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慈城黄山王氏族人王治本与《红楼梦》

2013-01-24 14:38:49来源:凡人甬勇的博客

打印 字号: T|T


   王治本黄遵宪日本《红楼梦》《金瓶梅》笔谈遗稿杂谈 

     日本著名红学家伊藤漱平曾言:明治时代是日本的文人、学者主动与中国文人、学者、公使官员交往,相互以诗文、笔谈应酬的年代。《笔谈遗稿》、《大河内文书》都留下了王治本与日本友人笔谈的宝贵资料。
     王治本(1835——1908),字维能,号桼园,别号梦蝶道人,宁波慈城黄山人。于明治初期(1875)受广部精(日本汉学家)的邀请,东渡扶桑,教汉语,后曾任公使翻译。是光绪初期寓日文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明治十年七月,王治本与大河内辉声笔谈,辉声坦言自己对《红楼梦》只曾耳闻而未读过原书,并就购书一事与王治本商量后,经王治本的斡旋购得了《红楼梦》。
     王治本还经常与黄遵宪、梅史等人,聚首在东京都隅田川畔之墨江酒楼(今改为“言问亭”),与大河内辉声等日本友人笔谈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这批笔谈存稿,在东京都外平林寺发现,共七十三卷七十一本(原稿为九十六卷九十四本)。
    · ·辉声:《红楼梦》书其著作系谁?而其所写专指何时代?
    · ·梅史:前半一孝廉公所作,后半则曹雪芹成之。宝玉指明珠,康熙末朝宰相也,后以权奸败,被罪。
     当辉声问及《红楼梦》是否需要评注时,梅史答:“此书不必注,但宜评。”
    · ·辉声:有评而无注则不便初学,如弟者读过必譬也。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因何而设?原何两名?名来由未知也。所以只管有其注释也。
    · ·黄遵宪 :既说渺渺茫茫,君何须又问踪迹。
    · ·桼园:《红楼梦》注解有的,向上海去买之可也。
    · ·辉声:《红楼梦》书有几种异本乎?如那《水浒传》有数种异本,至《红楼梦》亦应如此。不知有几种?请告示。
    · ·桼园:《红楼梦》有《后红楼梦》、有《红楼圆梦》等数种。其《红楼梦》印板亦有数种,系有套板、有注 解者,为仕画,价则贵。欲为贵帮注,须再住五、六年,晓和话十之###万可。
    · ·辉声:贵邦人不知敝邦风俗,故其须更加评也。想那金圣叹评《金瓶梅》,插其二三句于本文中。如此,《红楼梦》注解亦恐此叹欤?
    · ·梅史:《红楼梦》系北京官话,并无典故,不须注也明。
    · ·辉声:《红楼梦》书北京官话,虽无典故,然其俗话至敝帮人民则不能写其言,故乞其注释,而欲使读易也。
    · ·梅史:吾将不知者标出,问之两王可也。

    《笔谈遗稿》载戊寅八月初八日桼园复大河内辉声信:
     所委《红楼梦》圈毕者幸上,未圈者,缓数日再奉。《金瓶梅》一书板子大好,但此书作者有所论而云然,故满纸淫奔之言,于《红楼梦》大觉粗露。其实《红楼梦》之意淫者,不可思议者较《金瓶梅》有过之。然即色即空,高明音与《道经》、《楞严经》并参之可也。过眼烟云,现身设法,何害焉?况题其书曰《金瓶梅》,则明示空中之烟花也;日《红楼梦》,不过如梦如影而已。赏其辞,不着其意,取为“通鉴”也大妙。

    明治十一年九月六日日本文人与使馆官员笔谈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红楼梦》的内容。王治本发表了《红楼梦》的重要见解:
   《红楼梦》写尽闺阁儿女性情,而才人之能事尽矣。读之可以悟道,可以参禅;至世情之变幻,人事之盛衰,皆形容至于其极,欲谈经济者,于此可领略其中。
    而在此之前,王治本为大河内辉声(源桂阁)从一个只曾耳闻未读过《红楼梦》原书的文人逐步成为狂热的《红楼梦》读者、“红迷”。
    从这些零散的“笔谈”中,可以看出,王治本是日本《红楼梦》研究的启蒙者,他与黄遵宪等人,帮助、引导、启发日本人阅读《红楼梦》,为《红楼梦》在日本的广泛传播、红学在日本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于由王治本等人的竭力推介,使《红楼梦》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从而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日本“红谜”、研究者和专家。
    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曾提出:“宁波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二人,明末有朱舜水、晚清有王治本。要重视王治本研究,以高校为主成立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互动,政府要关心支持,积极予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