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珣·王珉

2013-01-23 23:06:12来源:山东省情网

打印 字号: T|T

      王珣(350—401年),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著名书法家。系王导孙、王洽长子。他20岁时与谢玄两人俱为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掾。桓温对两人评价说:“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指年轻登高位)。皆为不易得的人才。”后迁主簿。时桓温经略中原,军务繁忙,一切机务由王珣处理,“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因从桓温讨袁真有功,封望海县东亭侯,世称“王东亭”。历任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王珣及弟王珉,都是谢家大族的女婿。因猜忌至隙,太傅谢安既与王珣绝婚,又离异了王珉妻,于是王谢两家遂成仇家。朝廷根据谢安的意见,让王珣出任豫章太守,遭其拒绝。拜散骑常侍,亦不受。迁秘书监。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朝廷以王珣为侍中。后出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爱。太元十五年,征召入朝,历任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孝武帝司马曜被张贵人害死,王珣未得受顾命。在司马曜死前,王珣梦见有人“以大笔如椽与之”,醒来对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及宫中传出孝武帝死讯,一切哀册谥仪皆由王珣撰成。成语“大笔如椽”来源于此。孝武帝去世后,会稽王司马道子进位太傅、扬州牧,掌握朝政。尚书令兼中领军王国宝谄附司马道子,骄纵不法。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入朝参加孝武帝葬礼,想诛杀王国宝。王珣言于王恭认为:“国宝虽终为祸乱,但罪逆尚不明显,现在除掉他,必大失朝野之望,何况你率强兵入京师,很容易被人怀疑是谋逆作乱。国宝若继续作恶,天下人皆知,然后顺时望除掉他,不愁事情不会成功。”王恭同意。
    隆安元年(397年) ,王珣任中书令。王恭起兵讨王国宝,王国宝假传司马道子之命召见王珣等,欲借机杀之。王珣等到后,王国宝未敢下手,反而向他问计。王珣宽慰王国宝说:“王恭等与你素无深仇大恨,不过势力之争。”于是王国宝上疏求解职,会稽王司马道子将其付廷尉,赐死。次年,王恭等又起兵进犯京师,朝廷以王珣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抗御王恭。王恭之乱平定后,加王珣散骑常侍。隆安四年以疾解职。于隆安五年(401年)五月去世,谥曰献穆。
    王珣自幼酷爱书法,尤长于行、草。所书《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为清乾隆皇帝“三希堂”珍品。然《快雪时晴帖》为摹本,《中秋帖》为临本,唯有《伯远帖》为真迹,是东晋名家唯一手迹。它为研究晋代书法和该时期的笔墨纸张,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伯远帖》行笔自然,转折峭拔,结字用笔均可见晋人风范。明董其昌评论其书法说:“王珣书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宣和书谱》称:“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迹有传焉。”
    王珣为人, 豁然大度, 不记前嫌,他虽与谢安不和,但一旦听到谢安去世,便写信给王献之说:“欲哭谢公。”以致王献之都感到惊奇。王珣吊唁谢安,并非装腔作势的礼节行为,而是发自内心,有感而发,“哭之甚恸”。时人称他“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虽逼嫌谤,才用不尽”。
    王珣一生好积聚财货,产业“广被人间”。原有文集11卷,已佚。《艺文类聚》收录其《孝武帝哀策文》、《祭徐聘士文》等。书法尚有草书《三月帖》存世。另有《琴赞》,可知其对音乐也很内行。《全晋文》存《王珣集》。
    王珣有5个儿子:王弘、王虞、王柳、王孺、王昙首,在南朝宋并有高名。

      王珉(351—378年),字季琰,小字僧弥,东晋官员、书法家。系王珣弟。他幼年时,听外国沙门提婆讲《毗昙经》,未完,便已解悟;遂到另一室内对沙门法纲等数人讲经,众僧甚为惊奇。
    王珉初任著作郎,后历任散骑郎、国子博士、黄门侍郎、侍中。代王献之任中书令,人称王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
    王珉工隶、行、草书,名声在其兄王珣之右,时有“法护(王珣小字)非不佳,僧弥难为兄”之语。王僧虔在《论书》中评王珉说:“亡从祖中书令珉书,笔力过于子敬……子敬(王献之)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南朝梁庾肩吾《书品》称王珉书法“筋力俱骏”,列为“中之上”。唐人张怀瓘《书断》列其隶、行、草书入妙品。《宣和书谱》评曰:“论者论珉书弓善良矢,兵利马疾,突围破敌,难于争锋。”其书迹有行书《此年帖》等,并著有书法理论《行书状》。有文集10卷,已佚。
    王珉与其嫂的侍婢谢芳姿相爱,《宋书·乐志》引《古今乐录》称:“《团扇郎》歌者,晋中书令王珉捉团扇,与嫂婢谢芳姿有爱,情好甚笃。嫂捶挞婢过苦,王东亭(即王珣)闻而止之。芳姿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留连,是郎眼所见。’珉闻,更问之:‘汝歌所遗?’芳姿即改曰: ‘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太元三年(378年)去世,时年28岁。追赠太常。《全晋文》存其《告庙议》、《答徐邈书》、《杂帖》等。
    其有二子:王朗、王练,义熙(405—418年)中,并任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