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原名王士禛,死后因避雍正帝讳(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禛),遂追改名士正。乾隆时,诏命改为士祯。清初大臣、著名诗人、学者。祖居济南府新城县(今山东省桓台县)。三槐王氏后裔。生于世宦之家。其曾祖父王之垣,官户部左侍郎。 祖父王象晋,官浙门右布政使。父亲王与敕。王士祯兄弟4人:长兄王士禄,仲兄王士禧,三兄王士祜,渔洋排行为四。
王士祯自幼聪慧过人。 6岁入塾学习诗经,便能体会诗情。15岁时,即写诗多篇,编成《落笺堂初稿》。17岁参加县、府、道童子试,皆属第一。清顺治八年(1651年),王士祯乡试中举。顺治十二年(1655年),会试中进士。进士及第后不愿立即为官,仍攻读诗文。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邀集诸名士于济南大明湖之历下亭上, 举办秋柳诗社,即景作“秋柳诗”4首,后经传颂,合者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赴京参加廷试,居进士二甲。翌年,出任扬州府推官。康熙四年(1665年)奉调入京,先后任礼部主事、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讲、侍读、少詹事、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值南书房,官至刑部尚书。
王士祯勤于职守,政绩佳著。任职扬州时,平反“海寇案”,拯救无辜百姓出冤狱,严惩了诬告者。在清理盐税案时,上书朝廷,要求豁免欠税,处理冤案逾80余起。任刑部尚书时,即遇捐纳通判王五逞凶致人毙命案和太医院吏目吴谦同谋诈索案,他因不慎错审两案而被革职。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九月,王士祯回到家乡新城,潜心著述治学。
王士祯长于诗赋。他在研究前人诗歌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神韵说”,强调诗文创作的兴到神会和含蓄。将清、淡、闲、远的韵致作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他主张诗歌“天然不可凑泊”,应“脱洒自然,别有情致”而不落窠臼。他精选《神韵集》、《唐人万首绝句》等诗集,作为典型神韵作品,供人阅读。他主张革除旧诗论复古僵化的流弊,开创新的诗风,终于成为清代诗坛一代宗师。他与浙江秀水朱彝尊齐名,世有“南朱北王”之称。
王士祯交游甚广,不以自己曾居高官而傲世,也不以贫贱视人。凡确有真才实学者,他便与其交往切磋,乃成挚友。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农夫、僧道。泰州平民吴纪嘉在生活潦困的情况下发奋治学,辑成《陋轩诗集》,王士祯在扬州任上得知此事后,竟亲自赴泰州拜访吴纪嘉,并为之作序,使其作品得以流传。蒲松龄作塾师时,即与其结为挚友。蒲松龄创作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王士祯是该书最早的读者。他对这部被后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巨著进行了认真的评点,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修改加工意见。二人以《聊斋》为系,作诗酬唱。王士祯曾为《聊斋》一书写下了如下著名的诗评:“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蒲松龄看后,对深知自己创作心曲的老友王世祯十分感激,亦赋诗一首作答:“志异成书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
王士祯一生著述50余种, 作诗4000余首, 其作品结集者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渔洋文略》、《蚕尾集》、《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等。
康熙五十年(1711年),王士祯病逝,享年78岁。谥曰文简。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