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年谱(二)
王审知一至二十岁
咸通八年丁亥(公元八六七年),审知六岁。
是年,懿宗第七子,僖宗(李俨)弟,寿王李杰(即以后昭宗)生。
是年,邈佶烈(即李嗣源)生。李嗣源初名邈佶烈,为晋王李克用养子,更名嗣源。及后唐庄宗(李存勖)遇弑,中流矢死,诸将嗣源为帝,号明宗。卒於长兴四年(公元九三三年),年六十七。按此推算,应生於本年。
咸通九年戊子(公元八六八年),审知七岁。
是岁,江淮发生旱灾、蝗灾。
是年七月,桂林戌卒作乱,同推举粮科判官宠勋为主帅,众至十万。
至明年,被康承训与沙陀(即西突厥人自称)朱邪心镇讨平之。赐赤心姓名李国昌(克用父亲),为大同军节度使,以为褒奖镇压之功。袁王《网鉴》合编一书内评论说:唐亡於黄巢,而祸兆於桂林。确可说为唐未农民大起义的前奏。
《资治通鉴》卷二五一云:初(咸通四年)南诏临安南,敕徐泗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别戌桂林,初约三年一代,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性严刻,朝廷以徐兵骄,命镇之;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用事,军中怨之,戌桂林者已六年,屡求代返,戡言於彦曾,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戌卒一年,彦曾从之,戌卒闻之怒,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皆故徐州群盗,州县不能讨,招出之,补呀职,会桂管观察使李蕞移湖南,新使未至,咸通九年秋七月,许佶等作乱,杀都将王仲甫,推粮科判官宠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剿掠,州县莫能御。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官职名,《新唐书》百官志:内侍省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张敬思赦其罪,部送归徐州,戌卒乃止剽掠。又云:宠勋等湖南监军以计诱之,使悉输其甲兵。山南东道节度使催铉、严兵守要害,徐卒不敢入境,泛舟沿江东下。许佶等相与谋曰:吾辈罪大於银刀(王智兴在徐州组织七卫军之一的番号),朝廷所以赦之者,虑缘道攻劫,或溃散为患耳,若至徐州,必菹茧矣。乃各以私财造甲兵旗帜,九月戊午,行及徐城(今安徽灵璧境),勋与讦佶等乃言於众曰:吾辈援归,思见妻子耳,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丈夫与其自投罗网,为天下笑,昌若相与合力同心,蹈汤赴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况城中将士,皆吾辈父兄子弟,吾辈一喝於外,彼此响应于内矣。…众皆呼跃称善。於是起义势力一下子便延及泗宿灵璧等县。不久,便发展到苏北、豫东、晥中一带,到咸通十年(公元八六九年)九月,宠勋从毫州东退,至宿县南,被官兵包围,溺水而死,起义者失去指挥而失败了。
同书云:是岁,江淮旱蝗。
咸通十四年癸已(公元八七三年),审知十二岁。
是年秋七月辛已,懿宗崩於咸宁殿,年三十一,遗诏以韦保衡摄冢宰,僖宗(即普王李俨)即位。时年十二岁,明年,十一月庚寅,改元乾符。
——待续——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