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泉港“硬汉”——王泉生

2020-05-07 15:29:11来源: 读着 读着

打印 字号: T|T
        编者按:真人真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勤劳坚强的泉港人,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开发建设风起云涌、活力四射的南埔镇;这是一个自强不息、人生励志的故事,这是一个创业创新、敢为人先的故事。虽然较长,但是也很好看,亲们,请放下您们一切的烦恼和烦躁,请放下您们所有的无奈与疲惫,仔细地阅读吧。读完,相信一定会重燃您们生活的烈火,生命的激情!
      “我只小学毕业,才认识100多个字;平时就把这100多个字翻来搅去地用。”
      “我一生都在‘做七做八’,也没干什么大事。”
      说这两句话的王泉生。从早上9:30开始,到中午12点多,对王泉生的采访超过预定时间,却还让我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王泉生的故事从他的父亲说起。
      王泉生是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父亲也是出海捕鱼的,海边能有什么活干就干,能有什么生意做就做。然而,父亲唯一跟人不同的是,喜欢动脑筋,搞些小发明。那还是在1958年左右,父亲就发明制造了收取海带的工具,这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构件,能够海带头夹断;父亲的另一项发明是“扯棕片机”。当时,海边人跑船要棕绳,编织棕绳必须先把棕片分解成丝条状。而棕片这东西“斩不断理还乱”,这种机器用脚踩,可以手脚并用,能够顺利地把棕片打散、扯开、梳理后于了织绳;父亲的第三项发明是制造“打绳机”,安装有木柴做成的汽轮,本来要6个人完成的工作量,用这台机器只需要1个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在父亲那个年代,这些东西或许不叫发明,也没有申请什么专利,但是这些机器却很实用,有的如今还在被广泛使用。父亲曾经对儿子们说:“做事情不一定按原来的去做,有道理的,能变通的就去做。”如今,王泉生也能凭记忆画出60多年前父亲发明的机器。可以说,父亲的“发明”和教诲在小泉生的心中播下“发明”的种子。
      当年,父亲凭着他的勤奋、聪明和忠直,在乡亲的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村里邻居凡是发生纠纷,大家都要请父亲到现场站一站,也不说话,矛盾纠纷便得以化解,邻里重归和睦。然而,1967年文革开始,家里因为有海外关系,父亲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认定为“特务”。当年,王泉生小学毕业,考取了福建省惠安第六中学,成为家族第一个考取中学的人,如今他还保留着当年学生证。
    因为父亲是“特务”,所以王泉生只在中学读了三个星期便辍学回家。自己的书读不成,后来弟弟为此连高中也上不了,而父亲为此身心受到重创,整闷在家里不出门。看到家庭遭到不幸,要强的王泉生骑着一辆自行车到南埔公社、到惠安县委“革委会”反映问题,为父亲申诉。在他的努力下,1971年,父亲终于得到平反,洗去不白之冤。
王泉生初一年辍学后,15岁左右便开始了跑船、修路和造船的艰苦生活。当年,他花120元买了一架“海鸥”牌的相机,主要把看到的船型拍摄下来,回家凭借相片研究造船。春节或是空闲时间,王泉生则用这部相机为人拍摄照片赚钱。当时,冲洗照片很麻烦,要从沙格村把相底拿到南埔街找人冲洗。这时,王泉生就动起脑筋,他根据幻灯片的原理,用一种俗称为“鸭火”灯管装在四角渔灯里,四面封上白玻璃,这样不用电源就能冲洗照片。
    17岁那年,王泉生到惠安购买造船材料。在惠安县城的街道,他看到了一家店铺在生产铁皮水桶,用镀锌板圈了3圈,一只漂亮的铁皮水桶便形成了。当时,在王泉生的老家——惠北地区,只有木水桶。第一次看到人家在制造铁皮水桶,王泉生都看得入迷了,以致错过了回家的班车,当时只好在惠安留宿过夜。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回家,竟然仿照人家制造铁皮水桶的办法,自己制造了两只铁的烧水壶,换掉了老父亲整天用来烧水泡茶的土罐子。
    上世纪70年代初,王泉生在制造舢板方面有了创新,他不按当地制造舢板自下而上的常规做法,而是把舢板模型翻过来做,没想到这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样是制造两艘小舟舢板,他只要花7.5天,价钱只要22元,而别人却要用11天的时间,价钱26元。
    1982年,王泉生花一万多元购买了“沙格农渔运综合厂”,后来又投入一万多元,开始做起修船的生意。几年后,福建炼油厂在肖厝管委会建设,为王泉生的人生旅程开启了广阔的空间。
    有一次,炼油厂的一艘交通船开往湄洲岛时撞礁,推进器尾轴局部弯曲。这尾轴要7.5米长的车床才能车,不但炼油厂内部的工程公司不能修,就连周边的修理厂也不能修理。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这艘交通船又不能报废,炼油厂的领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时,王泉生的弟弟在炼油厂工作,把哥哥叫来,问是否能修。王泉生一看,爽快地答应,可以修。大家起初都不相信,后来,王泉生果然用千斤顶顶直调正的土办法,把弯曲的尾轴校正,只有三根头发丝的误差。
    还有一次,炼油厂10万吨级码头要换护舷,厦门港务公司开价格每个40万元。炼油厂领导找到王泉生,问他能不能换,要多么钱。王泉生也不知道人家的报价,干脆地回答:3万元。最后,他利用葫芦原理,用人工拉,就把护舷换好了。
    从此,王泉生的聪明能干在当地传开了,为他承接炼油厂维修业务打开了一条道路。
    1995年,王泉生把“沙格农渔运综合厂”升级为“肖厝南埔沙堤船舶修理厂”,挂靠在福建炼油厂的一家分包商——中国核23公司,成为炼油厂的配套服务单位之一。
    2002年,王泉生注册了福建迅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唯一一家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机电安装工程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单位。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此,王泉生的事业风生水起,也为他的发明创造了广阔的平台。在承接炼油厂油罐清洗业务时,王泉生看到清理工人在黑、脏差的环境中工作,艰苦不说,还有中毒的可能。于是,他萌生了发明一种机械代替人工清理油罐的想法。说到做到,王泉生立即投入了研究当中,不久就取得成果。此后,他发明创造的力量如火山爆发,发明成果层出不穷。
    2009年至2014年,公司研发中心己经完成18项技术专利创新项目,其中6项为发明知识产权项目,12项为创新型知识产权项目。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1项。
   为了简明扼要地说明几年来的发明,特用下列表格的形式来体现。
 

授权项目名称 类别 授权日期 授权号 权利人 获得
方式
1 一种新型重
力机械扳手
新型 10.8.25 ZL 2009 2 0237219.8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2 一种真空收油机 新型 10.12.15 ZL 2010 2 0221968.4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3 一种储罐清理机 新型 11.1.12 ZL 2010 2 0221984.3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4 一种油渣分离装置 新型 11.8.10 ZL 2011 2 0014181.5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5 一种油品淤渣提油干渣机 新型 12.7.25 ZL 2011 2 0513292.0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6 一种新型的无气门自吸物料输送装置 新型 12.8.29 ZL 2011 2 0501749.6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7 一种高效三液位油水自动分离设备 新型 12.10.10 ZL 2012 2 0108991.1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8 一种高压粉粹清洁机 新型 13.4.10 ZL 2012 2 0391409.7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9 一种输油臂检修特制工装机构 新型 13.3.27 ZL 2012 2 0423470.5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10 一种新型多功能机机械清理排污管道装置 新型 13.3.27 ZL 2012 2 0477673.2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11 一种安全安装更换护舷特制工装机构 新型 14.3.26 ZL 2013 2 0587755.7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12 用于清理分离釜储罐内沉渣的系统 新型 14.8.20 ZL 2014 2 0178720.2 福建省迅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自主研发
13 一种新型的无气门自吸物料输送装置 发明 14.6.18 ZL 2011 1 0400288.8 泉州市泉港迅达石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自主
研发

 
   
 
   
 
           其中,2014年,“一种油品淤渣提油干渣机”参评“中国专利奖”,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金奖之下即为优秀奖,相当于二等奖)”,这项获奖是泉港在该奖项的突破。
    2015年,王泉生的另外两项发明专利已经受理,预计将得到授权;明年,他又将有两项发明专利申报!
    最有价值的是,他目前正在集中研发的一项专利:“联合体储罐自动清理机”,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储罐、油田储罐;石油码头仓储罐;污水池、污油池等。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具有明显优势,比如与日本COW机械清洗系统,英国Willacy公司储罐清洗系统相比,具有罐渣处理效率高的特点,能够解决目前储罐机械清罐过程中的油渣转移(俗称垃圾搬家)的问题;同时,价格优势明显。公司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储罐清理设备,技术先进,性能优越,可替代进口产品,相比国内同类产品,更具有性价比优势。此外,还能解决国内外机械清洗油罐过程中,同种油品作为清洗媒介造成资源损耗和能源浪费问题。
    对相关产业辐射带动巨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完成研究后,根据市场需求调查,预计年销售量10-15套以上,销售收入8000万至1.2亿以上,利润率可达到25%以上。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储油罐的清洗业务,这个一直困扰着石化工业发展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这项技术王泉生从1999年就开始研究,历时6年还没完成。它的推出,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能有效回收有用资源,而且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跟以上王泉生获得大量发明几道同步的,相对应的,是他屡次遭受疾病摧残和面临生命危险的考验。
    1981年,就在父亲逝世的那年,王泉生患上了肝癌,肝肿大6公分。
    1991年,他又患上舌头癌。这两次癌症虽然进行了手术,但是王泉生坚持不化疗,而是自己查看药书,研究药方,坚持吃中药和草药,一年吃1400多贴的中草药。患舌头癌,他曾经一年上了四次手术台,但是为了赚钱,手术一个月后脚还肿得厉害,但是他也强忍着钻到水底安装电线杆。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终于战胜让人色变的癌症病魔。
    1992年,他在朋友家中遭受雷击,下半身失去知觉,当朋友要前去拉他救他的时候,被他大声喝住:有电,别靠近。说完,他双手朝上拉住木橼,强力上弹,脱离了危险。
    1993年,他在造船时差点被水淹死。
    1997年,他遭受车祸,脑袋破裂,对方驾车欲逃跑,他奋起拉住对方。对方不得不载他到医院就医。没想到在医院缝针时,对方竟然喊来了所谓一帮社会兄弟,想要闹事。性格火烈的王泉生怒不可遏,叫停正在给他脑袋缝针的医生,坐起来要跟对方拼命。哈,如此神勇,直让对方软了下来。
    上天好像故意要让王泉生吃尽苦头,历尽艰难。因为,他担当着人世间重大的责任,只有历经磨难,才能更好地胜任。他的生命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成就恰恰跟他的苦难成正比。
如果说,王泉生在发明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功,因为有他父亲或是家族的基因。但是,这完全不够,他还有自己成功的密码。
那就是勤奋,认真,专注,热爱学习——
    当年,为了研究造船,没有资料,他只好用墨斗有楼顶板上描线画样。后来,在海运公司上班的堂叔看到他这样好学,送了一套“万吨远洋货轮”的图纸资料给他,让他懂得看什么是水线,冲线。他自己又找来了《内河交通艇》等船舶图纸,终于学会了画船样的图。20岁时买的《模具制造工艺书》,成为他人生的第一本工具书,后来又购买了《船体制图》、《船体放样》一套4本关于船体构造的书,还有《船舶结构原理及不沉性》等书籍。由于对知识的渴望,王泉生无论走到哪,都要买书,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书籍。无论跑船、修船或是读专业书籍,王泉生都要认真地做好笔记,譬如跑船时海上的潮汐,修船的部位和原因,对专业书籍的阅读体会,等等,笔记本上都清晰无误、密密麻麻地注明着。为了治自己的病,他对医药书籍也深入研讨,研究出配方,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癌症,如今有的人癌症患者,也向他寻医问药。
    以前,王泉生都是用手画图,后来,有了电脑,用电脑画图事半功倍。而这个转换过程,有的人要好几年甚至一生都学不会,但是,王泉生只用了三个通宵的时间,就学会了电脑画图,让他的发明创造如虎添翼。
    在福建炼油厂(现为福建炼化一体化公司),王泉生拥有“土工程师”称号,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土工程师”,却取得比正经工程师,或是高级工程师多之又多、强之又强的成果。对此,某位领导曾经这样给予评价:跟真正的工程师相比,王泉生因为不受理论的束缚,所以才能取得比他们大的成果。
    他命运多舛,却自强不息,一路高歌猛进;他看似普通,却充满传奇,仿佛穿越时空而来。他硕果累累,却淡然视之,
假如说生活是一首歌,那么,王泉生的生活则是一曲雄壮的进行曲!
假如说生命是一条河,那么,王泉生的的生命恰似一段雄浑的黄河!
 

王总自学时读的书摞成了小山
王总自学读书时做的笔记密密麻麻
 
       上面这些发明证书之类的,只是王总所有证书的一小部分而已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