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胡虏不歼气不平,床头孤剑夜长鸣 ——王会宸及其《卧龙楼诗集》

2023-03-29 12:42:26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胡虏不歼气不平,床头孤剑夜长鸣
——王会宸及其《卧龙楼诗集》
赵顺招
       王会宸(1870-1922),字玉秀,号华卿,清乐清蒲岐华秋人,后寓居乐城后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明经进士(岁贡),领内阁中书衔。值清廷逼于各种压力,诏令废除科举,会宸公遂没有考取科举功名的机会。适逢黄岩王子裳按行安徽,公应邀任幕府宣赞。
《左原王氏史料集》
       华阳王氏,书香望族。王氏原籍山西并州(今太原),五代后汉天福间(947-950)从杭州迁乐清左原,七世孙有南宋温州第一个状元王十朋。据道光《乐清县志》卷八记载:王十朋次子王闻礼,以父恩监湖州乌青镇,历湖北营田官,知常州,移知德安府,改太府丞江东运判,终直秘阁。王闻礼次子王大任自左原迁居华秋,是华秋王氏始迁祖。王大任次子王持垕,为太学生时,曾率国子监、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等六馆诸君子,到宫门论宰相史嵩之主和之罪。淳祐四年(1244),中进士,初授饶州(在今江西省)教授,继入浙西帅幕,后除大理少卿,未上任病卒。会宸公为王十朋25世裔孙。
        戊戍变法,议立宪,会宸公公开表示支持和拥护。1900年5月,英国、美国、法国等八国联军对大清帝国发动了武装侵略战争,中国自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地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会宸公痛权贵之无能,愤列强之侵凌,作《剑咏》云:“胡虏不歼气不平,床头孤剑夜长鸣。何当飞向天津去,杀尽联军八国兵!”
        辛亥革命,武昌军兴,海内纷纷易帜回应。溥仪未逊国,会宸公先剪去辫子,命二个女儿不再裹足。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打着共和之旌旃,建立起地主买办阶级的反动专制统治,于是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爆发了“二次革命”,南京、上海等地急起响应,举兵讨袁。会宸公亲睹革命浪潮高涨,不由慷慨激昂,挥笔写下了《吴江旅馆伤怀》和《吴江旅次》,诗中有“谁将国事弄蹉跎?杯酒江山望里过。张禹头颅何日斩,霜天一剑白光多。”和“搀枪未扫雄心在,特向梁山砺剑铓”等句。由于国民党内部思想涣散,组织疲软,步调不一,“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从此,全国进入北洋军阀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会宸公见邦国疹瘁,政局板荡,豺狼当道,遂萌急流勇退之念,决意解组归田。
        据《左原王氏史料集》记载:会宸公“家居赋闲,足不投市廛,身不登公门,寄情山水,会宾朋知己欢聚,则行吟坐啸,以诗酒为乐。”“公善书法工词章,其晚岁纂有《卧龙楼诗集》四卷,未暇梓行,抄本藏于家,不料‘文革’中被没。”所幸《华阳王氏宗谱》卷三辑录会宸公《卧龙楼诗集》305首,以七言绝句为主。
《王氏宗谱诗集》
       会宸公一生关切国是,忧国忧民。其《磐石营看灯》诗曰:“银花火树满江城,一曲笙歌乐太平。台筑鳌山登傀儡,门开虎帐耀戎兵。六街店口连云起,百里乡心对月明。但愿狼烟消盛世,征人无复戍边营。”明洪武十九年(1386),朱元璋派汤和巡视东南沿海,二十年(1387)在磐石筑卫城。据有关志书记载:明洪武年间磐石卫有旗军5600名驻守,又有营寨烽堠彼此联络,多积柴草,如遇寇船有警,昼则举烟,夜则举火,以抗击倭寇的侵扰。后改为磐石营,设标营名色把总1名,领哨官5员,兵496名。此诗记述当时磐石沿街店铺生意繁忙和舞龙灯“鳌山”(用竹篾彩纸扎制、并用龙船花装饰的龙灯,设置许多用绸布缝制的人物)的盛况。最后两句“但愿狼烟消盛世,征人无复戍边营”借用明代抗击倭寇,意指早日击退八国联军,不再征兵戍守边营。
        会宸公交友甚广。《呈安徽观察王子裳夫子游淮海之作》其一曰:“滬口波平正晓天,角声三唱便开船。西风抛得琴书去,行李萧条只半肩。”其六曰:“六朝兴废击樽谈,花落宫廷酒未酣。五月枇杷九月橘,人生谁不忆江南。”观察是清代对道员和知府的尊称。据黄岩南城《土屿张氏宗谱》记载,王子裳(1839-1916),原名王咏霓,清黄岩县兆桥(今属椒江区洪家街道)人。光绪六年(1880)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签分河南司行走,后驻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公使随员,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任安徽凤阳知府,后相继署理太平州知府、池州知府。这两首诗是会宸公在王子裳幕府任宣赞游淮海时写的,触景生情,勾起对家乡枇杷和橘子的怀恋。
       《和福建观察吕文起夫子游雪山》其三曰:“相逢又别隔重山,流水行云点缀斑。君去闽江我皖海,西风吹断雁书还。”其四曰:“南江判事对南山,十载闽中著绩斑。正是民心怀惠日,忽然疏广赋言还。”据黄方波《于园主人吕渭英》介绍,吕文起(1855-1927),本名渭英,光绪乙酉年(1885)中举人,是清末民初温州名士、实业家。甲午年(1894),他以候选知县身份委派福建,先后任惠安、闽县、浦城等县知县,因政声卓著,又以候补知县破格提升为福防同知,再升为福州知府,后官至道台。宣统元年(1909),吕文起感到清廷日渐腐败,萌生退意,辞官回温投身实业,任温州商会总理,次年二月,购置“鸿发”小火轮,在温州城区至乐清的内港营运,开辟了温州最早的内港客货轮航线。十年后,他又成为温州新办的银行、电灯、电话等公司的股东。此两首诗是记述会宸公和吕文起两位志同道合的温州老乡相逢一起游雪山,然后吕文起要回福建,会宸公要回安徽。又说吕文起在福建为官十多年政声卓著,正是民心怀惠日,却要辞官回温。
         独在异乡为异客,自然免不了思乡之苦。会宸公写的感怀诗较多。如《临安旅怀》:“溪山雨过水涓涓,触起乡愁夜未眠。一曲铃声何处击,柔肠早断画楼前。”《峡口旅怀》:“满城风雪已残年,仰望高山思悄然。樽酒不堪纾别恨,梅花寒逼故园天。”《金陵雨花台》:“走马金陵杨柳垂,绛绡红绢惹相思。腰间纵有剑三尺,难斩牵情一缕丝。”思乡之情何等强烈!《别钱塘再渡皖江不果》:“一别钱塘我未归,计程原说到安徽。只因时作家山梦,遑问江南梁稻肥。”在梦中都想起家乡的梁稻肥。《越江旅馆伤怀》其二曰:“琴书憔悴奈愁何,一曲枉歌付逝波。雁语芦花秋信杳,青衫荒邸泪痕多。”其五曰:“旧时烟草旧时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梧叶满堦秋月白,几多乡思在杭州。”《时事咏怀,步杏桥居士胡修庭表兄原韵,时予游幕皖城》其一曰:“荆襄吴越久奔驰,功业无成鬓欲丝。杜老怀人三月暮,莱公作相十年迟。声闻鹤唳国无主,训受熊丸家有师。徒倚栏杆愁莫遣,青山白水起相思。”首联说,自己长久在安徽、浙江两地之间奔波,现在头发快要花白,但功业无成。其四曰:“华阳曾筑望江楼,笑傲烟霞仿阴侯。养虺终成山泽害,屠龙常为国家谋。王郞斫地非无意,秦宓论天自有头。一遇光昭便将相,管教兴复旧神州。”颈联对仗工整,引典恰当。“王郎斫地”出自唐代杜甫的《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一位担任司直官的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杜甫劝慰王郎不要悲哀,我会把你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你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秦宓论天”出自《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秦宓传》:秦宓任蜀汉长水校尉,以才辩著称,他回答吴国使臣张温关于“天”的询问,言之成理,对答如流。意在称赞有辩才的人。尾联说,一旦给我委以重任,管教国家复兴昌盛。
         会宸公一生漫游长江、皖江、杨子江、越江、钱塘江和瓯江,行迹遍及安徽省滁州、泗州(今凤阳)、安庆、铜陵,江苏省淮阴(属今淮安市)、吴江(属今苏州市)、金陵(今南京),江西省浔阳(今九江)、湖北省武汉、湖南省岳阳、河南省洛中(今洛阳市附近),以及浙江省杭州、临安、石浦(今象山)、定海、镇海、绍兴、玉环、海门(今椒江)、黄岩、路桥和青田等地,题泳山川名胜,佳章纷呈现。如《过东湖》:“昔年送客画桥边,桃李荫浓蔽半天。莫向风前询老柳,春来仍结故人缘。”通篇辞意畅达,不加修饰,隽永耐味。结句借不要风前去问“老柳”(冬天的柳树),托出对故人的深厚友情,顿令全诗生色。又如《黄龙寺题壁》:“山抱仙宫曲径开,门前松竹倚云栽。一湾流水绕清响,会有黄龙带雨来。”描述了四面环山抱围着古刹,曲径通幽的禅房小路,门前松竹依云而栽,一湾流水的声音如音乐清响环绕,通首白描,笔调舒畅,读之清音琅琅盈耳。
        有咏西湖二十四景诗。其中《三潭印月》:“月照三潭朗满湖,辉煌印色似图书。生能取作黄金佩,谁笑王郎不丈夫。”最后两句说,我要摘取明月当黄金玉佩,谁会因此嘲笑我不是大丈夫呢?《断桥残雪》:“湖上朝曦积雪消,残痕犹点路迢迢。莫言寒气侵衣冷,爱咏梅花过断桥。”《白堤走马》:“钱塘骑得金鞍马,路出西冷正曙天。休羡五陵贵公子,春风柳岸日扬鞭。”《柳浪闻莺》:“堤前雨过浪花浮,鸣柳莺声半带愁。闻得嘤嘤如语我,莫携柑酒踵春游。”《平湖秋月》:“红蓼白蘋总画图,亭中霜落夜啼鸟。如何一样天边月,不照空山只照湖。”《曲院风荷》:“曲院风过午正凉,游人争道芰荷香。须知丹桂临秋发,云外飘来更觉芳。”说游人都争着说荷花香,但要知道秋风起丹桂飘香更芬芳。《南屏晚钟》:“寒钟摇拽寺楼空,响彻南屏日落红。惊起卧龙舒爪指,一声长啸入云中。”这些游西湖风景诗不落俗调,皆别具思致,清浅而有腴味,耐人诵读。
        会宸公少精习经史,聪慧不凡,一生勤勉读书。《铜陵待月》:“雪霏风冽北庭寒,灯下摊书愁独看。起见高天情落落,怀归梦断玉栏杆。”《观灯有感》:“日落光寒暗漏城,西楼灯火读书声。休嫌一点丹心小,能使河山万里明。”最后两句一语双关,不要说灯心小,但能照明万里河山;不要说我力量小,但只要给我机会,能为国家太平强盛作贡献。《西冈秋读》:“买山曾筑读书堂,摊卷吟秋道味香。游与凤麟居木石,治宗孔孟乱姜黄。林幽每喜移床榻,月朗无烦蹑屋梁。问字造庐有天子,承音劝驾拜岩廊。”首联说,曾买了一块山地建起读书堂,每天看书吟诵津津有味。《赠黄塘周君维翰》其一曰:“满山楼阁上灯初,对榻依依话读书。韩柳欧苏卓千古,荒嬉最易误居诸。”最早将韩柳欧苏并提的是王十朋,他于绍兴庚午年(1150)在《读苏文》说:“唐宋文章,未可优劣。唐之韩柳,宋之欧苏,使四子并驾而争驰,未知孰先?必有能辩之者。不学文则已,学文而不韩柳欧苏是观,诵读虽博,著述虽多,未有不陋者也。”会宸公继承先辈王十朋的说法,认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被世人尊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而荒嬉最会贻误光阴。其二曰:“中山卒业拥书还,架上牙签四壁环。知道青灯勤夜读,春花秋月不相关。”最后两句说,读书不分春夏秋冬,都要勤奋苦读。
        会宸公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忧国忧民、怀乡思亲之作,他还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山水景观、人文名胜、历史掌故融为一体,写景抒情,托咏赋志。《卧龙楼诗集》里的诗抒发自然,圆融而不矫情,遣词造句并不古奥,可谓浅显易懂,多有可取之作。
 
作者简介:
         赵顺招,乐清人,高级经济师,偶尔在《温州日报》《乐清日报》《东瓯》等报刊发表文史类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