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走进慈城黄山王氏家族与“大夫第”

2013-01-23 22:38:29来源:凡人甬勇

打印 字号: T|T

   

     黄山王严理大夫第慈城慈溪王氏宗谱杂谈

    慈城黄山“大夫第”在原慈城黄山王氏家族祠堂东侧,建成于清嘉庆元年(1796)。据清代《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由慈城黄山的王氏族人朝议大夫王严理(1756—1824)所建。
   “大夫第”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里面有房子五进。由于王严理有五个儿子,下面子孙众多,所以“大夫第”里面又划分了若干区域,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家庭,每个区域之间有门、走廊相通。
    慈城黄山“大夫第”的大,在黄山是出了名的,当时黄山有一半的人口都住在“大夫第”里面,可以说“大夫第”至今仍是黄山占地最大的民居建筑。我第一次进“大夫第”,是一个同学叫我一起去他家,觉得“大夫第”里面的房子特别多、门特别多、走廊特别多、柱子特别多、而且道与道相通......那时是夏天,到了里面却冷冷的,我紧随其后,怕跟不上、怕迷路、怕迷路了不知从哪个道、哪扇门出去......


       

    “大夫第”內最具特色的地方当属里面的“十六块砖屏”,“十六块砖屏”是国內罕见的古代砖屏艺术精品,宁波一绝。“十六块砖屏”十六个经典故事,它们分别是贤母教勤、伯牙操琴、圯桥授书、商山四皓、博士传经、北海牧羊、竹林七贤、写经换鹅、东篱采菊、冒雪寻梅、神童特慧、孤山放鹤、东坡读砚、君子慕莲、倪迂洗桐、候涛题壁等。
    “酒香不怕巷子深”。小时候总见各界人士前去观看、临摹“大夫第”的“十六块砖屏”,那时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担忧,最终这种担忧化为现实,在七十年代,“十六块砖屏”不得不遭遇肢解、搬运,离开养育她几百年的“大夫第”,离开自己“故乡”的命运,被有关部门以保护文物为由,拆搬到了“保国寺”,被养在“深阁中”。
     不知被禁锢在“保国寺”内的“十六块砖屏”有没有想念自己的故乡?我认为她肯定十分想念。因为几百年来她已经适应了周围的环境,与“大夫第”的环境融为一体,呼吸惯了“大夫第” 的自由、清新空气,而现在养在“深阁”內的“十六块砖屏”、再也不能与“大夫第”生息与共,呼吸“大夫第”的鲜灵空气`。
     假如王严理地下有知,他肯定也会十分难过,责怪我们的后人,没有好好呵护她,让她远走他乡。令人欣慰的是“十六块砖屏”十六个经典故事,现部分砖屏已通过动漫形式制作成动漫故事,再现那些经典。
     在“大夫第”里也诞生了一位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王惕斋。王惕斋是慈城黄山王氏家族的骄傲,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王惕斋旅日40多年,结识了许多日本政府官员、文人,与晚清政府官员,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晚清时期红绝一时的一位民间外交家。
     1884年7月18日至8月1日,日本著名汉学家冈千仞受王惕斋之邀拜访了慈城黄山的王氏家族,并受到了盛情款待。
     冈千仞在游记《观光纪游》中这样写道:“吾与惕斋同发横滨,瀛海湾例,食息寝处,无日不相与,遂访其家,举族欢迎如亲兄弟。此亦文字因缘,非偶然者。”


     “大夫第”花厅精美的檐廊


     岁月更嬗,世事茫茫,跨越了几个世纪,历尽沧桑和岁月洗礼的“大夫第”,如今早已破败,现存在“大夫第”、“花庭”等建筑上的一些木雕、壁砖仍展示着当年“大夫第”的辉煌气势,追古抚今,让人嗟叹。
     我觉得,肯定还有许多的东西隐藏在“大夫第”深处,有些东西我们是不可能知晓的,留给后人的只是丝丝依稀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