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桥王庵岭之名的由来,原来和闽王王审知的后裔有关
院桥“王庵岭”位于东家沨(今东家峰)至潘家岙的小山岭,20世纪70年代前仍是潘家岙、对岙两村群众到院桥集市必经之通道。
据清乾隆二十八年《黄岩花厅王氏宗谱》载:“南隅王氏宋忠懿王后,自二世祖屏南公为台教谕,始迁黄岩。”又据清光绪十六年《黄岩花厅王氏宗谱》载:“南隅王氏乃闽王王审知之后,至十世孙讳裕者为台郡教谕,相土饶美,遂卜居于黄岩州东禅桥转徙州前岩魁坊而居。”

又载有:“甲申岁(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予往东家沨扫墓,听人谈王庵杨梅之胜。”据福建《忠懿王氏族谱》载:“开闽王氏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是琅琊王氏一大分支。”
《新唐书》卷190载:“王审知有王潮,审邦三兄弟,气度非凡,才华横溢,在固始一带颇富盛名,乡人号称‘王家三龙’。唐僖宗时,黄巢起义爆发,光启元年(885)进入闽南,光启二年(886)丙午岁王潮(846~897)官拜泉州刺史,开闽伟业虽始于王潮,但却成于其弟王审知。”

王审知(?-925),字信通,是王潮的三弟,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因常骑白马作战,军中美称为“白马三郎”,因他在统一全闽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所以王潮在唐昭宗乾宁五年(897)去世时,便舍二弟而立三弟,舍其子而立三弟,命审知继任为威武军节度使,审知初欲让位给二兄审邦,但被二兄拒绝。
审知继位后,被唐王朝加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保、封琅琊王。后来,唐王朝灭亡,朱温建立梁朝(后梁),开平三年(909)四月,梁太祖朱温加拜审知为中书令,并册封为闽王,此即“开闽王”的由来。

当时,中原大地群雄割据称帝,王审知直至后唐同光三年(925)去世,一直尊奉中原王朝正朔,未曾称帝。在审知统治福建的30年间,他自奉俭约、为政以德、与民休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修筑道路、访求民隐、兴利除弊、深得民心。
因而在五代前期30年间,中原各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而东海海陬蛮荒之地的福建却一派升平景象。审知还屈尊求贤、广揽人才、四门兴学、兴办教育,不但开启了闽地文明,而且吸引了大批中原名流学者来投,导致当时八闽文学之盛,为五代十国之冠,闽地蛮荒经审知的开发,变成了“海滨邹鲁”。
由于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被尊为“开闽之一”。他去世后,被谥为忠懿。后来其长子延翰建号称天子,正式建立闽国,追谥父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由于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被尊为“开闽之一”。他去世后,被谥为忠懿。后来其长子延翰建号称天子,正式建立闽国,追谥父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尽管审知生前未做皇帝,但死后不久却被追奉为五代闽国的开国皇帝。到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十分敬仰闽王审知的德政,遂于开宝七年(974)下诏重修忠懿王祠,并御笔亲题“八闽人祖”四字庙额。此后,民众视之如神,审知在东南闽台地区影响极大。
王审知共有十二子,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到开运三年(946)间,有子孙五人相继嗣位称王称帝,众多儿子非但没能光大父业,反而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再加上闽通文四年(938)和永隆六年(944)两次朱文进、连重遇的血腥兵变,以及南唐的灭殷战争。

审知的大部分子孙都在内乱外争中被杀掉,剩下的王氏子弟犹如惊弓之鸟,纷纷改名换姓,因而形成后世东南沿海地区“王、游、沈、叶是一家”之说,以避这场劫难:独有十一子殷帝王延政一支后裔幸免于难,开运三年(946)殷帝延政亡国降南唐后,被南唐李景强迫徙族于金陵(今南京)降封为鄱阳王。
王延政生有三子:继勋、继元、继重;长子继勋有子三:能、勤、俭:王能生二子:守、信,后裔分居宁海车溪;守一,其后派居浙江嘉湖。
王俭留居金陵;王勤生一子王远庵(又名王庵),传五代至屏南公王裕为台郡教谕,从鄞县始迁黄岩州东禅桥后转徙州前岩魁坊而居,王裕为黄岩花厅王氏始迁祖,花厅王氏的墓地在院桥东家沨(今东家峰)的后山上,为祀先祖王庵,故名“王庵岭”,现东家峰王氏亦是王庵之后裔。
|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漳州王姓源流
- · 安溪王氏源流
- · 广东湛江盈河王氏始祖積翁公与世系图
- · 开闽王氏的主要分支
- · 福州王姓源流
- · 开闽王氏的主要分支(续二)
- · 福安王氏的分布
- · 潮汕王氏源流
- · 三明王姓源流
- · 漳州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