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王化村
在莘县县城西北方向有一个村庄叫王化村,离城十里余,沿莘张公路向西到盛屯向北走,顺 新铺的柏油路直入村中。王化村西邻吕庄、菜园、北邻彭庄、董王庄、曹楼,东和武庄隔河 相望,南为盛屯和尧舜。
王化村现有人口1542人,耕地2902亩,人均耕地188亩,典型的农业村落,录属于莘城镇 盛屯管区。这里民风纯朴,人心向善,“忠信仁厚”的三槐家风随处可见。这里自古有句老 话:“三槐王氏遍天下,忘不了群贤堡和王化。”
据近年出土的“明故贞庵处士墓志铭》记载:“公讳智,字动之,姓王氏号贞庵,东昌莘县 邑人。高祖讳宾……先是,公祖茔在城北(今套庙王),约顷余,逮至元时,迁居董王庄东北 ,今尚存。到明时,我高祖(王宾)迁居董王庄南二里(今王化南院),遂卜茔庄东南(今王化 祖茔)。”王化始迁祖王宾,二世祖贡献为明太祖给事中。
王华村在《正德莘县志》已有记载,隶属南四乡。《正德莘县志卷二》有“王敏受,字经仁 ,敏道之弟,住通津街,南四乡人,应嘉靖二十一年贡。”的记述。县志记载的王敏受和王 敏道是叔伯兄弟,王敏道的父亲叫王聪,王敏受的父亲叫王智,二人为兄弟。王敏道生二子 ,王宠和王定。
王定,字以静,别号止庵,墓志铭中说他“公倜傥有大志,善储财,产业甲于—邑。”生六 子,长子世祯,次子世祺,三子世裕,四子世祚,五子世礼,六子世祝。王定的六子,奠定 了今天莘县周围几个村庄三槐王氏繁衍生息的基础。
王定当时为莘县世富,六个儿子分居四方。长子世祯去了群贤堡;次子世祺和四子世祚住王 化;五子世礼去了赵王庄;六子世祝去了现魏庄乡的南阳;三子世裕去了李堂。他们为什么 要分居,众说不一。有的说,当时王定家道殷实,想让六个儿子分居各地谋取发展;有的说 怕兄弟六人长期在一起引起纠纷。至于哪个说的准确,不得而知。但莘县周围这五个村庄, 多年来都在春节之间相互祭祖,往来不断。
目前王化村除留居本村的1500余人外,在东北居住的还有1000余人。他们有的是民国年间逃 茺去的,有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去的,有的在林业部门工作,有的地当地农村安家落户, 都为开发东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黑龙江的穆棱镇河北村,因王化人多,村干部都是王化人 ,故有“新王化”之称。在尚志县一面坡等地,也有不少王化人居住。
建国初王化村才800来人,而今已发展到1500余人(不计东北),是莘城镇除县城四街外最大 的村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王化村实行桐粮间作,成为远近闻名的典型;一九八二年种植棉花得获 丰收,从此走上了富裕之路。
王化村有重视教育的光荣传统。二世祖王贡服曾创办义学,为王化的人才储备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1965年王殿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现在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考恢复后, 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是王兰旭;仅2001年考上大学的就达13人,占全村人口的84%,王洪伟 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精密仪器系;王传瑞是历史研究生;王建强是研究地对空导弹的研究生。 同时还有不少人从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王怀英就是从一个民办教师成为县级干部的。
现根据墓志铭和家谱资料,分述王定六个儿子的居住情况:
“长世祯,庠廪生,娶邑人大学生蒋克勤女。”据《正德莘县志二》记载:“蒋克勤,字子 敏,号为山,旧一乡人,住承恩街,应嘉靖二十三年贡。”因世祯居长,被分到群贤堡继承 祖业,照看祖坟。现在群贤堡(今套庙王)有190余人,位于莘县县城东环路东,以做生意的 居多。
“次世祺,娶邑人兵部武选司主事曹一贯女。”曹一贯也是名人,据《正德莘县志二》记载 :“曹一贯字唯天,号鲁庵,南四乡人,住通津街中。嘉靖七年乡试,登乙未。韩应龙榜进 士,初授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世祺和世祚留在了王化,目前王化村是这一带三槐王氏后 裔最集中、人数最多的聚居村,以农业为主,种植的辣椒远近闻名,随之而起经销辣椒的人 不少,已形成一个新兴产业。随着柏油公路的铺通,王化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步入一个新天 地。
“次世裕,娶聊城县人县丞李东女。”县丞是协助县令管文书及仓狱的官员,世裕大概是为 了照顾岳父的生活搬到了距聊城三十五里的李堂。据说世裕第一站并未直接搬到李堂,而先 搬到了现聊城沙镇王连。因在那里死了人,嫌风水不好,又搬到了位大庙。当时位大庙屠户 很多,孩子多去看杀猪的,怕影响孩子上进,又搬到了李堂。当年孟母三迁,明代世裕公也 三迁定居李堂,要地10余顷,开始了新的生活。目前李堂的人口1100余人,周围几个村也住 着三槐王氏的人,他们是楚庄、南王庄、侯营、潘屯、王连等,据说这些村也有1000多人移 居东北。李堂村靠近莘聊公路,交通便利,经营蔬菜贩运、木材加工等行业,经济发展很快 。
“五世礼,缔邑人,庠廪生任进女。”迁居赵王庄,在莘县县城西环路西。该村目前有420 余人,靠近城区,交通便利,以经商的居多,村民较为富裕,对于家庭文化也比较重视。
“六世祝,缔邑人田实女。”迁居于今魏庄乡的南阳村。该村目前人口在1200人左右,柏油 路通达四待,人们友好相处,村里经商的较多。
此外还须说到莘县张寨乡的沙窝。春节时沙窝和王化人也相互来往,据知情人回忆,王化北 院人是从沙窝搬来的,原因是沙窝人本来就是从王化搬走的。他们从王化搬走大约是在敏字 辈时,也就是王敏道、王敏受时期,约在明嘉靖年间。据沙窝家谱记载,他们的一世祖为王 登高,传至现在也已十五六世。现在人口为986人,搞孵化养鸡的较多,靠近临观公路,交 通十分便利,村风纯朴。人心向善。
根据上述情况,可归结为一句话:“三槐王发祥莘县地,莘县王源自王化村。”,当然并非 指在江南的三槐
王氏也是出自王化,而是说目前居住在莘县周围的三槐王氏,大都是从王化搬走的。
王洪林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