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骄子功垂闽峤

一一概述闽王王审知治闽兴邦的伟大功绩及历史影响
陈学文
历史厚爱英贤,人民感念功臣,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固始骄子、闽峤功臣王审知弟兄,就是为历史所垂爱、人民所感念的人。
翻开新、IH《唐书》、《资治通鉴》等古代文献典籍,河南“光州固始”人、闽王王审知兄弟冶闽兴邦的辉煌业绩赫然有载,字里行间闪耀着他们治军理政、治世安邦的文韬武略之光,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之光,民为邦本的爱民之光,克己白省的清正廉明之光,礼贤下士的尊贤重才之光,善谋福祉的德政惠民之光……
唐末,朝政腐败,民生凋敝,农民起义风云激荡。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安徽寿州人王绪率农民义军玫陷光州(治所今潢川)固始东乡人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率5000乡民从义军人闽,揭开了河南“光州固始”人改写福建历史的恢弘篇章。
人闽平闽,除暴安民:据《新唐书》与《十国春秋》:王氏兄弟,本琅琊人,出身名门望族,秦将王翦34代孙。其五代祖王哗为固始令,善政多多,民爱其仁,愤晴勉留之,因迁家于此,遂世为固始人。王潮,字信臣,“沉勇有智略”;弟审邦,字次都,“喜儒术,善吏治”;审知,字信通,号详卿,状貌雄伟,方口隆准,喜读书,好骑射,常乘白马,号称“白马三郎”。其吋,“四海尽疲于征战”,“中原正苦于伤残”。审知“蓄慷慨之气,负纵横之才”,每或抚髀暗惊,弯弧自誓曰:“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生乎!”唐末,黄巢义军之寿州人王绪聚众万余,攻取光州,纳收士民,以广队伍。王潮时为固始到佐史,与弟审邦、审知,以材气知名,邑人号曰“三龙”。王绪为网络人才施计使王氏兄弟率5000乡民从军,并任王潮为军正,主禀庾。王绪率部众辗转至赣境,略浔阳、赣水;人闽地,取汀州、陷漳浦,但皆未能据之。王绪嫉妒贤能,“猜刻不仁”,军中人人自危,因而激起兵变,为部将所逼自杀,众推王潮为主,王潮治军有法,军纪严明,泉州百姓深受刺史廖彦若贪暴之害,喜闻义师南京下,奉牛酒迎潮。王潮乃此兵拔泉州,并受任刺史。“潮既得泉州,抬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之”。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潮乃以从弟彦复为都统,弟审知为都监,围攻福州。义军颇得民心,各界捐粮筹船,劳军助占。《通鉴》云:“民自请输来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诸蛮,皆以兵助潮”。景福二年(893年)五月,“潮人福州,自称留后”。“建州人徐归范以州应潮”,“汀州刺史锺全慕举籍听命,岭海间群盗二十余辈皆降溃,潮乃尽有五州之地”。乾宁初(894年),黄连洞二万蛮众围汀州,王潮遗将举行兵破之,闽地遂定。
王氏兄弟率义军南北转战,历时9年,终于平定了闽疆,统一了全闽,结束了地方割据,盗贼四起的局面。昭宗在福州建威武年,任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史、审知为副使。乾宁四年(897年)底,王潮去世,追封秦国公。开平时,为潮立庙,称曰:“水西大王”。次年,朝廷任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
治闽兴闽,造福黎民:唐前,福建经济、文化落后。及至五代、宋,却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文荟萃。尤其福州,一派盛世景象,号称“海滨邹鲁”。福建迈向文明之邦的历史大转折,始于王氏三兄弟率义军入闽,平定闽疆;其关键人物是五代时期闽国的创始人王审知。
《十国春秋.司空世家》称:审知之兄王潮(846年~898年),“志尚谦恭,誉蔼乡曲,善于和众,士多归之”。平定、统一全闽后,王潮主政十余年间,“乃创四门义学,还流亡,定租税,遣吏巡州县,劝课农桑,交好邻道,保境息民。人皆安焉。”明代河南副使、泉州人苏茂相曾赋诗赞颂王潮功绩:“声鼓中原沸似波,将军闽桥还横戈”,“事定千年无战伐,时清万户有弦歌”。
《新唐书》载:“审知仲兄审邦(858年一904年)为泉州刺史,检校司徒。器宇宏宽,仁厚爱民。流民还乡者借给牛犁,助其耕作;帮修庐舍,助其安居;修桥筑路;方便行旅;惠农惠工,奖励生产;兴办义学,授业童蒙;革新制度,移风移俗。中原动乱,公卿士人多来投奔,审邦遣子延彬设招贤院一一接纳,以礼相待。如杨承休、韩屋、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众多李唐朝廷官员、当代名士,在李唐灭亡前后举家归闽,皆受到礼遇和重用,因怀感激之情,悉习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成为王审邦治政兴邦的智囊团。审邦、审知偕处理政期间,”“铲其论弊,整其章条,三军无哗,万姓有奉”。“至则积恶者摒去,为善者获安。”王审邦协助王潮治理泉州,后其父子相继任泉州刺史,前后历44载,在泉州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光前裕后的里程碑。
王审知(860年一925年)治闽,更是勋劳卓显,因而代颂其功,史不绝书。政治上,一是尊奉中央,维护统一;一是实行“睦邻保境,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治方略,巩固边疆海防,使福建免遭战乱之灾,百姓免受繁役苛赋之苦。尤其是在“四方窃据”,民富兵强,左右纷纷劝其称帝时,他力排众议,拒不称帝,始终不渝地坚持“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开天子”。真心实意地尊奉拥有中央政权的唐王朝和后梁王朝,“致君愈勤,述职无怠。万里输贡,川陆不系其赊;一心尊戴,风雨不改其志”。同时整顿吏治,广纳贤才,以巩固政权。在福州、泉州等地设“招贤馆”,接纳中原各地避乱的知识分子,或委重任,或作幕僚,或使以执教。在其当政的30余年里,正置群雄纷争、武力割据的五代十国初期。而福建从未对外邦用兵,也未受外邦侵扰,境内一片升平,成为全国最为安宁的地区。经济上,重视和鼓励发展生产。比如,劝农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亲自主持兴建或扩建了福清、长乐沿海大堤,泉州6里陂、9溪18坝,连江东湖,晋江40余华里灌渠,疏浚了受益幅员可达25平方公里的福州西湖等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同时围海造田,扩大耕地。在平原推广双季稻;在武夷山区开垦茶园,种植茶树;因地制宜发展纺织、陶瓷、冶金、铸造等工业生产.在传播中原文明上,倡导文教,兴办学堂,培养人才,教化黎民,达到了府有府学业,县有县学,乡间有私塾。迨至宋代,闽省已成文风昌盛之地,才俊辈出之乡,状元亚魁、进士及第超于中原,名臣贤相、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十国春秋》称:此乃审知兴教之功也。在发展商业和海外贸易上,免除杂税,奖励通商。躬身踏察海湾,修建码头,辟建港口。疏通闽江水道,扩展福州城区。福州、泉州由此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港口。海上航线北至新罗(今朝鲜),南至南海诸岛,以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区。泉州城市规模也一再扩大,吸引很多阿拉商人和伊斯兰教徒来此经商或定居。到宋、元时代,泉州成为亚历山在港齐名的世界一流大港。活跃的海外贸易,为福建经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
审知弟兄理政兴闽,福泽闽邦:使“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一年而足食足兵,再岁而知礼知义。方隅之内,仰止攸同”,“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版图既倍”。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对王审知治闽“用仁信以御下,行慈惠以恤民”,宾贤礼士,节俭白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息兵养民等多有记述,评价甚高。如称颂审知“常衣袖 绔败,乃取酢袋而补之”。一次,有使者献一玩物,审知自掷于地,谓左右曰:“好奇尚异,乃奢侈之本”。据《十国春秋》载:钱昱《忠懿王庙》碑文,盛赞王审知当政治闽有“五善”:“外涵大度,内用小心,慎刑既及时雨于精详,举事悉从于简略,犯则不赦,令比秋霜之严;恩本无私,惠如冬日之暖。惟民教化,吏以法绳”,此可称善为政。“非常正词不入于聪,非公事不宣于口,居无声色之乐,平生以礼义自守。念十家之产者,躬行节俭……”此可称善立身。“兴崇儒道,好尚文艺,建学校以训诲”,“独振古风,郁更旧俗”,此可称善教化。“怀尊贤之志,宏爱客之道,四方名士,万里咸来”,此可称善招纳。“尊天事地,奉道飨神”,“事非为已,愿乃庇民”。“三十年间,境宴然”,此可称善谋福。“功惟理乱,志在尽忠;安不忘危,常为持险之诫;小当事大,罔违与国之道……”,此可称善守位。王审知“传册封者四五世,遗爱铭于人口,忠节出于国史。臣子之盛,不亦大乎!”
天复元年(901年),昭宗封王审知为琅琊王。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闽国正式建立。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病殁,皇上赐谥忠懿。后人为纪念闽王的功德,将他生前的宅第改建成闽王祠,祠前立有功德碑一一唐《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碑文记述了王审知家世及其生平事迹。祠内供有王审知塑像,祠堂门额上悬挂着一块四宇镏金大匾,“功垂闽峤”。建于泉州市的“五代闽国三王文物古迹陈列馆”,向海内外观瞻者集中展示了三王家史、生平和开闽业绩。廊柱上赫然写着这样的楹联:“太原望族源三晋,固始义军靖八闽”,“望出太原立德千载,支分固始流徽八闽”。
一千多年前,王审知兄弟率领“光州固始”籍18姓将领、50余姓义军挥师南下,拜剑开疆,一统全闽。用中原河洛文化、农耕文明和“修齐治平”的仁风德政与治世方略,改写了福建这一乱世蛮荒之域军阀割据、流民塞道路的历史,开创了闽地历史新纪元。使之成为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文风蜚声四海的“海滨邹鲁”。时至今日,福建人恥至台湾人民,依然还在享受着王审知兄弟励精图治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用不同方式,追思他们的业绩,缅怀他们的功德,弘扬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历世不辍。在一街一巷都铭记着王审知兄弟丰功传绩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市区,安放有闽王塑像,供市民和海内外游人瞻仰;市哎内古老的闽南王宅第,业经修缮,兼作王审知纪念馆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座落于惠安盘龙山、泉州皇绩山和福州莲花山的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墓园,受到国家和民间极为妥善的保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闽台和海外王氏族亲、义军后裔和各界人士前来扫墓凭吊,祭奠英灵。据福建新闻网消息,2008年9月12日,应金门王氏宗亲的盛情邀请,闽王王审知金身塑像在以王大盛先生为团长的福州王氏宗亲访问团78位成员护送下,由厦门直赴金门金门巡安。台湾知名政要王金平、金门县长李炷烽率一千多暈门王氏族人和各界人士,以样狮献瑞、鼓吹吉乐,神舆旌旗等五个规模庞大的“阵头”迎驾,向闽王金身敬献金牌,并依照唐礼古制举行盛大仪式,共祭闽王。另据闽台王审知研究会王衍前副会长提供的消息:时隔百日,由台北、澎湖、金门、马祖150位王氏族人组成的祭祖恳亲团,于同年4月18日启程。唐装盛仪,回访大陆,与当地王氏宗亲2000余众欢聚于福州郊区莲花山下的王审知陵园,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由此可见,闽台人民对闽王王审知有着共同无比爱戴之情。
在闽王故里一一河南固始县,乡亲们十分怀念,敬仰三位中原骄子,治闽功臣,特意在县城命名一条王审知大道,以表永志纪念。位于该县分水亭乡王堂村毁于战乱的闽王祖宅,在县、乡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复建规划已经出台,吁请闽台同胞、海外侨胞慷慨资助,共襄盛举。工程告竣后,将作为“三王“开闽事迹展馆、豫闽台同胞恳亲会馆和文化交流场馆对外开放。这正是闽台港澳和旅居东南亚及欧美等地的王氏族亲、“义军”后人的一致心愿,共同期盼。近30年来,他们或规模组团,或三五结伴,专程赴固始寻根访亲,观光考察,身在异乡,情系祖地……据悉,由固始籍忧伤者执笔,旨在再现开闽历史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已经完成首稿,波澜壮阔的开闽历史画卷,不久将在荧屏上展开。
王审知兄弟以实现国家富强统一、社会和谐安定、民族团结幸福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煌煌大节,耿耿丹心,天地可鉴,河山为证。他们堪称古代治世理政、构建和谐的一面旗帜,一意味教材。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新、ill{唐书》、《资治通鉴》、《十国春秋》、《闽国史汇》、《八闽之根》、《开闽文化》等。
(作者系固始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审知研究会顾问、固始县原政协副主席)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