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十朋与乐清教育(二)

2022-12-14 19:53:34来源: 王炳炜 梅溪浅读

打印 字号: T|T
      县学之后王十朋又先后求学于州学和太学,其间在家门口孝感井的南面创立了梅溪书馆,具体的年份有2种说法。在1144年所作的《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中,王十朋说是当年“辟馆梅溪”,自己因“年居其先”被朋友推为老师。而在1150年所作的《大井记》中,他回忆说是1143年“辟家塾于井之南,朋友岁集焉”。同年所作的《梅溪题名赋》也说是1143年“辟馆聚徒”,当时只有10名学生,累计122人。有学者据此推断1144年是误记。但如果说1143年创办书馆,次年误记而8年后却记载准确的话,在情理上似乎说不过去。综合上述信息看,是否1143年创立的时候只称家塾,1144年才因学生大规模扩充等原因升格为书馆,当时只提书馆而后来认为有必要追溯家塾?
 
      书馆的规模不大,只有一个会趣堂和8个书斋,斋名除小成室外已不可考。学生多为成年人,以乐清本地为主,也有来自温州、台州和安徽黄山等地的。教学活动因王十朋经常赴补太学而呈现断续状态。教材不见记载,以情理及诗文揆度,并参考后来王十朋担任帝师时遗存的讲义残编来看,当以《尚书》《春秋》《论语》等经书为主,兼及子类和史类,内容很可能涉及《和韩诗》和《咏史诗》。
 
      从世俗的角度看,书馆办学是相当成功的。创办次年,40名学生中就有3人于秋季分别中乡选、国学选和同文馆选,“一时物论,咸推梅溪为盛事”。而据《乐清上下一千六百年》一书统计,至王十朋去世前,乐清建县近800年内仅16人中文科进士,梅溪书馆弟子就占了2名(万庚和宋晋之分别于1154、1163年登第)。
 
      根据有限的记载来看,书馆的活动相当丰富而且有趣:1149年三月三十日(农历,下同),因春日已尽“与同舍送春于梅溪”,28人一起朗诵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然后以年龄为序,依次认领诗中的28字,分韵作诗。1150年七月二十六日,一行12人前往梅溪以南的“巨溪”“观水”,感悟孟子所说的“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同年,学生宋孝先(即宋晋之)、李大鼎作《梅溪庚午多士赋》,将“一堂八斋六十人名字”“铺陈条列三百六十字之中”“言简意尽,有足观者”;陈元佐、万孝杰、童侃“又作《梅溪多士赋》,通前后八年间,凡一百二十人而并列之,文工而事益详”;王十朋本人则“采二赋之余意,变声律而古之,先美后规”,作《梅溪题名赋》,是一份文思并茂、兼具史料价值的珍贵同学录。1152年中秋与学生“小饮玩月”,重阳节十九人饮酒会趣堂,“坐客高歌惊四邻”……
 
      王十朋办学是为了传承自己得自古人的“遗经”和心术——梅溪野人独好古,遗经独抱期心传。他在送吴翼、万庠赴省试时,正色提醒学生不能作曲学阿世的公孙弘(公孙不用辕生言,以阿合取容,虽能褒然为举首,用布衣取封侯,君子不贵焉)。在写给表弟余璧的诗中,指出品节远比功名重要,要终身笃学力行,处于困境时学做安贫乐道的颜渊,发达了不能成为公孙弘那样的乡愿(青紫乃余事,要当知圣贤。居家务孝弟,立行防悔愆。穷当慕颜回,达勿为公孙。庶几幼所学,终身可行焉……勉哉尊所闻,慎勿学乡原)。在送别宋孝先时,他提出“文气论”,指出文章贵在气节,养浩然之气才是终生的事业,其成就远不是获取功名所能比拟的(予尝语所学,文当气为先。气治古可到,何止科第间……男儿各自勉,事业无穷年)。在《梅溪题名赋》中,他更是与所有学生相约师法伊尹和孔子,穷则独处乡间,达则兼济天下(祖伊尹畎亩之乐,振仲尼文教之鸣……穷则隐居,达斯大亨。凡百君子,毋渝此盟)。
(摄影:淡溪一小周丹丹)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