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氏将军(二)三槐堂平江王氏开国将军王赤军

2016-03-30 10:43:38来源:王氏编辑部 三槐堂

打印 字号: T|T
    【编者按】王赤军将军是三槐堂平江王氏人,自从参加革命以后就和家里失去联系,父亲死,没能见上一面,直到解放以后,才回家见到母亲,他说他没有尽孝,但他为国尽了忠,他在战场上受了伤,锯掉了一条腿,装了一只假肢。和日本人打仗,肠子被打穿了,是王震上将背着他跑了20多里,所以称王震上将为救命恩人。
    王赤军同志1916年5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三阳区清水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大革命时期,平江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赤军的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区农民协会主席,母亲任女界联合会主任。深刻的阶级仇恨及革命思想的影响,使赤军萌生了投身革命的愿望。他11岁参加儿童团,后担任儿童团团长。1929年底,赤军同志在家乡第五乡的革命活动中,带领少先队参加了秋收斗争。1930年春,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两次率领少先队员配合主力红军攻打长沙。同年,他怀着对革命的赤诚之心,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王赤军同志全心全意地走向革命,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王赤军同志经过湘赣、湘鄂川黔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以及长征的锻炼,逐步成长为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及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先后担任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连政治指导员,红六军团五十团侦察连长,军团部侦察科长,四十九团、五十一团政治委员,十七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巩固湘赣苏区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赤军同志作为基层指挥员,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决定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执行先遣队的任务:一方面侦察敌情、选择行军路线;另一方面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为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西征途中,山高路远,敌情严重,做侦察工作格外艰险。当时,赤军同志任红六军团侦察科长。他沉着勇敢,机智灵活,经常率领侦察连出没敌区,搜集沿途的地形、民情、敌情等资料,准确及时地为部队行动提供情报,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受到军团领导的多次赞扬。赤军同志身经百战,多次负伤,从来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他担任团领导后,仍然是身先士卒,敢打硬仗恶仗。1935年秋,他担任五十一团政治委员,处处以身作则,与团长一起率领部队打了不少胜仗。在龙溪口激战中,五十一团打得英勇顽强。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又一次身负重伤,险些丧生。红军长征环境艰苦险恶,在行军作战中做政治工作困难更多。赤军同志知难而进,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他从严教育管理部队。每次战斗前,他都作动员,鼓舞士气,宣传我军的纪律,说服官兵不私打土豪,不搜俘虏腰包,不私分浮财,自觉维护红军的声誉。他严于律己,关心部属,发现官兵中有怕苦厌战情绪,就亲自做思想工作,尽量避免非战斗减员。
  1937年8月,王赤军同志从抗大第二期毕业后,留校工作了近3年的时间。这期间,他为我党我军培养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七·七”事变以后,广大爱国知识青年纷纷涌向延安抗大。为了实现为抗日前线培养知识青年干部的中心任务,赤军同志坚决贯彻抗大的教育方针,积极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团结教育知识青年。他经常用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事迹,红大学员艰苦奋斗的故事,对学员进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教育。同时,他还带领学员开荒种地,挖窑洞,背粮、背柴,鼓励学员在艰苦的斗争实践中改造世界观,把自己锻炼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王赤军同志,不仅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而且能结合部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政治工作。1943年,在中央召开西北局高干会议后,边区部队展开了以反对军阀主义和教条主义为中心的整风运动。当时,赤军同志先是任留守兵团警备一旅一团政委,后又任旅政治部副主任。他积极按照西北局高干会议精神,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教育。该旅一团三连排长马仁义同志处处以身作则,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与战士同甘共苦,对战士关心爱护备至,他所在排里同志之间情同手足,关系融洽,两年没有一个人逃跑,是巩固部队的模范。赤军同志发现马仁义爱兵的事迹后,非常重视,立即组织工作组,到马仁义所在排蹲点。赤军同志三次下连队找干部战士谈话,收集材料,总结出马仁义带兵的经验。1944年总政治部派工作组调查后,确认马仁义同志的事迹对教育部队干部有普遍的意义。1945年,总政治部树立马仁义同志为“爱兵模范”,并于3月16日,将其模范事迹刊登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还发表了《学习马仁义,把我们军队团结得象钢铁一样坚固》的社论。当时,这一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动了边区部队尊干爱兵运动的开展,官兵关系更加亲密无间。至今,马仁义同志的事迹仍在我军指战员中广为流传,是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好典型。
  1945年夏,王赤军同志调任晋绥五分区司令员。自卫战争开始后,他旗帜鲜明地坚持我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领导五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阎锡山反动派展开坚决的斗争。1945年8月,我解放军总部命令解放区所有部队向日伪军发动总反攻。在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的统一指挥下,赤军同志率五分区先后参加了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大同战役等。在战斗中,他总是亲临前线,勘察地形,布置战斗任务,鼓舞部队士气。部队攻打朔县时,赤军同志任副总指挥,当时,守敌兵多而且顽固,我方兵力只有两个团,部队从凌晨开始攻城,经过激战,八时即全城解放,共击毙阎军300余人,俘敌1000余人,活捉敌专员、团长等4人,缴获大量战炮、机枪等。在赤军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五分区军民团结战斗,先后收复了平鲁、朔县、怀仁、口泉等失地,阻止了国民党抢占胜利果实,扩大了雁北根据地。同时,他们还胜利完成了进攻敌人据点,清剿土匪,护送从延安去接管东北的干部安全通过晋绥地区等任务。
  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王赤军同志立场坚定,表现出坚强的党性。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被迫接受党提出的无条件停战的建议。美国以“调处”为名,参加了由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及“军调部”。2月12日,三人调处大同执行小组抵解放区云岗视察。赤军同志作为驻军代表参加并举行会议。会上,赤军同志严厉地揭露阎军违犯“停战令”,向我解放区进攻的事实真象,并提出了严正抗议。3月13日,大同执行小组开会,就朔县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阎方一再制造谣言,妄图侵占朔县中立区,美方代表麦克尔中校又提出要我军撤到朔县城外。对此,赤军同志沉着应战,据理力争。他义正辞严地申明:“朔县是人民的朔县,我军应人民之请解放朔县,乃正义之自卫行动。我军进驻朔县后,解除了人民的痛苦,受到人民的真心拥戴,我们决不能让人民再受伪特的残害。”他列举大量事实,批驳阎方制造的谣言,揭露其妄图侵占朔县的阴谋,戳穿了美方调处不公之处,并郑重地向执行小组提出,公与不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面对铁的事实,美方代表不得不承认执行小组监督阎方执行停战协定不利,致使小组工作遭到失败。谈判期间,国民党山西北部地区司令楚溪春与调停小组的代表、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中校参谋温天和有矛盾。赤军同志就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做统战工作。在一次宴会上,楚溪春酒喝得多了些,拉着王赤军的手说:“王司令,你看我象不象楚霸王?”王赤军说:“楚霸王有什么,最后还不是别姬自刎乌江了。”楚哈哈一笑,马上变了个哭脸,说:“王司令,咱们才真正是一家呢!”言下之意,温天和不是来调停,而是来挖他的墙脚的。赤军同志趁机向他指出:“只有国共合作,才是上策,否则,别无出路。”这次谈判,对楚溪春两年后率部起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46年12月,晋绥五分区整编为野战五旅,王赤军同志任政治委员。后来,编入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保证部队顺利完成从地方军向野战军的转变,赤军同志在政治工作方面做了多方努力。他组织部队结合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教育干部战士服从大局,适应从地方军向野战军的转变。五旅官兵大多是山西人,部队要离开家乡到陕北去,一些同志思想不通。赤军同志就带领官兵诉国民党反动派的苦,激发阶级仇恨,并给部队讲保卫延安的重要性,教育官兵消除家乡观念,不断为人民立新功。转战中,五旅官兵始终斗志旺盛,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受到了总部的表扬。赤军同志还要求部队做好群众工作。五旅走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做到哪里。部队严守群众纪律,很受当地人民欢迎。另外,他还及时对部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的教育,提高官兵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认识。这样,五旅在保卫延安的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完成任务出色,成为一支敢打善战的野战部队。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王赤军同志保持了战争年代的优良作风,工作勤勤恳恳,雷厉风行;待同志诚恳热情,平易近人。他先后担任公安部、交通部的领导工作数年。1957年,赤军同志任军委通信兵副政委兼西安电信工程学院政委。在此期间,为发展我军通信事业,他呕心沥血,又立新功。在创建学院的工作中,他强调把办校的指导思想搞端正,工作做扎实。他工作深入,有魄力,注重调查研究,从建院、招收学员、组织教学,到学员的思想教育,每项工作都亲自去抓,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勉励学员为革命而学习,争当通信事业的栋梁之材。他经常工作到深夜,还要到课堂、试验室,看望教员和学员。他联系群众,在学员和教职员中享有较高的威望。赤军同志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通信指挥干部和电子科技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1975年平反昭雪。1983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赤军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实践了他献身共产主义运动的崇高愿望。“文革”期间,赤军同志遭到了迫害。然而,他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刚直不阿,至死不服,直到生命垂危时,也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赤军同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光明正直的品格,对党对军队的赤诚,对民族对事业的忠贞,至今给我们留下良好的记忆。愿人们永远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平江王氏家谱,26世为王赤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