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附中王昱锜 · 修 已 安 人

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自己的这份珍重自持,即为“弱德”。然而君子又不可只有“弱德”,能够推己及人、润泽天下,“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责任感、使命感亦为君子所必需,这便是“群德”。君子先持弱德以修身,再秉群德以济世,大道方可行于天下,其人方可无愧于本心。弱德之道,首在自矜自持,修身自律,古今成大事者莫不如此。自矜源自内在的谦和,“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文人士大夫以理学追求内心的平静、对外的无争。亦如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追求,鲁迅“破帽遮颜过闹市”的超脱,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污浊,“弱德”仍能让人守住本心,将精力投入到“苟日新、日日新”的自我提升中,不汲汲于与外界相争,最终于道德、于学术上取得超凡的成就。但“弱德”还并非君子的最高境界,“弱德”的不争也绝不意味着无底线的退让。当人的境界足够高,他自然地会在外界投下自己的影子,去支撑、去矫正这个社会。面对天下大义,敢为天下之先,方是“群德”之始。大清强敌压境、山河易主而朝中无人之际,是左宗棠自募战士、自筹军费,“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收复新疆失地千里,保得山河无恙。左宗棠身为一介士大夫,自身的道德修为绝对可称得上达“弱德”之境。但弱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绝不止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弱德的境界足够高,便自然会达到“群德”之境。只拘泥于自我,乃小人之道,非君子之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皆齐全,才可成为君子,才可不负社会、不负家国,才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从弱德到群德的跨越,于国有惠,于己无悔。身为青年,我们的“弱德”修为也许还不够,因此要更加律己、自我提升。不过达到“群德”也并非一定要有多么高的门槛。五四运动中,正是青年学子率先发出呼声,吸引社会各界志士纷纷参与,才取得最终胜利。安身弱德,我们需不断修身,积土成山。而群德则小到随手拾起地上的纸屑的公德心,大到舍己为国、保国安民的壮举,正如王阳明所言,“人人皆可为圣贤”。保有这一份群德,我们的人生才可能有价值。君子行弱德以修身,杨群德以安人。我们追求弱德,是因为自我提升后,人方能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有能力去发扬更多的群德。修己,德之始;安人,德之终。修己安人,而后可为君子。
作者: 王昱锜,北京人大附 中高三1班
王永川(川戈)得知作者受家风祖训教育,博览群书,学习优,故推荐与之分享。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