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为什么又叫王龟龄?

前天,有读者私信主笔一个有趣的问题:“王十朋为什么又叫王龟龄呢!有出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人的名和字的相关知识:
名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称谓符号,是家里长辈给新的家庭成员指的特定符号。据传,清末民初,琼州人为儿子取名时,还要到祠堂去禀报祖的。那时候,男子的“名”是由爷爷起的,当爹的都不一定能说得上话今日,海南部分乡村尚存此遗风。古时,儿孙不可直呼父、祖名讳。旁人在子孙跟前直呼其父、祖名讳,为大不韪。
字 即表字,又称冠字,是名之外的称谓符号。古时,二十岁称“弱冠之年”即成年,《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后来,并非都是待到行冠礼时才取字,在孩童时代就由祖、父、师代取。如:苏轼字子瞻是其父苏洵所取,王无咎字补之是其妻兄曾巩所取。“宋代还不准下社会的人取字” 〔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第28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号唐代以后,有地位的人除了名和字以外,还盛行取“号”之俗。号是人的别称,和名、字大多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名和字是父母所定,无法体现自身所得,于是达官显贵、学者文人常以自取别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旨趣、性情、癖好、专长和处境。如:宋泉州知州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

王居正,北宋画家,善画仕女,师周昉,得其闲冶之态。画迹有《调鹦鹉士女图》《绿窗焦雨图》,著录于《绘事备考》。清代也有人名王居正。
绥耀著《大宋名臣王居正>(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59页载:
宋代,名、字出自儒经者比比皆:如王居正恩师黄齐,字思贤,典出《论语·里仁第四》 “见贤思齐”;居正公挚友张九成,字子韶,典出《尚书·益稷第五》 “箫韶九成”;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字龟龄,典出 《易经·损卦》 “十朋之龟” 〔用以占卜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

《大宋名臣王居正》P159书影
张润秀著巜王十朋研究》对此亦有介绍:十朋父王辅为三个儿子取名“朋”,曰十朋、寿朋、百朋。其字曰龟龄、梦龄、昌龄,当本此。谓之结友众多且延年益寿。取十朋、龟龄为名与字者,或有其父寄托的文化学、美学意味。古人以为易数“十”是偶数,是一个大数、成数,完美之数。“十”为地数之极,大而美,既圆满又延展,具有审美的张力。古人有云:“遗以十朋之龟,贵若连城之璧。”[ 《清容居士集》卷三九《回冷教授》,四库全书本。]谓价值十朋的大龟是灵龟,是大宝,是国宝,用这样的龟进行占卜当然不会违背意愿。云云
给男孩取一个好名字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一个寓意美好、爽朗大气、独特好听的名字不仅能够代表男孩的个性和特点,还能给男孩带来好运和美好未来。
从整体来说“王十朋 ”是一个比较儒雅、有文化内涵的好名字 。
甲骨文和金文的“朋”字,看上去都像许多贝壳用线连串在一起,一共分两串,所以古人说“五贝为一系,二系为一朋”。也就是说五个贝壳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古人以“朋”作为货币单位,何以见得?古书《周易•损》中有一句:“十朋之龟。”意思是说,用十朋钱买回一只龟,就像今天说花十元钱买回一只龟一样。另外的古籍中还有“既见君子,赐我百朋”。“朋”由贝壳用线串连而成,联系紧密。正因如此,古人用“朋”字比喻,把跟从同一位老师读书,关系十分密切的同学称为“朋”。“十朋之龟”: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朋,这里与数字“十”连用,则为古代的货币单位,十枚一串的贝为一朋;一说双贝为一朋。“十朋之龟”,则为价值很高的大龟。朋之龟:龟是当时占卜的灵物。价值十串贝壳的大龟,极言可贵。
古人以龟为长寿之灵物,因以“龟龄”比喻长寿。南朝 宋 鲍照《松柏篇》:“龟龄安可获, 岱宗 限已迫。” 宋 张孝祥 《鹧鸪天·为老母寿》词:“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鬢长青。” 明 李东阳 《烧丹灶赋》:“若夫鹤算龟龄,龎眉駘背,不穷而瘥,不色而瘁,固有幽冥握其机衡,冲漠司其割制者也。”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宋代平均寿命30岁,而王十朋享年60,比别人长寿一倍,确实如其父所期望长寿龟龄矣。
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