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复活”三槐书院,值!

2024-06-16 08:16:04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2012年07月20日05:43 南方都市报  三槐书院的总体格局基本没变。实习生梁莹菲南都记者钟锐钧摄

  师好巷里两间有200多年历史的三槐书院和道南书院的去留,引起了热爱本土文化的街坊们关注与惋惜。(详见本报7月12日、7月18日报道)昨天,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崔志民在南都的邀请下,探访了这两间书院。他认为三槐书院格局变化不大,稍加修复还是有保留价值。

  三槐书院稍加修复可保留

  三槐书院与道南书院一墙之隔。比起道南书院古色古香的外观,三槐书院则更为低调。青砖墙藏在深巷、第一进的琉璃瓦顶已被掀开,要不是二楼还有块“三槐书院”石牌坊,路人还真不知这是一座古书院建筑。

  踏入三槐书院,崔志民便开始捕捉书院的痕迹。他摸着门石左侧的柱础说:“门结构都保存完好!”看到墙角的“王骆共墙”小块麻石,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建筑空间,更是邻里和睦的一个见证。

  经崔志民鉴定,书院的一进有两层高但少了一个顶,且中间加建了一层。二进的房子瓦顶完好,总体格局保留完整。“只要一进加建的骑楼拆除,屋顶按二进的样貌修复,三槐书院的原貌便得以呈现。”而且与道南书院毗邻,值得保留。

  听到崔志民的解说,1953年便在此生活的78岁王女士如遇知音,连连称是。据她介绍,王氏后人以前是在三进那里拜祭祖先,可惜在“文革”中被毁了。

  老城清代书院为数不多了

  据越秀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德政中路龙虎墙,过去就是放榜的地方。因而老越秀一带,如大马站、小马站,北京路流水井等,都有很多书院。师好巷虽然不足200米,但以前就曾有不少的祠堂书院,如道南书院、郑家祠书院、三槐书院、文昌祠书院、冼劲祠书院等。

  令崔志民心痛惋惜的是:“现在大马站、小马站书院都没有了;中山四路除了万木草堂,周边的书院都拆了;北京路流水井还剩下一些。”而师好巷除了还有一些书院遗迹此前被涂鸦的“骆氏书院”矮墙,晨运广场下的那块基石(老书院的柱础)外,现在仅存的就是道南、三槐书院了。

  据崔志民介绍,过去书院的社会地位很高,学宫的屋顶可以用黄瓦来建,仅次于皇宫。书院里供奉儒学圣人孔子,宣扬尊师重道。书院的背后是古人耕读传家的文化气象。崔志民认为,老东山洋楼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都已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如今留下不多的清代书院,更显弥足珍贵。“这些历史痕迹都应该保留着,起码让后人知道这里曾经是书院密集的地方。”

  现在很多复建的历史建筑,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这些仅存的书院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比重新仿造一批有意义多了。

  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崔志民

  采写:南都记者余思毅 实习生夏嘉雯

  作者:钟锐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