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酒,但喝不多,每次就喝2两,对身体是好事还是坏事?
目前在我国一共有两套医学体系,一种是中医医学体系,另一种就是西医医学体系,这两者有时候有一些共同之处,有时候也会有相反的观点,这也让一些普通人不知道该信哪个。
就比如在喝酒这点上来看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可以说是西医集大成的代表言论性学术杂志之一,柳叶刀的看法也代表着西医的看法。

杂志认为喝酒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即使喝一点也具有致癌性,因为酒里面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作为一种致癌因子,无论多喝少喝对身体都有害。
这个言论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自己本身就有每天喝点酒的习惯,虽然喝不多,但是喝的酒里也含有酒精,可能也会带来危险。
在这点上中医就有不同的理论
而现在很多人说的喝酒养生活血化瘀,其实就是中医上的说法。
大部分古中医医学巨著都将酒的功效定义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

《本草纲目》记载:“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驱寒,辛能发散,行气和血”。
简单来说,古代中医认为,喝酒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温效果,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平时可以适当喝酒来抵御寒冷,比如东北人、俄罗斯人因为身处高寒地区,因此就特别爱喝酒。
酒的味道又是辛辣的,辣味可以帮助身体的湿气散发,因此古人对酒的评价一直都是积极正面。
从这点来看,古人更推崇喝酒和西医理论截然相反。
古人的观点能适合现代吗?
首先大家要知道古人喝的酒跟我们现在喝的酒可大大不一样。
古人所喝的酒和现代西医所抵制的酒也是不一样。

古时候的酒被古人称为粮食精。
古时候的酒水都是通过粮食酿造出来的,属于自然蒸馏酒。
其中的化学添加物质和人工乙醇是不存在的,喝下去虽会对肝脏造成一些代谢负担,但是适当饮用并不会产生疾病隐患。
而西医现在所抵制的酒大多是人工勾兑的酒精酒。
其中的化学成分乙醇含量很高,喝起来有很辣很呛的味道,给肝脏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致癌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其次两者的用途不同。
根据古籍描述,中国古代用的酒大多在治病养生方面,这也就意味着古代酒的品种多为药酒。
既然是当药使用,肯定用量不多,而且还会与其他药物搭配在一起服用。
而现代的酒多半是一种饮食文化,存在喝酒量很多就出现了古时候乱用药的现象,对身体的伤害肯定会很大。
我们都知道吃药也会伤肝,若乱吃药对肝脏的伤害也很高,而现在人的喝酒方式对于骨髓来讲就是乱吃药,危害当然很大。
由此可见,虽然古代中医认为喝酒可以治病养生,但是古人喝的酒是纯粮食酿造的酒,而且古人用酒是用来与其他药物搭配在一起当药用的而并不是每天喝大量的酒。

01 中国人不适合喝酒,酒精对中国人的伤害更高
相信大家也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人一喝酒就脸红,其实这是亚洲人的特色。
喝酒脸红表示人体内缺少代谢乙醇的酶导致体内积累过多的乙醇,而乙醇会造成血管扩张,导致脸发红。
喝酒脸红的人是不能喝的表现,同时这类人如果经常喝酒的话,也会提高患癌的发生率。
这种基因原先为中国人所特有,后传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在中国70%的汉族人都具有这一基因,与此同时研究表明中国有近一半的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
这也意味着酒精对这类人的伤害会更高,因此才说中国人不适合喝酒,酒精对中国人的伤害会更高。

02
经常喝酒,但喝不多,每次就喝2两,对身体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小酌怡情大饮伤。
认为平时适当少喝一点酒,也能陶冶情操,还能放松身心,对身体有好处。
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篇调查文献,结果发现:即使每天只摄入25克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的增加。
患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喉癌增加43%,食道癌增加39%,慢性胰腺炎增加34%,乳腺癌增加25%,肝硬化增加1.9倍等。

喝酒致癌主要是酒中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只要含酒精,就会有致癌风险,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
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少喝有益”没有科学依据。
WHO药物滥用项目主任汉斯·厄布兰德表示,酒精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杀手,少喝有益是厂商为了牟利而采取的蛊惑手段。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致癌清单就将酒精列为了一级致癌物。
同年11月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首次发表公开言论,称酒精是恶性肿瘤重要致病因素,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ASCO同时公布了癌症来源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41% 的口腔癌,23% 的喉癌,22% 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均于饮酒相关。
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也发现,酒精引发的癌症致死占所有死亡原因中的3.5%。
从西医观点来看,只要喝酒就会对身体带来危害,不管喝多喝少都会增加患癌风险,而从中医角度来看适当喝少量的酒,还能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目前这两种观点一直备受争议。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