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国道教研究领域的拓荒者 ——记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和道教研究专家王明

2023-03-29 12:47:58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中国道教研究领域的拓荒者
——记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和道教研究专家王明
赵顺招
      王明(1911—1992),谱名王兴椒,字则诚,别号九思,乐清蒲岐铧锹(今蒲岐镇华秋村)人,是左原王十朋27世裔孙。王明毕其一生精力研究先秦古代哲学,是国内外著名哲学史、道教研究专家,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考古所)副研究员兼学术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哲学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他由于在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道教史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批准为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勤学苦读,终有大成
      滔滔虹河,自左原淡溪蜿蜒而来,流经蒲岐注入乐清湾,汇入浩浩荡荡的东海。蒲岐之东、缑山脚下,有一个背山面海,后有群山绵延、形胜景美,前为苍海碧波、渔帆云影,风光秀丽、村风淳朴的华秋村。华秋王氏家族,山海渔盐,辛劳耕织不辍,生息繁衍乃盛,是当地闻名的书香望族。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一日,王明出生于华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王国彦,曾读私塾经年,家教严厉,遂使王明养成不好娱乐、沉静独思的习惯。王明7岁入华秋私塾,开始读书生涯,9岁转入华秋国民小学读书,诵习《蒙求》《三字经》《千家诗》《修身》《四书》等。民国二十三年(1923),12岁的王明负笈至虹桥镇沙河畔乐清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接受新式教育。 民国二十六年(1926)暑期,15岁的王明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离开家乡长途跋涉至温州就读初中和高中,初次接触城市生活。时值广东革命军北伐,政局动荡,风潮迭起,但王明注重自学,在校图书馆如饥如渴地博览群书,知识增长较快,在初中毕业考时,成绩名列榜首。进入高中学习时,他更加发愤努力,晚间熄灯后,还点膏油灯延长自学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同时这段时间,他逐渐接受了无神论等新思想。民国二十年(1931),20岁的王明奉命转学到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是年,“九·一八”事变暴发,日寇侵略东北。国难当头,王明爱国情绪激昂,参加了青年学生的抗日请愿和游行活动。
       民国二十一年(1932),王明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他广涉文史哲诸领域,稍偏于史。大学毕业论文为《先秦儒学字义考》,对考、礼等儒学范畴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得到了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文学系主任胡适的好评。学习之余,王明还在《国闻周报》《北平晨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欧阳修的治学精神》《黄梨洲的文学主张》《墨子的伦理学》《论文人无行》《落后的宋氏族》等论文。
      民国二十六年(1937),王明考取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生。是年,暴发“七·七”卢沟桥事变,王明回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寓居虹桥居士林(张云雷筹资兴建)自修攻读。民国二十八年(1939),王明远赴云南昆明,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首届研究生,导师为汤用彤、唐兰两位教授。王明在汤用彤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编纂《太平经合校》,并撰写了《太平经合校·导言》长篇论文。从此跨入道教文化的研究领域,跋涉于治学漫漫长途。他在《王明自传》中回忆道:“北京大学本科和西联联大研究所的老师为数不少,各有特点。他们之中,如胡适、钱穆、汤用彤、陈寅恪、陶希圣诸老师对我的影响比较深。此外,我还听过余嘉锡先生的目录学、黄节先生的三国曹氏父子诗、顾随先生的词选。”“陈寅恪先生住在我们工作室的隔壁房间。陈先生通晓多国文字,对佛、道两教都有湛深研究,每遇什么学术问题,朝夕求教,他无不认真解答。”“我对文史哲的兴趣较广,在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多方面接触,学术上细心咀嚼,吸收营养。这种长期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八个字:学无常师,不主一派。”“在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外,自己接触多学科。”“治学箴言是多闻阙疑。”
潜精研思,垂范后世  
     1941年,王明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以助理研究员的职称被分配到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他在《王明自传》中回忆道:抗日战争时期,史语所内迁到四川南溪李庄镇,“物质生活虽则艰苦,比如夜间点的是菜子油灯,夏天蚊子很多,屋内地砖也很潮湿,吃的也很简单,然而精力集中,工作效率比较高。”1944年,王明回老家省亲,日寇攻占乐清,县城沦陷,留家乡参加抗战宣传活动。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王明接任乐清师范学校校长,重整战后教育事业。他在《乐清师范校长任内的回忆》中写道:“县城里原来的师范校舍,经日寇盘据,尽被毁坏,十室九空。至1945年6月敌军撤退后,满目疮痍,无一完整。我就在这时接办乐清师范这个破烂不堪的摊子”。“我曾请辞校长职务,未获照准。直至一九四六年暑假,才得脱身离校,重返中央研究院,继续操学术生涯。”“一年来,为了师范,搞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幸而得到一些欣慰和乐趣的,每当在早操的广场上,在晚间灯下的自修室里,以及在我担任语文课的班上,目睹莘莘学子,那么天真烂漫,诚实朴素,勤学苦练,这是未来富有希望的种子。”在这一年时间里,王明还是剂出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在乐清印刷了《〈周易参同契〉考证》和《新易学》两本小册子。
     1946年冬,王明返回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复职。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史语所部分研究人员随迁台湾,王明回到乐清。新中国成立后,王明在新设立的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工作,1950年被选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后改名中国人民大学)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和近代史,改造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后回考古所工作并任学术秘书。1957年春,王明从考古所调到哲学所工作。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他到河南新乡七里营劳动。964-1965年,到湖北省襄阳参加农村“四清”运动。1966-1975年,学术研究停顿,先后曾集体下放到河南息县、信阳明港劳动。
      1978年,王明被选为哲学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1979年,王明正式评定职称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被聘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是国内第一个以“道家道教”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点,为哲学所和宗教所培养了两届硕士研究生,一届博士生。“文革”后中国大陆上在道家和道教文化研究领域崛起的新秀,大多沐浴过他的教泽。
王明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中央研究院、新中国成立、“十年动乱”和1979年以后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1-1949年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期间,王明的学术重点是对重要道经的训诂考据。他凭着自己深厚的历史文献学功底、娴熟的训诂考据功夫、敏锐的学术眼光,开始整理道经,“走的是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路子”。他陆续在《史语所集刊》和其他报刊上发表《黄庭经考》《论〈太平经钞〉甲部之伪》《〈周易参同契〉考证》《论老子与道教》《〈老子河上公章句〉考》《元气说》《论种民》《儒·释·道三教论报应》《论老子与道教》《曹操论》等文章。在此期间,王明还考证了早期重要道经《太平经》。他通过校对《太平经》残本和《太平经钞》及其他27种引书,加以校、补、附、存,使残缺不全的《太平经》恢复了170卷的原貌。
      第二阶段,1950-1964年,王明在考古所工作,他研究了中国古代造纸术,1955-1956年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蔡伦与中国造纸术的发明》《简和帛》《隋唐时代的造纸》等论文。1957-1959年先后发表有关董仲舒、唐甄和《易经》《阴符经》等方面的研究论文。1960年,整理《太平经合校》一书的旧稿,交付出版,为道教史和道教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这是一部具有拓荒性质的力作,是开创现代道教学的标志性成果,自问世以来始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至1962年,他与人合作的《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两汉之部、宋元明之部、清代之部先继出版。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学术研究基本停顿。那时,道教史的学术领域尚是一片不毛之地,而当时的学术气氛也使诸多学者视道教经典为禁区,但王明始终不渝钻研道教古经,筚路蓝缕,在下放河南息县、信阳明港劳动期间,没有间断过对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校释。
       第四阶段,1979-1992年,王明从哲学史研究扩展到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上,将道教史与整个文化思想史联系起来,视野更加开阔,道教研究的意义也显得更加深远。1979年,他应邀出席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第三次国际道教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中国道家到道教的演变和若干科技的关系》的学术论文。是年,《太平经合校》一书再版印刷。1980年,《抱朴子内篇校释》由中华书局出版,《抱朴子内篇》是神仙道教的代表作,王明以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十数家版本,加以校勘、标点和注释,成为该书的最佳注本和首个集校本,是研究道教史、思想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年,还发表了《论老聃》《从哲学史中理论分析谈〈老子〉研究问题》等论文。
      1981-1991年,王明先后发表了《论庄周》《论葛洪》《论陶弘景》《论〈太平经〉》《论无能子的哲学思想》《论先秦天人关系》《先秦两汉唯物主义表现形态的演变》《周初齐鲁文化路线的发展和影响》《再论齐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道教和道教文化》等28篇论文。1981年出版了《无能子校注》,1984年出版了《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1985年《抱朴子内篇校释》再版,《太平经合校》第3次印刷,1987年《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再版,1988年《抱朴子内篇校释》第3次印刷。1989年,与人合作的《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魏晋隋唐之部出版。1992年,《道教与传统文化研究》出版。
      《太平经合校》《抱朴子内篇校释》《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出版后不断再版,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
       王明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l987年12月退休,l992年3月3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他开创的道家与道教研究,对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顺招,乐清人,高级经济师,偶尔在《温州日报》《乐清日报》《东瓯》等报刊发表文史类文章。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