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新版南宋状元王十朋【下集】

2013-01-24 14:44:37来源:福鼎高世英

打印 字号: T|T

       金銮殿。宋孝宗临朝。

       宋孝宗铁青着脸,环视着下列文武百官怒气冲冲地:“符离城已经被我军攻破了,却未能守住,邵宏渊因为嫉妒李显忠而擅自率军撤逃,而远驻大军后援不上,致李显忠孤军难撑,符离城失守,金兵趁势追杀,我军一败涂地。邵宏渊身为御前都统,不为朝廷效力,擅自临阵脱逃,真是罪大恶极。”

       殿下百官面面相觑,不敢上前求情。

       邵宏渊面如土色,跪地磕头:“臣已知罪,求皇上开恩,饶命啊!”

       宋孝宗冷峻地:“因为你,造成我军前功尽弃,死伤无数。你一条命能抵得了吗?给我推出斩了!”御林武士闻声而上,把邵宏渊拖了出去。

       宋孝宗厉声地:“张浚御前请命,立下军令,统领十三万大军,远远地屯兵观望,不能及时救援;明知邵李两人不和,却故意安排为副将,又不能给李调遣,造成符离城得而复失,结果惨败,罪责难逃,现革职待罪!”

        宰相汤思退乘机地:“皇上英明!张浚不自量力,一误再误,自食其果,倘不严办,何以警示后人?!”

       王十朋:“皇上息怒!臣以为,天下形势不在于国家强弱,而取决于气,气振,则弱可转强;气妥,强可转弱。昔三千越甲可吞吴就是历史事实。皇上,不能以一役之败毁北伐大计啊!”

        汤思退:“当今皇上乃圣明之君,岂容尔等摆布!如果不是你极力推荐早已是败军之将张浚为帅,何致如此惨败?你还敢在皇上面前鼓吹什么北伐,简直是痴人梦话!你没见金人锐气正旺,快兵临城下了,再不议和,难道你要皇上步钦微二帝后尘么?”

        王十朋:“我们可调虞允文等将军回来救援,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汤思退:“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年钦微二帝就是这样被金人所掳,皇上不会再听你的无稽之谈了。”

        王十朋:“你危言耸听,居心叵测!”

        汤思退:“皇上,老臣以为,眼下先和金人议和为上策,等我们养精蓄锐后,再赶走金人也不迟!否则,继续与金人开战,我们等不了虞允文等将军援军到来,恐怕早已城破被掳了!”

        王十朋怒火填膺地:“简直是卖国贼!”

        宋孝宗制止地:“休得多言!朕意已决!汤相所言有理,议和之事交汤相办理。”

        王十朋见此,灰心地:“臣举荐张相挂帅有错,引罪自咎,臣不敢再居要职,请求皇上罢臣御史等职,以塞群议。”

        宋孝宗有些犹豫。

        汤思退:“皇上,王十朋既已引罪自咎,请皇上成全他,以免扰乱朝纲。”

        宋孝宗:“你可以不当御史,改任吏部侍郎吧?”

        王十朋谢绝:“禀皇上,京官臣不想当了,臣只想离开朝廷,能让臣贴近百姓。”

        宋孝宗:“好吧!朕准你离开朝廷,下去州府任职吧!”

       王十朋:“臣谢主隆恩!”

 

       字幕:王十朋离开朝廷,先后在饶州、夔州、湖州、泉州担任太守。为当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泉州府衙。

       王十朋在书房挥笔写诗:“汗流气喘老眼花,厌闻窟中龟打衙。妻儿相劳忽悲叹,多少高田无水车。”

       贾幼凤走了过来,递手巾给王十朋:“下午夫君还要去田间抗旱么?”

       王十朋接过手巾擦了擦额头汗珠:“下午我要去,泉州出现了历史以来罕见的灾情,田地龟裂,禾苗种不下去,如果不及早解决水的问题,那么就意味着颗粒无收。我身为当地父母官,面对着给我们衣食的百姓,如果不积极想办法解决自然灾害,我又怎能心安理得?”

       贾幼凤点头赞同,她对王十朋说:“东巷里刘寡妇可怜年纪轻轻没了丈夫,带一个孩子多不容易,我想把家里剩下的一些银子给她孤儿寡母。”

       王十朋赞许地:“对!她丈夫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死在沙场,留下幼儿寡母,以后每月从我的俸禄中分出三分一给她母子。”

       贾幼凤:“我现在就送去,你午休一会儿,等我回来一起去田间。”

       王十朋:“这两天你身体不好,就在家里休息吧?”

       贾幼凤:“不,夫君。几十年你我夫唱妇随,谁也离不开谁,我得和你一起去。”

       王十朋感动地:“好,有夫人相随,可谓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王十朋在书房翻阅书籍,贾幼凤回来了,笑道;“没让你久等吧?”

       王十朋:“辛苦贤妻了!歇息一下!”

       贾幼凤妩尔一笑:“我想起夫君以前写的一首诗。”

       王十朋:“我写的诗太多了,不知贤妻想起哪一首诗?吟来让为夫听听。”

       贾幼凤吟道:“书生为郡亦迂哉,剩买童山买木栽。但遣牛羊勿践履,它年定出栋梁材。”

       王十朋笑道:“那是为夫在夔州当太守时候写的诗,为夫用自己的俸禄买下夔山,然后买了桐树苗,让百姓种树绿化山林,因怕牛羊穿过糟蹋树苗,故尔写诗以示告诫。”

        贾幼凤:“是啊,我们一家紧衣节食,目的是为了当地老百姓。夔州,地处巴属高原,城里苦无井,百姓生活全靠山上的泉水,这泉水名叫义泉,其实这义泉不义,当官巧立名目以买水来诈取民财。当地百姓每用一桶水都要花钱,因此怨恨重重。”【化出——回忆】:

        王十朋带领衙役和民工石匠上山,将山上的义泉水用竹筒一节一节连接起来,把水引下山下修建的蓄水井里,不准官府收费,给百姓免费供水。

        百姓们都跪地叩头,焚香颂赞,一时传为佳话。

       【化回】

        贾幼凤:“夫君如此积德行善,每到一个府衙都广种善果,百姓们说你是活菩萨。为妻多高兴啊!”

 

        田间。

        炎炎烈日下,田地龟裂,广阔的田野,看不到一点绿色和生气,只有一片泛着热气的田畴。

        一大群男女老少手持农具,拥在一起,挤在王十朋面前。

        王十朋站在田埂上,亲切地:“乡亲们!百年不遇的旱灾降临,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想方设法战胜它!我们准备在这里修建一个湖,把地下泉水引出来,再开辟水渠,就可以战胜自然灾害!”

        众人听了,欢呼雀跃:“好哇!”“王太守简直是活菩萨!”“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王十朋挥手示意大家静下来,他大声地:“乡亲们!我们不但要抗旱夺粮保丰收,而且要筹资办学馆,让孩子们都要学文化,长大了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好啊!”众人又是一阵欢呼。

         刘寡妇带着孩子扑嗵一下跪在贾幼凤跟前:“王夫人,您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化身,我和孩子给您磕头了!”

         贾幼凤慌忙扶起刘寡妇和孩子:“别这样!这样会折我的寿,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互相关爱是应该的,过几天送孩子来学馆学习,让孩子以后有前途。”

         刘寡妇:“知道,知道,我一定送孩子去学馆。”

 

         府衙。

         王十朋正在写开学馆告示,他觉得手上笔好沉重。

         贾幼凤走近他身边。

         王十朋轻轻叹了一口气:“看到旱灾和受苦的百姓,看到孩子们无法上学馆,为夫心里真难受。”

         贾幼凤安慰地:“夫君别难过了,没有过不去的坎,想当年为了办学馆,我们把结婚的彩礼都用了,终于办成学馆,时间好快呀,转眼间二十多年了。”

         王十朋留恋地:“是啊,昨晚我还梦回家园呢,去看望当年我们一起创办的梅溪学馆。”

         贾幼凤笑了:“梦回家园,好情趣,十几年我们都没时间回去看望,好想念乡亲,好留恋家园的碧水青山。”

        王十朋:“梦里回到梅园,我还作了一首诗呢。”

        贾幼凤:“吟来让为妻欣赏一下。”

        王十朋抑扬顿挫地:“我向梅花溪上家,几看清浅浸横斜。手栽木已如人老,雪鬓萧疏对雪花。”

        贾幼凤喝彩:“好诗!听得为妻沉醉了!”

        王十朋:“知音者,贤妻也!”

        贾幼凤捧出一小包袱给王十朋:“给。”

        王十朋:“贤妻何意?”

        贾幼凤:“这是我剩下的全部首饰,你拿去换成银两用于办学馆,让穷人孩子上学去。”

        王十朋感动地:“真是苦了夫人,跟着为夫受苦受累,自甘清贫,现在一无所有了。”

        贾幼凤动情地:“夫君从小聪颖好学,心地善良,济困扶危,爱国忧民,为妻敬佩。我的好夫君,虽然两袖清风,没有留下物质财产,可给为妻留下的是永远用不完的精神财富。哪怕是再苦再难,我也心甘情愿!”

        王十朋深情地:“夫人!”

       “ 夫君!”

        两人紧紧相拥。

 

        工地。

        王十朋亲自指挥开工建湖工程。民工们挖土、搬石、挑运,黑压压的人群,干得热火朝天。

        贾幼凤给民工们烧火、端茶,兴奋地指挥着后勤妇女干活。

 

        花开花谢,谢了又开。

        一个广阔的人工湖建成了。水也引来了,注入湖中。水渠也疏通了。

        湖中涨满了水,湖面上水波粼粼。

        王十朋携夫人来到现场,博得一片欢呼。和百姓们齐欢乐共庆祝,欢声、笑语、锣鼓、鞭炮响成一片。正当人们欢欣鼓舞之际,贾幼凤突然倒下了。

        “夫人累倒了!”人群中发出惊呼声。

        “王夫人!”“王夫人!”大家发出急切的呼唤。

         见贾幼凤不省人事,急忙把她抬回府衙。

 

         一个老郎中给贾幼凤把了脉,叹口气说:“积劳成疾,病情严重啊!”

         王十朋着急地:“老先生无论如何要把她医治好,拜托了!”

         老郎中摇摇头:“大人,王夫人劳累过度,身心俱疲的时候就要看病,如今病已沉疴,恐怕很难医治。”

         王十朋急切地:“老先生无论如何医治好她,我盼望老先生妙手回春。”

         老郎中:“我尽力而为,看她的造化吧!”

 

          府衙。衙门前围着一大片人群,见老郎中出来,立即围上去询问:“请问老先生,王夫人怎样?”“王夫人没事吧?”

        老郎中叹了一口气:“劳累过度,病已沉疴,恐怕危险。”

        当场许多妇女闻讯都哭了起来:“王夫人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啊!”“王夫人是活菩萨,不能离开我们。”“上苍垂怜啊,保佑王夫人安然无恙。”

 

         病榻上,贾幼凤有气无力地睁开眼睛,望着床边两个孩子和王十朋,细声地:“小丫,小儿,你俩要听爹的话,好好学习。”

         两个孩子哽咽地:“知道了,娘。”

         贾幼凤对王十朋说:“夫君不要难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我夫妻一场,我已知足了。如果我走了,培养孩子的任务就交托你一个人了。”

         王十朋眼里噙着泪花,安慰地:“老郎中医术高明,你会好起来的,我们两个生死相随,谁也不能走,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们留下来。”

         贾幼凤脸色泛出微笑,声音微弱地:“能得到老百姓的称赞,为妻已无遗憾了。今生与你相依,但愿来世仍然—和你—厮—守。”言罢,头一歪,与世长辞。

        王十朋肝肠寸断地:“夫人——”珠泪滚滚而落,他伤心欲绝地:“夫人啊,为夫使你受苦受累,节衣缩食,你却无怨无悔,肝胆相照,你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财物都捐献给老百姓,你是普天下最贤惠的夫人。今天,你悄然离去,怎么不叫为夫肝肠寸断?”

        小丫和小儿哭叫着:“娘,你醒醒!”“娘,别离开我们!”

 

        书房。

        穿戴着孝服的王十朋父子哭成一团。稍顷,王十朋潸然泪下地挥笔写下了《哭令人》这首诗:

                    三十年间共苦辛,忽然惊断梦中因。钟情正是我辈事,鼓罄忍同方外人。

                    熊胆未酬平昔志,午夜尤是向来贫。闽山满眼同来路,木落风号泪满巾。

        师爷进来:“大人,灵堂已布置完毕,衙门外黑压压的全是老百姓,他们听说大人缺乏运灵柩回家乡的费用,自动凑齐三百两银子资助大人,恳请大人笑纳,以报答大人对当地老百姓的恩典。”

        王十朋问道:“三百两银子是谁凑集的,你知道吗?”

        师爷:“我登记的一清二楚。”

        王十朋:“那就麻烦你按名字全部退还,就说他们的心意我已领了,谢谢乡亲们对我的厚爱。”

        师爷:“还有,各地县太爷已歇在驿馆,要来吊唁。”

        王十朋:“劳转告各位大人,就说丧事从简,请各位大人回去,公事要紧,加上我丧妻之痛,心情和身体都不好,勿要打扰。。”

        师爷:“是,大人。”

        王十朋:“老百姓的心意我已收下,银两是万万不能收的。”

        师爷:“那——夫人的灵柩就不运回家乡了?”

        王十朋;“夫人的灵柩就暂时安放在这里。”

        师爷建议:“那就暂时借用库银,待日后俸禄填还。”

        王十朋严肃地:“你这不是让我犯错吗?我和夫人一向清廉自律,洁身自好,如果收了老百姓的钱财或者动用库银,那与贪官何异?夫人泉下有知,岂能心安?”

        师爷羞愧地:“是!大人,在下知错。”

 

        字幕:二年后。

        府衙。王十朋正在和师爷议事。

        画外音:“圣旨到!”

        钦差拿出圣旨:“王十朋接旨!”

        王十朋连忙下跪接旨。

        钦差宣读:“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屡闻王爱卿勤政爱民,政绩斐然,为示表彰,提升为太子詹事、兼龙图阁学士。钦此!”

        王十朋:“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书房。

        王十朋挥笔写诗:窃绿清源愧不才,贡闱临去尙徘徊。青青万本新移桂,尽是梅仙手为栽。

        师爷进来:“大人在写诗,您刚从学馆、贡院视察回来,也不歇口气。”

        王十朋:“我要调走了,舍不得这里的百姓和学馆,临别前去看望一回。这是我去看望学馆时看到当年自己亲手栽培的桂树如今葱郁繁茂,情不自禁的写了这首诗。”

         师爷:“平日,多蒙大人教诲,如今大人要离开我们,真是依依不舍。”

         王十朋把写好的诗卷起来,送给师爷:“这首诗就送给你留念吧!希望我走后,你多加看顾学馆,多为百姓办事情。”

        师爷快活地:“多谢大人!谨遵教诲!”

        王十朋感慨地:“你跟我三年了,我欣赏你工作勤奋,希望你再接再厉,让我走后听到你的佳音。”

        师爷:“谢谢大人勉励!大人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关爱百姓,为我等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大人,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王十朋欣慰地点点头。

        师爷:“大人,外面马车、随从已备,还有夫人的灵柩全部完妥,等您发令出发。”

        王十朋恋恋不舍地仔细浏览了周围,然后说声:“走!”

        王十朋走到衙门口,看见衙门外是一片黑压压的送行百姓。大家流着眼泪,高喊着:“青天大人不能走啊!”“王大人不能走!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老百姓需要王大人!”妇女们扶着灵柩,失声地哭了!

        王十朋被卫士扶上马,可马头前面全是攒动的人群,他们既是送行,又是拦行,出现了一幅难舍难分的激动人心的情景。

        歌声起:

            象一棵迎霜斗雪的青松,

            穿过那漫长的苦风凄雨;

            让岁月的黄页散发芬芳,

            喷发出满腔的柔情馥郁。

            誉满江南,情系桑榆;

            穷山恶水,巍峨身躯。

            啊——

            为了华夏江山,披肝沥胆,

            书写生命的辉煌壮丽。

 

             象一杆高风亮节的翠竹,

             伸向那片蔚蓝直抒胸臆。

             根扎大地付出赤子丹心,

             任凭风刀霜剑无所畏惧。

             宁折不弯,凛然正气;

             两袖清风,明月相依。

             啊——

             为了咱老百姓,鞠躬尽瘁,

             留下千古传颂的诗集。

       上述 歌声中出现如下回忆的画面:

       少年王十朋唤家人把饿昏过去的董根抬回家;

       青年王十朋躲在天皇神像后面大胆责问下跪求神的宋高宗;

       青年王十朋和女扮男装的贾幼凤去见宝印大师,并题写江心寺对联;

       青年王十朋和贾幼凤用结婚彩礼办学馆;

       青年王十朋和贾幼凤结婚情景;

       王十朋殿试高中状元情景;

       贾幼凤险遭刺杀情景;

       王十朋回家探亲和陆游相聚情景;

       王十朋在绍兴府衙责打放狗咬人的张衙内;

       王十朋在绍兴修建鉴湖命人铲除史浩豪宅情景;

       王十朋赠送《武穆兵略》给虞允忠情景;

       王十朋在夔州上山引水情景;

       王十朋在泉州抗旱建湖情景;

       贾幼凤拿出首饰捐办学馆情景;

       贾幼凤倒下情景。

 

        字幕:王十朋把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了夫人后,同年七月,病逝,享年六十岁。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诗人、学者、爱国名臣王十朋这颗巨星陨落了!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