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与乐清教育(一 )

前 言
“南宋大贤”王十朋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史学家,而且在教育方面也卓然成家。他与乐清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不仅是乐清古代教育崛起的见证者,更是这一奇迹的标志性人物,还是这一奇迹的缔造者之一,可谓乐清古代教育的形象代言人。
唯凭大炉火,早晚铸颜渊
由于僻处东南沿海,远离历代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乡人又重实利而轻读书(王化诚无外,吾邦素自偏。鱼盐人竞习,刀笔世相沿。甘学樊迟稼,纷求许汜田……龙门无几到,虎榜不多联),南宋之前乐清的教育极其落后。从605年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到1112年王十朋出生,近500年内乐清在进士题名榜上竟然是一片空白。直到1118年,柳市人郑邦彦才破了天荒。
之后郑邦彦、钱尧卿及王十朋的表叔贾如规等名儒纷纷在乡兴学,同时由于宋室南渡儒家文化重心随之南移、出现“温多士,为东南最”“人物满东瓯”的可喜局面,乐清教育也因缘时会异军突起。王十朋是这一奇迹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他在1155年所作的《东平万府君行状》中记载:“宣和间(1119-1125),邑大夫兴乡校,以乡先生郑君邦彦主之。郑学术渊粹,为时名儒,从之游者以百数”。
1118年,王十朋七岁(传统算法,下同),由同乡谢姓塾师开蒙,后来他在写给谢师的孙子谢任之的诗中回忆说:“七岁吾从乃祖游,童蒙深愧未能求”。但《宋史·王十朋传》说他“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应该是小时候打下了良好基础。
1125年,贾如规创办鹿岩乡塾(在今淡溪镇贾岙村),王十朋与表兄弟数人同拜潘翼先生为师(忆昔从师学弦诵,年与贾生相伯仲)。潘翼,字雄飞,生年不详,约卒于1150年前后,原籍青田,政和末年徙居乐清,以博学多才闻名。王十朋在他教导下进步很快,在当年冬天所作的一首以大雪为题材的诗中,娴熟运用苏武牧羊、刘邦破秦等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国土沦丧的愁思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天公昨夜屑琼花,三尺深深晓更加。柳不待春先起絮,梅非因笛自飞华。牧羊大窖人何在?驻马蓝关路更赊。安得晴天开万里?行人愁思渺无涯)。清雍正年间梅溪书院山长徐炯文在《年谱》中称赞他“操笔即有忧世拯民之念”。
1131年,王十朋“弱冠从林先生师禹于金溪(招仙馆)”,与同学孙皓(子尚)、刘铨(全之)、刘镇(方叔)、季仲默(劲叟)、毛宏(叔度)、姜大吕(渭叟)、陈商霖(可叟)合称“八叟”。“金溪八叟”是极为难得的“益友”。他们以事业相期许(言志深期共致身),以诗文相唱和(诗社追随八友朋),在金溪畔、箫峰下度过了一段浪漫的青春岁月,更在后来的人生中互相砥砺、互相扶持。1134年,曾从师郑邦彦的曹逢时(梦良)也转入金溪招仙馆,与王十朋成为同学,两人曾“鼓雪棹于金溪”。
1135年,乐清县学新建落成,这是乐清教育史上的一件大喜事。王十朋参加庆典后兴奋未已,创作了五言千字排律《县学落成百韵》。诗从乐清教育落后说起,继而述说兴学的重要,赞美学舍规模与祭典场面。诗人将兴学与兴国联系起来,并结合士人科场经历,发出累次应举不第的感叹,最后道出了他辗转求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要成就功名,更要以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为榜样,铸造君子人格——唯凭大炉火,早晚铸颜渊!此诗堪称乐清教育“诗史”,王十朋诗名大振于瓯越。
教育的崛起促进了科举的成功。1142、1145、1148年,在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春闱中,“金溪八叟”中的刘铨、毛宏、刘镇相继登第。1157年,王十朋大魁天下,曹逢时同榜题名。加上二刘的亲属刘祖向、翁万春、刘立义及王十朋的学生万庚等人,南宋建都杭州不到30年内,乐清就出了11名进士。在“三年一大比”每科才录取进士三四百人的情况下,可谓一雪前耻、空前成功,用《县学落成百韵》的诗句来说,称得上“雪耻终兴越,成功必霸燕”。





(封面、制表:淡溪一小周丹丹)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