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与朱熹交往事迹考略5

朱熹比王十朋小18岁,两人同朝为官,虽未曾见面,但互相赏识。在抗金与民本问题上两人主张一致。朱熹曾封事概言:“今日之计,不过修政事,攘夷狄。……金虏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义理明矣。”又疏言:“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恤民之本,又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出于对王十朋高风亮节的敬仰,他在乾道三年(1167)王十朋自夔州移知湖州期间,以“晚学”身份作书《与王龟龄》。犹如惊鸿一瞥,闪电一瞬,朱熹的致敬信为后人提供了二位名儒哲思融汇的宝贵信息。兹略录如此:
当是时,听于士大夫之论,听于舆人走卒之言,……已而得其为进士时所奉大对读之,已而得其在馆阁时上奏事读之,已而,得其为柱史、在台谏、迁侍郎时所论谏事读之,已而又得其为故大丞相魏国公(按,即张浚)之诔文及《楚东酬唱》等诗读之。观其立言指意,上自奏对陈说,下逮燕笑从容,盖无一言一字不出于天理人伦之大,而世俗所谓利害得丧、荣辱死生之变,一无所长于其中。读之真能使人胸中浩然,鄙吝消落,诚不自意克顽廉懦立之效乃于吾身见之。……因以书贺之。盖喜其得贤大夫(按称王十朋)事之,而自伤无状,独不得一从宾客之后,以望大君子道德之余光也。……明公之志则正矣,大矣。而熹之愚未有称明公之意也。虽然,有一于此,其惟益思砥砺,不敢废其所谓讲明体察、求仁格物之功者,使理日益明,义日益精,操而存之日益固,扩而充之日益远,则明公之赐庶乎其有以承之,而幸明公之终教之也……
朱熹是从听到朝野异口同声夸奖王十朋,又读了王十朋的《廷试策》、奏章及《楚东酬唱集》等诗作,知道他所作所为皆符合“天理人伦”,“读之真能使人胸中浩然,鄙吝消落”,于是十分仰慕,表示愿瞻望“大君子道德之余光”。且以“讲明体察、求仁格物”之意,表彰王十朋的学行,表示自己当向王十朋求教。朱熹认为:王十朋“盛德大业前定不穷,其刚健中正笃实辉光者,固无所勉强”,但百尺竿头尤可向上。最后以“狂易无取,明公其必有以裁之”作结。字里行间透露出朱熹期望王十朋理学之业有进,理学修养更上层楼,且能回归朝廷做出一番事业来。期许中不无吸纳精英以壮大理
今传《梅溪集》中未见十朋与朱熹的信函往复痕迹,殊为憾事。而终王十朋去世,两位名人无缘相见,则乃学界一大不幸。仅朱熹门人滕珙于《癸未垂拱殿奏札一》下按语中录有王十朋与朱熹书之片言残句,云:
王詹事十朋《与先生书》曰:“过玉山,邂逅侍郎汪丈,极口称道登对三札,所论天理人事,备数千言,高见远识,当于古人中求之也。”
滕珙的录存总算让后人见得有关两位“知名的士人领袖”互通信息、王十朋称赏朱熹“所论天理人事”具有“高见远识”等文字,犹可由此引发可能尚存的些许念想。
朱熹认同王十朋为理学中人。朱熹在对其门生讲学时,曾多次讲到王十朋。其中一次说:
王龟龄学也粗疏。只是他天资高,意思诚悫,表里如一,所至州郡上下皆风动。而今难得此等人!
相对于正统理学家而言,王十朋的理学思想自有“粗疏”之处,但朱熹称赞他“诚悫”,承认他“天资高”,“表里如一”,在各地官民中声誉卓著,像他这样的官员“而今难得”。他理所当然地认定王十朋是理学中人。
姜锡东、周云逸联合研究指出,王十朋之所以能够影响南宋理学家,最基本的前提是他对“理”的认识符合南宋理学体系。王十朋对宋代理学的三项基本内容——义理之学、物理之学、性命之学均有朱熹所言“意思诚悫,表里如一”的体认和论述。而其道德言行也确实践行了理学家的理学思想。与朱熹、张栻、真德秀等理学家以理学思想立身不同,王十朋以践行理学理想为旨归。王十朋是作为一位道德楷模而被南宋理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十朋的资高诚悫与理学家的天理人伦说之间,自有呼应互动之因果,“王十朋在南宋理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结 语
王十朋是儒家文化理想的身体力行者,他的忠君爱国忧民实乃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完美体现。王十朋始终是一位“批逆鳞而不恐”的“骨鲠之士”!诚如朱熹所言“在朝廷则以犯颜极谏为忠,仕州县则以勤事爱民为职,内外交修,不遗余力”。朱熹把他的品格媲美于古今以来品德高尚“公明正大”的“五君子”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
南宋朱熹是义理之学或称性理之学的集大成者,王十朋则名列“一时忠节道学之臣”的首席。明代杨慎所称:“王梅溪(十朋)、胡邦衡(铨)、王民瞻(庭珪)、任元受(尽言)、赵庄叔(逵)、张安国(孝祥)、胡仁仲(宏)、陈止斋(傅良),皆一时忠节道学之臣,鸿藻景铄之士”。
王十朋与朱熹在思想境界和治学道路方面趋同步、相呼应。王十朋的教育思想直接勾连了稍后蓬勃发展的理学家们所从事的书院教育,开始否认教育乃科举仕途的敲门砖。张栻在阐述岳麓书院的办学宗旨时说:“岂将使子群居族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词之工而已乎?盖欲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朱熹也说:“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王十朋与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学校教育不应沉溺于科举之学,颇有现代启示意义。
王十朋崇拜韩愈,对二程理学有批判有继承。相对于南宋正统理学家而言,王十朋在理学上并没有构建他自己独创的思想体系。一代理学宗师朱熹正是看重王十朋在理学上的践行实绩,要将他纳入理学队伍,为宋代理学的发展留下一段佳话。
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