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固始考察手记(摘)

2024-06-16 08:15:57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打印 字号: T|T

    6月24日星期二下午,县政协文史委黄主任、县史志办许竟成先生陪同我们考察分水亭乡的王氏遗迹,分水亭乡位于县城东稍偏北,乡政府办公楼不大,但却收拾的干干净净,楼前院内花草绿化的十分到位,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乡党委聂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情况,他曾在陈集乡任书记,对寻根文化的开发十分热心,并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情况,安排政府秘书陪同我们下去。我们先到盘龙村,在周文海家看到了他收藏的一套24本的《王氏宗谱》,周老汉今年60余岁,从其所住的土坯房,以及尚在建设中的砖房看,家境并不富裕,但对家谱的挚爱程度,令人感动。周家原始王,改姓已经5代,现有男丁200余人。谱以明代兵部尚书大献公为始祖,谱首有苏东坡的《三槐堂铭》,其王姓以周灵王之子晋为授姓始祖,至今已92代。谱书历明嘉靖三十六年、万历二十三年,清康熙三年、乾隆十七年,民国三十五年共5次续修,并于1987年续修新谱。此支王氏虽然与王审知相去稍远,但也可以得知固始的王氏来源亦较复杂。
     告别了周老汉及其乡人,我们驱车前往王家寨,这里地势低洼,到处是水塘、稻田、乡间公路不宽,但却在树丛的掩映下,尤其是挺拔的水杉,给水乡增添了更多的灵气,路上到处可见白白的鹅群,黄杂色的鸭群,尤其是以黑啄,黑爪为特色的固始鸡,在田野间觅食,还有在水塘里嘻水的水牛,欢快奔跑的小狗,给人以难得的田园风光的美的享受。在过王堂学校,同行的乡秘书介绍,这里有占地36亩的王家老祠堂,后改为文王庙,现为学校。沿着乡间公路缓行,路两旁散落着农家,农舍不大,多为新式砖瓦房,似乎没有奢华的内庭,偶见有老式的土坯房,据介绍这里均为由王堂村迁移的居民,来到路的尽头,便是四面环水的王家寨。从远处望去,似乎有些神秘感,在西下的余晖照射下,郁郁葱葱的树丛中偶尔可见残垣的墙壁,走到水塘跟前才找到了布满泥泞的与水面几乎相平的土埂,进入王家寨,到处可见已是人去屋空的土坯院落,偶尔还有几户人家,还有成片的遮天蔽日的竹林,村民们好奇地看着我们,得知来意后便自告奋勇地领着我们来到一片水面,并指着水面告诉我们那里便是王家老井,只是近日雨水大而被水面所淹没。与这里的土坯院落并不协调的是在地面的泥泞的小路上可以见到残碎的砖块,在农家的土坯房前还发现有十分规整的长方形青石条石。从我们这二天所见来看,这里农家旧居均为茅草顶土坯房,石碑也是极少见的,但这里的一切似乎可以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在竹林深处,地势较高处,村民告知,这里曾经是王家的楼台,他们当年从这里挖出不少条石和砖块。走出水围子南行,我们来到王堂桥,桥为75年修建的水泥桥。64岁的村民张贵友告诉我们,这里原为石滚上棚起的石板桥,在桥北路西,有两进院落的王家祠堂,为青砖大瓦,还有地道、民间传说王家败落,“扒了王家寨,修了庞家寨”,现在村里已没有王姓、以郭、张、胡等姓为主,而杂居。
     从许竟成先生编撰的《固始史志资料丛书(一)历史姓氏(1)》中可知,《唐书》与《五代史》均言王审知为“光州固始”人,《固始县志》记载,王审知,父恁,“世为农”,说明闽王先世世代为农,其故里应在固始农村。《奉常王氏族谱》为王审知从族兄弟王彦英的支谱,彦英“从族人潮入闽,旋携家浮海赴新罗。新罗长爱其才,父子相继执国政。彬年十八,以宾贡入太学。淳化三年壬辰(992),进士及第。“王彬,”累迁太常寺少卿“,后休官”复家于固始“,居”县东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村“。从以上史料推测,王彬“复家”,亦应为王潮、王审知之家。这里所示考察的王堂桥,即位于泉河之上。又据清嘉庆十八年(1813)“资政公重修王家桥碑记”记载,“吾高祖讳敏,旧居河西,名王家寨,遗址尚存。河之东即丘墓之所。”王家寨有王家祠堂,桥建于“家佛堂前”。另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黄岩公重修王家堂碑记”记载,“王家堂距城五十里之东乡,吾先人所建,招僧以奉香火者。庙之外为泉河故道。”从考察情况看,王家寨临于泉河之西,因此为王审知及其王氏故里,应没有问题。
     返城的路上天色已黑,我们便到乡政府就餐,虽然没有看成世界杯半决赛德国与韩国比赛的实况转播,但能亲自踏访王审知的故迹,亦深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