苦甚无赖。损尚小停,有定去日,更与足下相闻,还不具。王羲之白。
       儿故未至,不知何父,知足下念。
       适书至也。此人须当令泥,想足下可为停之,故示。王羲之顿首。
       六月三日羲之白:徂暑,此岁已半,载慨深可。得二十七日书,知足下安,顷耿耿。愁增患耶?善消息,吾至勿勿,常恐一夏不可过,不一一。王羲之白。
       贼以还,不知遇官军云何,可深忧之。欲依上虞,初到别上,今敕听之。县事不同,直不相连耳。
       旦奉祀,感思悲恸,得书知问,吾乏劣,力不一一。王羲之问。
       重熙去具,今子日与曹论谢峄吾,又不下蔡书,一一。足下清谈,想必有理耳,长任比得解未?吾与江生论书答如此。足下思所向示之,要至怀也。须卿示。(案:此帖张溥本不载。)
       王逸少顿首敬谢:各可不?欲小集,想集后能果。
       想曹参军疾者已往,必能同来。
       得告,慰。为妹下断,以为至庆。吾比日至未果,殊有邑想。王羲之顿首。
       见弘远二书,皆以远也。动散即佳为慰。
       足下晚各何似?恒灼灼。吾坦之欲不复堪事内然,力不一一。王羲之顿首。
       足下各复何似,恒灼灼,故问。王羲之白。
       足下似有董仲舒开闭阴阳法,可敕令料付;不雨,忧之深,珍重。
       曹庾王六君别。(案:此帖张溥本不载。)
       羲之顿首,君可不?语差也。耿耿。力乏问,王羲之顿首。(案:此帖张溥本不载。)
       上下无恙,从妹佳也。得敬和近问不?人有至忧其疾者,令人深忧,隔久,何日能来?
       曹参军。
       累书想至,(案:此四字张溥本作“羲之顿首”。)君比各可不?仆近下数日,勿勿肿剧,数尔进退,忧之转深,亦不知当复何治。下由食谷也。自食谷,小有肌肉,气力不胜,更生馀患。去月尽来,停谷噉面,复平平耳。
       知玄度在彼,善悉也。无由见之,此何可言。
       今与王会稽丘山阴书借人,想故当有所得。又语丘令,临葬必得耳。
       知刘公差,甚慰甚慰!知前乃尔委顿,追以坦然,今转平复也。阮公近闻不?万转差也。(以上并《法书要录》)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张玄之尝为冠军将军。)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办行动,潜不可耳,终年缠此,当复何理耶?且方有此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竟不竟,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一昨游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祖希时面。(张玄之字祖希。)因行药欲数处看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奴,右军子姓小名,姜尧章曰:如所谓官奴、兴奴、小奴者。)粗悉,书云见左军。(谢玄疾笃还京□,转左将军。)弥数听论政也。(《淳化阁帖》二,题为后汉张芝书,诸家考定,当属羲之,今从之,下一帖同。)
       今欲归,复何适,报之遣不知(姜作“具”)总散讨(姜作“佳”)并侍郎(姜曰:郄愔也。或范武子。)耶?言别事有及,过谢忧勤,二月八日复得鄱阳等。(姜曰:王廙也)多时不耳,为慰如何!平安等人当与行不?足不?过彼与消息。(同上)
       得长风书,灵柩幽隔卅年,心想平昔,痛慕崩绝,岂可居处,抽裂不能自胜!谢书已乞日安厝,即其情事长毕,奈何!松等陨恸,哀情顿泄,亦难可言!郗还未卜,聊示友。中郎相忧不去心,感远怀近,增伤惋。每见范母子哀号,使人情悲。(《淳化阁贴》二,旧以为锺毓,非。华化字长风,华
谭子,绛帖平云:松,即《右军帖》所称穆松也。郗,王献之妇也。中郎,郄昙也。字重熙,常为北中郎将。)
       适得书,知足下问,吾欲中治,甚愦愦。向宅上静佳眠,都不知足下来,一甚无意,恨不暂面。王羲之。(《淳化阁帖》六,下皆同,凡《法书要录》已载者,不复载。)
       知欲东,先期共至谢欲处,云何欲行,想忘耳,过此如命。
       差凉,君可不?今日实顾不?迟面,力知问。王羲之。
       比奉对兄,以释岂一。
       奄至此祸,情愿不遂,缅然永绝,痛之深至,情不能已!况汝岂可胜任,奈何奈何!无由叙哀,悲酸。
       伏想嫂安和,自下悉佳,松上下至乖隔十八年,复得一集,且悲且慰,何物喻嫂?疾至笃,忧怀甚深,穆松难为情地。自慰犹小差,然故勿勿,冀得凉渐利耳。
       此诸贤粗可,时见省,甚为简阔,远须异多小患,而吾疾笃,不得数为叹耳。
       宰相安和,殷生无恙。时面兄,当宣兄怀。
       噉豆鼠伤如佳,今送,能噉不?
       秋中感怀,雨冷,冀足下各可耳。胛风遂欲成患,甚忧之,力知问。王羲之顿首。
       又不能不痛熙孝亡,政尔复何於求之?度政当求之内事,馀理不绝。求之一条,当有冀不?信罔然前途,愿乙乙诲之,以悟其心。
       疾不退,潜损亦当日深,岂可以常理待之?此岂常忧?不审食复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转胜,复以此为慰驰竦耳。(案:《阁帖》六以此为羲之,十以此为献之。张溥编入《献之集》。今按《法书要录》,羲之有此“岂常忧”一句,定此为羲之。)
       夫人遂平康也。足下各可不?冀行复面。王羲之顿首。
       想大小悉佳。蔡家宾至,君情感益深,唯当拨遣之耳。
       知足下散势小差,此慰无以为喻。云气力故尔,复以胡怛,想散患得差,馀当以渐消息耳。
       吾顷无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夏不得有所噉,而犹有劳务,甚劣劣。
       昨得熙廿六日书,云患气,悬情。
       知足下连不快,何尔?耿耿。善将适。吾积羸困,而下积日不断,情虑尚深,殊乏,自力不能悉。
       小佳,更致问一一。适修载书,平安。
       羲之白:奉告,慰反侧,伏想比安和。伯熊过,见之悲酸,大都可耳,惟垂心。羲之平平。一日白比具。
       羲之白:送此鲤鱼征与敬耶?不在,不乃邑邑不?
       今遣乡里人往,口具也。
       四月廿三日羲之顿首:昨书不悉,君可不?肿剧忧之,力遣不具。
       羲之顿首:阔别稍久,眷与时长,寒严,足下何如?想清豫耳,披怀之暇,复何致乐?诸(一作“往”)贤从就理当不疏。吾之朽疾,日就羸顿,加复风劳,诸无意赖。促膝未近,东望慨然。所冀日月易得,还期非远耳,深敬宜音问在数。遇信匆遽,万不一陈。
       卿与虞休意书,有所问足下旨,为致诚答,令旨意致来勿忘。此意自决,今以资严。知小大疾患,念劳心。
       吾昨得一日一起,腹中极调适,无所为忧,但顾情不可言耳。
       侍中书书,徐侯遂危笃,恐无复冀,深令人反侧。
       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
       疾患差也。念忧劳。王羲之顿首。(按:此帖张溥本失载。)
       想弟必有过理,得暂写怀。若此不果役,期欲难冀。临书多未果为结,力不具。王羲之。
       月半,念足下,穷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湿,体气各何如?参军得针炙力不?甚悬情。当深宽割。晴通省苦,遣不具。王羲之白。
       长素差不?悬耿。小大佳也。得敬豫九日问,故进退忧之深。
       知念许君,与足下意政同,但今非致言地,甚敕。敕亦不知范生以居职未?以卿示辄便及之。吾尚不能惜小节目,但一开无解已,又亦终无能为益,适足为烦渎,足下呼尔不?(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温,深可忧。
       谢生多在山,不复见,且得书疾,恶冷,耿耿。想数知问,虽得还,不能数,可叹。
       初月二日羲之顿首:忽然今年,感兼伤痛切心,奈何奈何!念君哀穷不已。羲之皇恐。
       足下时事少,可数来至,人相寻下官吏不?东西未委,若为言叙乖,足下不返,重遣信往问,愿知心素。
       吾怪足下参朝少晚,不审有何事情致使如然也?王羲之再拜。
       前从洛至此,未及就彼参承,愿夫子勿悒悒矣。当日缘明府共饮,遂阙愿足下莫见责。羲之顿首。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具。羲之报。
       十月七日羲之报:前过足下所,得其书,想殊有劳弊。然叔兄子孙有数人,足慰目前情至。取答委曲,故具示,可令必达,以副此志。且山川甚有形势,远想慨然。又出药精要有验,叹吾不复堪事,比成此书,便大顿。
       廿日羲之顿首:节日感叹,深念君,增伤。灾雨,君可也?
       仆可耳,力数字。王羲之顿首。
       定听他母子哀此遂不还,可令未也。
       适重熙书如此,果尔,乃堪可忧。张平不立势向河南者,不知诸侯何以当之?熙表故未出,不说说荀侯疾患,想当转佳耳。若熙自勉,此一役当可言。浅见实不见,今时兵任可处理。(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二谢在此,近终日不?同之此叹,恨不得方回知。幸知幸后问,令人怛怛。
       近遣传散有书,想旦夕还,近健步还。得廿八日书,吴兴又送此月一日,不知何以情恕修龄?乃复以示法谢峰事。秋便冷,要且令必果。(案:此帖又见永乐中周藩《东书堂帖》,“又送”作“又道”,“修龄”作“修叹”,盖摹刻失之耳。)
       不知夜来下意竟乏,新故之际,致叹良深。(《法书要录》作“至”)君亦同怀,近信过(《法书要录》作“遇”。)得告,故云腹痛,悬情灾雨,比复何似?气力能胜不?仆为尔耳,力不具一一。王羲之。(《法书要录》有“白”字,家藏梨木新本有此二帖,在二谢帖前附此。案:今本《要录》无此帖,张溥编《羲之集》亦失载。)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淳化阁帖》七,下皆同。)
       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笃,又加疒带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委笃,深可忧!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令人短气。
       谢光禄亦垂命,可忧念。二(一释“二”作“忧念”)朝奄忽伤人怀,今年雕落可哀叹。
       徂暑,感怀深得书,知足下故顿乏食,差不?耿耿。吾故尔耳,信次可致当大惠也。从弟分别,吾深忧虑。卿女轗轲,想何可处?差充喜言不多耳,羲之。
       皇象草章旨信送之,勿三,当付良信。
       远妇疾犹尔,其馀可耳,今取书付,想具。
       羲之白:君晚可不?想比果,力不具。王羲之。
       得远嘉兴书,计今日必度,喜迟可言足下,至慰。今有书,想足下有旨信,别告具之。
       云足下尚停数日,半百馀里,瞻望不得一见卿,此何可言!足下疾苦,睛便大热,北恒(《山谷辨》作“小船”)中至不易,可得过夏不?甚忧。卿还,具示问。
       得告,承长平未佳善,得适适君如常也。知有患者,耿耿。念劳心,食少,劳甚顿,还白不具。王羲之再拜。
       省飞白,乃致佳,造次寻之,乃欲穷本,无论小进也。称此将青於蓝。太常故患胛,炙俞,体中可可耳。仆射事已行,以表让,未知恕不?未复司州旨告,悬竦。鄱阳岁使,应有书而未得。
       向亦得万书,委曲备悉,使人慨然。见足下乃悉,知叔虎克昨发,月半略必至,未见劳参军。
       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王羲之。
       知贤室委顿,何以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问,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
       七月六日羲之白:多日不知问,邑邑。得二日书,知足下昨问,耿耿。今已佳也。
       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当力东论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信去,舍子别送,乃是北方物也。何以欲此?欲几许。(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月未必往,迟见君,无以为喻。
       乡里人择药,有发简而得此药者,足下岂识之不?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谁能试者,形色故小异,莫与(一作“亦”)尝见者谢二侯。
       昨见君欢,后(姜作“复”)无喻,然未善悉,想宿昔可耳。胁中云何,一善消息,值周转胜也。耿耿。疾患小差,与弘远俱诣,迟共写怀。王羲之。
       知远比当造次,迟见此子,真以日为岁。足下得审问,旨令吾。(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荀侯佳不?未果就卿,深企怀耳。安西音信那可遇?得归洛也。计令解有悬,休寻。
       知君当有分住者,念处穷毒而复分乖,尚可居情,想反理断当。
       旦反想至,所苦差不?耿耿,仆脚中不堪沈阴,重痛不可言,不知何以治之,忧深,力不具。王
羲之顿首。
       深以自慰,理有大断,其思豁之,令尽足下勿乃忧之。足下殊当忧吾,故具示问。
       晚复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吾至顿劣,冀凉意散,力知问。王羲之顿首。
       足下家极知无可将接,为雨遂乃不复更。诸弟兄问疾,深护之,不具。王羲之白耳。
       仆近修小园子,殊佳,致果杂药,深可致怀也。傥因行往,希见,比二处动静,故故常患,驰情。散骑痈转利,庆慰。姊故诸恶,反侧。永嘉至,奉集,欣喜无喻,馀可耳。
       得华直疏,故尔诸恶不差,悬忧。顺何似?未复庆等近消息,悬心。君并何为耶?此犹未得尽集,理行大克,迟此无喻。
       知彼清晏岁丰,又所使有无一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以上并《淳化阁帖》)
                                     

  杂帖(四)
   

       羲之死罪,小大悉以来未,惶不可怀。未复谘诲问,悬情。计宾命行应至,迟卞公远具承问,妹极得散力,以为至慰。期等故尔耳,因缘不多白,羲之死罪。(《淳化阁帖》八,下并同。)
       不审定何日当北,遇信复白,迟承后问。
       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适。桓公十月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忧。殷生数问北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或云顿历阳,尔耶?无缘同为叹。迟知问。
       运民不可得而要当得,甚虑叛散。顿为此,足劳人意。
       八日羲之顿首:多日不知君问,得一昨书,知君安善,为慰。仆似小差而疲剧,昨若耶观望,乃苦舆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然一日一发,劳复不极,以此为慰耳。力不。
       乡里人乐著县户,今送其名,可为领受。
       君顷就转佳不?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
       顷还,少噉脯,又时噉面,亦不以为佳。亦自劳弊,散系转久,此亦难以求泰。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
       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具。王羲之上。
       此书因周常侍,想必至。
       吾惟辨,辨便知,无复日也。诸怀不可言,知彼人已还。吾此犹有小小往来,不欲来者其野,近当往就之耳。不大思其方,不见可久理,而任之者悠然,此可叹息。
       得西问,无他,想彼人甚平安。此粗佳,玄度来数日,为慰。
       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德意。君颇泠不?大都此亦当在君耶?
       发疟,比日疾患,欲无赖,未面邑邑。反不具,王羲之。
       得书知问,肿不差,乏气勿勿,面近,羲之报。
       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匈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
       得书,知足下问。吾既不佳,贤内妹未差,延期。
       须狼毒,市求不可得,足下或有者,分三两,停须故示。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刖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阔转久,劳想岂舍,知足下常得之,卒未近缘如何?足下数令知问。
       十一月四日羲之白:冬中感怀深,始欲寒,足下常疾何如?不得近问,邑邑。吾故苦心痛,不得食经日,甚为虚顿。力及不具,王羲之白。
       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卿尊长或须,今送。
       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
       阮公故尔,可忧,时放恕大事,今令速言,何方(一作“万”)守笃,大炙不得力,而从事以至,甚无计。自必出,唯须小佳。铁石今出求救,足下可复助,且令得通。
       家月末当至上虞,妹亦俱去。
       此蒸湿难为人,得示,知足下故尔堪行,想不成病耳。吾至无赖,行克,王羲之顿首。
       不得西问,耿耿。
       丘令送此宅图,云可得亩,尔者为佳。可与水丘共行视佳者,决便当取问其贾。
       谢生多在山下,不复见,且得书,疾,恶冷,耿耿。想数知问,虽得还,不能数,可叹。
       不审比出日集聚不?一尔缅然,恐东旋未期,诸情罔。
       飞白不能乃佳,意乃笃好。此书至难,或作,复与卿。
       羲之白:昨故遣书,当不相遇。知君还,喜慰。足下时行,想今善除,犹耿耿。仆时行以十一日而不保,如比日便成委顿,今日犹当小胜。不知能转佳不积不?卿至,劣劣。力还不具。王羲之白。
       不审复何似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
       伦等还,殊慰,意增慨。知足下疾患小佳,当惠缘想哀能果。迟此善散,非直思想而已也。寻复有问,足下以数示,由为诸,力不具。
       月半哀感,奈何奈何,念邑邑。罔极之至,不可居处。比日何似,痺差不?悒悒。力知问,王羲之顿首。
       知彼乃尔切切,汝乃独坐,但有忧色,悬远不能得遣人,且吾无复久意。果去,当南视汝等也。
       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大说,故不复付送。让都督表亦复常言耳,如兄子书道嵩自必果,今复与书督之。足下敕令至,并与远书也。(《淳化阁帖》八,此帖再见。)
       尊夫人不和,想小耳。今以佳,念累息。卿佳不?吾故劣劣,力知问。王羲之敬问。
       日五期结极以大,先师之言皆著。推此言之无验,如此事君当欲知,故及。宜停宅。
       三月十六日羲之白:一昨省不悉,雨快,君可不?万石转差也。炙得力不?不得后问。悬悒不知(一作“去”)怀,君云当有旨信,迟望其至。仆劣劣,故遣不具,还具示,王羲之。
       取卿女智为长史,休种知何似,耿耿。
       适欲遣书云得示,知足下得谅以为佳,甚慰。知多疾患,念劳心。吾故不欲食,比来以为事恐不久,邑邑思面,行故果之。王羲之。
       此郡之弊,不谓顿至於此。诸逋滞非复一条,独坐不知,何以为治。自非常才所济,吾无故舍逸而能劳,叹恨无所复及耳。夏人事请托亦所未忽,小都冀得小差,须日当何理。(以上并《淳化阁帖》)
       想佳,卿以得速还,欲令今早去时反也。(《汝帖》,下皆同。)
       省书增感切,及反不具,羲之报。
       念足下,罔恋之至,不可居处。白此已具委也。
       前却食小差,数数便得疾,政由不消化故。
       二月廿日羲之顿首,二旬期等小祥日近,伤悼深至,切割心情,奈何奈何!近得告为慰,力及数字,王羲之。
       羲之白:昨得期书,知君可耳。(以上并《汝帖》)
       百姓之命(阙)倒悬,吾夙夜忧此。时既不能开仓庾赈之,因断酒以救民命,有何不可。而刑犹至此,使人叹息。吾复何在,便可放之。其罚谪之制宜严重,可如治,日每知卿同在民之主。
       卿事时了甚快,群凶日夕云云,此使邺下一日为战场,极令人惆怅,岂复有庆年之乐耶?思卿一面,无缘,可叹可叹。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土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阙)不得也。
       知虞帅云,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命,想必禽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之於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适范生书,如其语无异,故须后问为定。今以书示君。
       虞义兴适送此,桓公摧寇,罔不如志,今以当平定。古人之美,不足比踪,使人叹慨,无以为喻。
       适知十五日问,清和为慰。复得南后问不?想二庾速王之始兴奴长就,令人邑邑。想无所至耳,还具示问。
       方回遂举为侍中,不知卒行不?云相意未诈,尔者为佳。比得其书,云山海间民逃亡,殊异永嘉,乃以五百户去,深可忧,深可忧,此问不乃至此。足下郡内云何,粮迟日广远,恐此不弊不已。
       二谢致丧,兴公近便索然。玄度来数日,有疾患,便复来。阿万小差,阮公政耿耿,怀祖可呼贺祭酒俱。
       谢书云云,今送。
       二族旧对,故欲结援诸葛。若以家穷,自当供助昏事。
       欲速知决。
       阮生何如,此粗平安,数问为慰。
       大都夏冬自可足麦,秋辄有违,此亦人之常。期等平安,善在此羸小差。知诸贤佳,数见范生,亦得玄近书为慰。又得孔郗王书,亦云不能数,何尔须江生,可耳断绝也。尚未见傅女,足下言极是。有怀甚佳。(案:《法书要录》载此帖仅三十八字,无“知诸”已下。)
       二月廿日羲之白:(阙)。不可言,得六日告,为慰。寒,想各安善,司马与无还问,耿耿。仆可耳,力不具,王羲之白。
       廿二日羲之报:近得书,即日又得永兴书,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尔沈滞,忧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报。
       近日东阳绝无常,忧心何可言,想足下当尽能致。
       敬和在彼,尚来议还,增耿耿。
       数有想常达,还此不快,鄙人得夏常尔公为尔差念足下小大佳,忧卿可耳,想同数得问,官奴妇产,复委笃,忧之深。馀粗可耳。知足下念,差免忧之。不具。羲之白。
       羲之顿首:昨得书问,所疾尚缀缀。既不能眠食,深忧虑,悬吾情,至不能不委。嫂故不差,豹奴晚不归家,随彼弟向州也。前书云,至三月间到之,何能尽情忧,足下所惠,极为慰也。不谓也。
       鹘等不佳,令人弊见此辈。吾衰老,不复堪此。
       服食而在人间,此速弊分明,且转衰老,政可知。乃欲与彦仁集界上,甚佳。诸如此事,皆所欣也。平自可耳,何所谘人。外将何必拘小绳墨,且令吴兴不出界,当可耳。便因馀杭而耶?不自此会,再举难也。君便可以仆书示之,但俗多怪,且在草泽者,为尔扇动纵任,恐恶之者众。
       源日有书径此界中,而值吾病,不得见之,万恨万恨。似从鱼浦,不知何日当进,足下必得见之也。
       贤姊体中胜常,想不忧也。白屋之人,复得迁转,极佳。未委几人,吾龋痛,所作赞又恐不任,当示殷也。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十二日告李氏甥,得六日书为□,吾劣劣,力不一一,羲之白。
       比奉对对兄以释岂一。
       汝不可言,未知集聚日,但有慨叹,各慎护。前与嫂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
       十月五日,羲之忽有感,情兼深,足下得不可至。前得足下似行一书为慰,故不适足下昨还如常耳。虽不得旨问,远得足下书,辄具问为慰。吾顷胸中恶,不欲食,积日勿勿,五日来小差,七日羲之白。
       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近反亦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胜。更寒外,足下何如?吾劣劣,力遣知问。王羲之顿首。
       初月十三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属,卿佳不?吾诸患殊劣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万岁通天王方庆进帖》)
       隔日不面,悬迟何极。计足下须人,兼具此等事势,速令垂报也。
       重告慰情,吾腹中小佳,体痺乏气便转差,深以为慰,慰足下意也。王羲之顿首。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旧志志道意甚勤至,不知为尽心朝夕而已。有所希耳,一自任之耳,当以君书示。
       九日以当力见。
       祠物当治护,信到便遣来,忽忽善错也。
       思言叙卒何期,但有长叹念告。(以上并《王方庆进帖》) 
       信云舍子别送,乃是北方物也。何以欲此,欲几许。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白石枕珠佳物,深感卿至。
       裹鲊味佳,令致君所须,可示勿难,当以语虞令。
       纸笔精要,深念儿,至一物而无所出,后信酬。
       数日雨冷,肾气疒圭腰,复嗽。动静遇风紧,陂湖汛涨,船不可渡,勿讶。谢光禄鹅在山下,悬情可爱。羲之遣。
       损惠野鸭一双,秋来未得,始是尝新,远能分遣,但深佩耶。二谢。
       节日萦牵少睡,茶微炙,善佳。令姊差耶,石首食之,消瓜成水。此鱼脑中有石如棋子,野鸭亦有,云此鱼所化乾,蜗青黛,主风搐搦良。
       鸬鹚粪白,去黯瘢,令人色态。此禽不卵生,口吐其雏,独为异耳。
       鹰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盏服之,治痔瘘有验。十七日羲之顿首。
       又□焦小服,豉酒至佳,数用有验。直以纯酒渍豉,令汁浓便有,多少任意。
       石脾入水即干,出水便湿,独活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天下物理,岂可以意求,惟上圣乃能穷理。
       治头□□闷,或患痈肿头不即溃者,以此药帖之,皆良,□麻巴豆薰陆石□芎穷松脂六物,□捣如米粒许,少加其分头闷处。先其巴豆三分减一松脂,剃去发方寸,以帛帖药当病上。帖之周时,帖刮上烂皮,以生麻油和石□涂上,当有黄水出为佳,羲之上。(永乐中周藩《东书堂帖》,下皆同。)
       荷华想已残,处此过四夏,到彼亦屡,而独不见其盛时,是亦可讶,岂亦有缘耶?弊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二十馀枝矣,颇有可观,恨不与长者同赏。相望虽不远,披对邈未可期,伏□可胜帐惘耶。
       想清和,士人佳也。此平安,安不过停数日,日无为乐,益增想。想孔长史安善,足下令知问累有书也。足下入年哀得俱还不?思□以事为岁。
       州民王羲之死罪,贤弟逝没,甚痛奈何。白笺不备,羲之顿首。
       太尉门左不可言,同此酸慨。
       小大何如,二妹佳为慰。诸舍可,何新妇委顿态人期弟各可不?想今日能□□□□书暮必来宿也。若宜日□思夏□,羲之报。
       诸贤子粗足自枝,注示吾弱息毁弊,大儿恒救命,足令人心燋。先是之欢,於今皆为哀苦。自非复衰年所堪,岂复以既往累心,率事自难为怀,如之何。
       卿女母子粗平安,丧际贤女动气疾,当时乃勿勿,今以除也。他等皆知孝思。先日之欢,於今皆为哀苦,触事切人,处此而能令哀恻不经於心,殆空语耳,一至於此,何所复言。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馀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东比何为慰郎,以也谢诸子,往矣如何。
       得书知足下问,何万来?一昔不得眠,便大乏。足下念,王羲之。
       劳人意,以书示妹,汝母□不多书,寻□更有信也。
       致履足下各一量,□当尝□长。
       久□此草书,尝多劳□亦知足下书,字字新奇,点点圆转,美不可再。书得足下闲下,比来迟迟,终不可也。之果云云。
       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也。足下更与下匕致之不?治多少,寻面言之。委曲之事,实亦□人,寻过江言散。
       旧京先墓毁动,奉讳号恸,五内若割,痛当奈何?王羲之顿首。
       顷日亲亲俓过诸婚。(《滋蕙堂帖》有“姻”字)经恤体力不复堪之,故未复遣信耳。
       二月二日,汝妇母一□夜亡,亲亲伤怛,汝不可言。问足下旨,为致诚答。今旨意致来勿忘,此意自决,今以资严,知不大疾患,念劳心。(以上并《东书堂帖》有伪杂。)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帖本,《艺文类聚》四,《法书要录》十,《晋书·王羲之传》)
   

临河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娱目骋怀,信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馀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世说新语·企羡》注。案:此与帖本不同,又多篇末一段,盖刘孝标从本集节录者,因《兰亭序》世所习见,故别载此。)
                                 

游四郡记
  

      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西岸及屿上皆生松,故名松门。(《艺文类聚》八十八。又《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小异。)
      为会稽内史称疾去郡於父墓前自誓文
      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 九日辛亥, 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羲之不夭,夙遭闵凶,不蒙(《太平御览》作“不遂”。)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将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日。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自今之后,敢渝变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也。信誓之诚,有如皦日。(《晋书·王羲之传》,《艺文类聚》三十三,《太平御览》四百八十引《晋中兴书》)
                                   

   书论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若乎银钩。昔秦丞相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其理者多。近代以来,多不师古,缘情弃道,才记姓名。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力。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要先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月九月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要强者。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又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然后静神虑思,挥襟作之。先学执笔,若真书,去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头三寸一分。执之下墨点画芟波屈曲,真草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学,先大书不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凡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若作横画,必须隐隐然可畏。若作蹙锋,如长风忽起,蓬勃一家。若飘散离合,如云中别鹤遥遥然。若作引戈,如百钧弩发。若作抽针,如万岁枯藤,若作波,如崩浪雷奔。若作钩,如山将岌岌然。
       夫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近而能竖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心前笔后者胜。又有十一种:结构员满如篆法,飘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峙立如鹤头,郁跋纵横如古隶,尽心存委曲,每为字各一象其形,斯道妙矣!书道毕矣!永和四年,於上虞制记。(《墨池编》。按:《法书要录》以此为卫夫人《笔阵图》)
                             

   题卫夫人《笔阵图》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槊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锺繇之弟子,繇乃咄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锋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於许下破锺繇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读之,依此法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等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复,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馀字总竟,然后安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惟有章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此势,但用击石波而已。其击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谓之隼尾波,即锺公《泰山铭》,及魏文帝《受禅碑》中已有此体。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不能先发。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
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锺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於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师,仍於众碑学习焉,遂成书尔。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於子孙耳。可藏之千金勿传。(《法书要录》一,《太平御览》七百四十八)
                               

  月仪
   

       日往月来,元正首祚。太簇告辰,微阳始布。罄无不宜,和神养素。(《太平御览》二十九)
                                

  笔经
  

       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惟有赵国毫中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初学记》
二十一)
       有人以绿沈漆竹管及镂管见遗,录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讵必金宝雕琢,然后为宝也。(《初学
记》二十一)
       昔人或以琉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初学记》二十一)
       采毫竟,以麻纸裹柱根,次取上毫,薄薄布,令柱不见,然后安之。(《初学记》二十一)
                              

 兰亭诗二首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帖作代)同流。迤携齐契,(帖作好)散怀一丘。(戏鸿堂帖十。《诗纪》三十三)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诗话作视)碧(帖作仰□望。《要录》作仰眺望)天际,俯磐绿(《要录》作瞰渌。诗话、《诗纪》同。)水滨。寥朗(诗话作阒。《诗纪》同。)无所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话作亲。《诗纪》同。)
       猗与二三子,莫匪(《要录》作非。)齐所托。(汇考作托)造真探玄根,(《要录》作退)涉世若过客。前识(《要录》作世)非所期,虚室(汇考作空)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要录》作所)与,形骸自脱落。
       鉴明去尘垢, 止则鄙吝(《要录》 作郄)生。体之固(《要录》作周)未易,三觞解天刑。(《要录》作夭形)方寸无停主,矜(《要录》作务)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
       合散固其常,(《要录》作有)修短定无始。造新不(帖缺不字)暂停,一往不再起。於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谁能无此(《要录》作慷)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戏鸿堂帖十。法书要录十。式古堂书画汇考。又《诗纪》三十三、诗总龟後集十六并引滨、陈、均、亲四韵。戏鸿堂帖所载五章之末各夹注其一其二等字。)
                                    

答许询诗
   

       [《语林》曰:右军少尝患癫。一二年辄发动。後答许掾诗。忽复恶中得二十字云云。]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松。(《太平御览》七百三十九)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文选》二十二行药至城东桥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