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琅琊王氏王宇昌的艺术人生

出生于安徽萧县书香之家,幼承家学,钟情书画,师承艺术大师萧龙士、刘惠民、郑正,先习人物,后攻写意花鸟,数十年如一日、日课不辍、遍临百家、博采众长、继承传统、自创新意、形成了遒丽、隽秀、酣畅的风格。自小的耳濡目染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为他以后的从艺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历寒暑,忍寂寞,筚路蓝缕、终以遒丽、隽秀酣畅风格名重一方,师从萧龙士、刘惠民、郑正先生让他受益匪浅,无论于技艺,还是对文化的感悟,都有长足的提高和深刻的认识。
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执着地追求着,孜孜不倦地探索者,并把自己的一颗平常心倾注到他的每一件作品中。王宇昌的绘画追求深邃的内涵,在含毫命素,随色象类中寄情寓意。表达一个观念,宣泄一种情怀。部分作品源于他对自然独到的感受和观察,也源于他的文学修养。作品多是歌颂性的,讴歌大自然的美轮美奂,花卉禽鸟的千姿百态。画面绚丽多姿、欣欣向荣,栩栩如生、生机盎然、处处含情、情调健康而活泼富有诗情、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揭示画面的寓意上更直观、更强烈、更生动深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协调。让观众畅神、怡情、快意。作品俏丽清新,不流于空泛。巧妙的构思营造出动人心弦的意景和艺术效果,其作品多取自传统题材,但作品既有青藤八大的纵逸神韵,又有海派岭南的饱满意境,借古开今,融铸百家。作品吸取了工艺品,民俗画的拙朴、肯定、大红大紫的艺术元素,浓艳娇媚而又不流入俗俚;泼辣清新、耐入寻味、意趣活泼、雅俗共赏。既有现代感又不脱离现实;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及时代气息。不落前人窠臼,天机迥异,妙契自然、给观众一种崭新的视觉享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十年的磨合,几十年的付出,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逐渐走向以遒丽、隽秀酣畅风格名重一方。其作品也多次出现亮点,被人广为关注个人荣誉如下:

1989年作品《人物》入选安徽省第四届职工书画展
1994年作品《拜月》入选在法国、比利时等多城市《安徽省书画展》
1995年作品《风尘三侠》入选安徽省美展
1997年作品《牧趣》《夏塘初渡》入选安徽省迎香港回归书画展
1999年作品《晨曲》入选宿州市书画展被市政府收藏
2001年作品《浩然正气》入选宿州市书画展被市政府收藏
2008年作品《高士吟松》入选安徽省美展
不仅如此,王宇昌还醉心学术,作品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等城市及法国、比利时、南美等多国展出,许多作品在报刊发表。名録及作品载入《世界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等多种典籍。
1985年作品《春牛图》入选安徽省美展
1989年作品《人物》入选安徽省第四届职工书画展
1994年作品《拜月》入选在法国、比利时等多城市《安徽省书画展》
1995年作品《风尘三侠》入选安徽省美展
1997年作品《牧趣》《夏塘初渡》入选安徽省迎香港回归书画展
1999年作品《晨曲》入选宿州市书画展被市政府收藏
2001年作品《浩然正气》入选宿州市书画展被市政府收藏
2008年作品《高士吟松》入选安徽省美展
不仅如此,王宇昌还醉心学术,作品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等城市及法国、比利时、南美等多国展出,在报刊发表。名録及作品载入《世界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等多种典籍。
在方寸天地尽情遨游,作为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院士,王宇昌在画的世界里找到了人生的乐趣,更感受到发扬传统艺术的责任。他在技艺上注重发扬中国绘画文化的继承性、延续性和发展性,将各个门类的优势相互借鉴,造就了书画超越传统的强大生命力,让这一艺术瑰宝在21世纪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在艺术的世界书写新的传奇。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