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访绍兴王氏眼科传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王连方

2013-05-08 06:07:11来源:2013-05-07绍兴晚报

打印 字号: T|T

      “透”过你的眼睛看懂你的“五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也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视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我们共同的愿景。然而,现实却并不如人所愿:近视、弱视困扰着青少年,干眼病、眼底血管病在青壮年中常见,而白内障、青光眼又让中老年人痛苦。得了眼病怎么办呢?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医院西医眼科接受治疗。在“越医那点事”专栏的采访中,笔者有幸认识了绍兴王氏眼科的后裔传人——王连方副主任中医师,在与他的交谈中,发现中医中药对眼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撰文 艾一

  中医治眼病古已有之

  “中医中药也能治眼病?”面对笔者的疑问,王连方直截了当地说:“能!中医眼科,是中医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眼科的历史非常古老,早在殷墟甲骨文当中,就有‘疾目’的记载,而在《神农本草经》当中,也记载了目翳、青盲、眼赤白膜等一些眼科病症,书中涉及眼科用药多达70余种。在隋唐时期中医眼科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夜盲症与白内障都有了很准确的记述,且薰洗、滴眼、钩割等多种外治法与外科手术都有运用,在《外台秘要》中则有对‘金针拨障术’治疗白内障的最早记载,并有了《龙树眼论》等眼科专著。”说起中医中药治眼病,王连方说,“中医眼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利用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体内脏腑经络的功能关系研究眼的生理、病理和眼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与预防的专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防治眼病,维护人体视觉器官的健康。”

  “你在采访中听说过‘眼科五轮’吗?”看着笔者一脸茫然的样子,王连方解释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到了宋代中医学被分为九科,其中眼科也单独成科,那时形成的“眼科五轮学说”成为重要成果。“五轮学说”是把眼比喻为轮,五轮分别属于五脏。风轮眼黑(包括角膜和虹膜)属肝脏;血轮两眼的内外眦,及其附近组织属心脏;肉轮两眼睑属脾脏;气轮眼白(包括球结膜和巩膜)属肺脏;水轮瞳仁(包括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属肾脏。中医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同样通过对脏腑的调理,也能治疗眼病。因此,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眼病诊断从整体入手

  “中医是怎样治眼病的?”笔者问。

  “中医眼科的诊断,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眼病进行诊察与判断的方法。正如《审视瑶函·弃邪归正论》所说:夫有诸中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始知何脏何腑,某经某络,所患虚实轻重,然后对症医治。”王连方继续解释道,首先应全面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广泛收集病情,然后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去伪存真,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辨清眼病的病因、病位及其病变性质等,抓住疾病的本质与主要矛盾,继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可对眼病的转归和预后作出估计。

  曾有一个绍兴斗门人,在上海打工,期间突然双眼发红、看不清东西。在上海的医院看了数次后,仍不见好转。于是回到绍兴,经朋友介绍找到王连方医生。经诊断后,发现其患有比较特殊的病毒性角膜炎,于是通过西药消炎,再加上中药方剂和针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没几天红色褪去、视力恢复正常。

  还有一个来自盛产煤的陕西大同的患者,在看到王连方撰写的治疗“眼底出血”文章,千里迢迢来到绍兴,希望能治疗其近乎失明的眼睛。王连方仔细检查后,发现其眼血管堵塞,形成与“中风”差不多的症状。由于发病有一段时间,王连方采用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终于治好了他的病。

  “其实中医治疗眼内病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疏风清热法、祛风散寒法、泻火解毒法、滋阴降火法、祛湿法本法、止血法本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益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软坚散结法、退翳明目法等等。”王连方说,“像补益肝肾法是用具有补益肝肾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肝肾亏虚证候而达到明目作用的治法。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眼病,以成年人居多。凡见眼干涩不舒,哭而无泪或冷泪长流,白睛微赤,黑睛边缘陷翳或星点云翳时隐时显,外眼端好而视物昏朦或夜视不见,而兼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夜间口干、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等,皆可用本法治疗。

  而中医眼科也可以外治,通过运用具有祛风、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瘀散结及退翳明目等各种不同作用的药物或手法,从外部直接施治于眼部。在临床应用中常与内治法密切配合,方法也有很多,包括冷敷、热敷等纯物理疗法外,还有药物配合的外治法,如用眼药水、眼药粉点眼,眼药膏涂眼,药物熏洗、外敷等,更有用器械配合的外治法,如钩割、针拨、剧、熨烙等。

  眼病成因中医有七说

  那么,眼病是如何引起的?

  “按照中医眼科的说法,主要有七方面成因。”王连方说,一是“外感六淫”,在《银海指南·六气总论》中就有这么一说:“寒、暑、燥、湿、风、火是为六气。当其位则正,过则淫,人有犯其邪者,皆能为目患。风则流泪赤肿,寒则血凝紫胀,暑则红赤昏花,湿则沿烂成癣,燥则紧涩眵结,火则红肿壅痛。”人体当正气虚弱,腠理不密时,容易感受六淫之邪。其致病途径多由肌表、口鼻人侵,或直接侵犯眼部,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二是疠气,即指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致病邪气。在《银海精微》中说:“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一人害眼传于一家,不拘大小皆传一遍”。三是“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等7种情志活动,原本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并不致病。只有当情志变化失度,如受到突然的、强烈的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时,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变为致病因素而为害于眼。四是饮食失调,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各部正常功能所必须的。但在饮食失调,影响脏腑功能失常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在眼科,常见有因饥饱失常、饮食偏嗜以及饮食不洁等方面原因致病者。五是过劳。由过劳而致眼病的因素,包括有劳力过度、劳心过度、劳目过度与房劳过度等。过劳就能伤气、伤血、伤精,使目失滋养,或由阴亏而致虚火上炎,引起眼病。常见的如近视、云雾移睛、视瞻昏渺、视直如曲、青风内障、圆翳内障、暴盲、青盲等眼疾。六是眼外伤,眼外伤指眼部由外物所致的创伤。受伤之后,除眼组织本身的创伤外,还常常招致外邪乘机入侵,引起病变。七是其他因素,包括先天、衰老、药物和全身性疾病等因素。

  当然,特别要注意预防。像青少年的近视、弱视问题,现在比较严重。这除了与学习、生活习惯有关,学习作业是不能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与饮食有关。当然,对于青少年也好,成年人也好,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视疲劳,如很多人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等,眼睛就会患上“视频终端综合病”,对于这个眼病患者,一方面要改掉不良习惯,还可以通过中药方剂、针刺等方法,疏通经络,以期达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患恶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眼科也越来越强调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王连方强调,只要一切有利于眼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我们都要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