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厉害!这位福清哥的建议书,让国家很重视!

2018-10-06 09:29:06来源:【公众号】福清哥

打印 字号: T|T
    福清人杰地灵
    不少福清哥的名声传遍海内外,
    今天小编介绍的这位牛人
    他与“数字”结下了情缘
    他就是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很多事,一旦选择了,就是需要投入一生的情怀和精力。从1984年已经36岁却毅然决然地决定出国留学的王钦敏,到1999年放弃高薪工作同样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怀抱的王钦敏,他的道路始终选择在数字化领域。他的出国留学和回国发展,奠定了他与“数字”的无限情缘。
    缘起“数字地球”
    1998年,国际上开始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时间国内外都兴起了对数字地球的探讨和实践。对于研究“数字地球”的王钦敏来说,他深刻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对“数字地球”在中国这一广阔天地的发展满怀热情和希望.
    说干就干,刚刚回国的王钦敏便一鼓作气创办了福州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万事开头难”,当时只有屈指可数的5个成员。“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陡峭山路可攀登”,王钦敏便是这样勇于攀登的人。他的倾情投入、认真钻研,使得寥寥数人的研究所在短短几年发展成了如今的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现今已成为“数字福建”的技术支撑单位、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联合开放实验室,成为空间信息技术与主流IT技术紧密结合、面向电子政务、资源与环境领域信息化的创新基地,也是卫星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数字区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缘结“数字福建”
    “当时对数字地球的研究重点是资源、环境的监测、评估,还有城市建设”,“但是我当时有一个感觉,就是对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抱着对福建省信息化的憧憬,王钦敏在2000年国庆之前向时任省长的习近平递交了用“数字地球”模式来建设“数字福建”的建议书。习近平对这一建议书极为重视,作出了整整一张纸的重要批示,着重强调“建设‘数字福建’意义重大,省政府应全力支持”。
    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担任“数字福建”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的王钦敏积极投入到了“数字福建”的建设中。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指导思想。十几年来,福建的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这一方略,信息化的步伐可持续不折腾地稳健推进。
    “数字福建”发展至今,信息化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信息化政策环境指数、信息便民惠民指数高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36%,基本形成处处相连、物物相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数字福建”的提出,到如今“数字福建”成果斐然,十八年以来,王钦敏秉持“初心不改,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顶层设计和系统工程相结合,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把关作用”的信息化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框架,有效保障了数字福建建设的可持续、不折腾、能升级、有沉淀。对于这十八年,王钦敏感慨良多地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
    “数字福建形成的‘统一领导、统一路径、统筹协调、系统开发’建设模式,是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这样的战略决策和顶层设计,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依然要遵循的理念”。在2018年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数字福建被认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重要实践起点,与会嘉宾高度评价说“数字福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宝贵经验”。
    缘聚“数字中国”
    200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创造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数字福建建设目标,开创了数字省域建设的范例。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把“数字中国”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2018年4月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应运而生,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可谓一脉相承。
    “‘数字中国’是以中国为对象的国家信息化体系,是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为对象,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为引领,以信息资源为核心要素的国家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这是王钦敏对“数字中国”建设的理解。
    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王钦敏对数字化建设的热情不减。在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峰会上,王钦敏发表了自己对“数字中国”三点期望:
    1
    是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数字中国”建设保持正确方向;
    2
    是始终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意义;
    3
    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国民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服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通过统筹推进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数字文化、智慧社会和数字生态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在可以说是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还有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在这种环境下来建设新时代的数字中国正当其时”,在王钦敏看来,“数字福建”需要始终坚持下去,“数字中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在“数字”这条路上,王钦敏从学者到专家,从钻研者到建设者,他初心不变、情怀依旧;从“数字地球”研究到“数字福建”实践,再到“数字中国”建设,王钦敏的“数字”情缘,缘起不灭。
    相关链接:人物对话
    问:当年,您提出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的时候,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建议书?
    王钦敏:2000年的时候,国家开始做十五规划,福建省也在做十五规划。因为我的背景是搞数字地球出身的。所以对数字地球当时的概念重点是,国内外都有这样。就是针对资源、环境的监测、评估,还有城市建设。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们都在讲信息化,信息化的概念大家普遍接受,但是对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感觉。信息化的核心是,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升值,怎么样把数据资源给盘活?搞信息化的时候,大家主要考虑的是网络带宽有多长,有多少新公里,电视接入有多少,电话有多少部,这个是硬件方面。数据内容方面还有数据的质量,这个还不够重视。所以当时我就提出数字福建,给总书记写了一个数字福建的建议书。
    问:那么针对这个建议书,习总书记当时有什么指示?
    王钦敏:我记得是国庆之前写的,就交给他(习近平)。到了10月12日,总书记就作了一个,整整一张纸的批复,非常细。他谈到的重点是一下子就定位到建设“数字福建”意义重大。再一个表态,省政府要(全力)支持。第三个,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高度重视人的作用。所以他在里面写到要“科教兴省”。通过科教兴省这个战略,来抓科技制高点,再一个他抓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成立数字福建领导小组,他(习近平)当组长。同时要注意发挥人才的作用,就是要依靠省内的人才,另外要善借外力。10月27日,省委全会就把建设“数字福建”写入了福建省十五规划的纲要建议,做出了目标定位。一个是国民和社会信息化作为目标,第二个是以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作为主要内容来建设“数字福建”。所以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现在想起来也十七八年了。(“数字福建”建设)整个指导思想没有变。我一直认为这个指导思想,是“数字福建”的顶层设计。
    问:您觉得“数字福建”最大的亮点和意义是什么?
    王钦敏:工信部曾经在2012年(6年前)到福建做一个调研,专题调研“数字福建”建设。他们有一个调研报告,我想是比较客观的总结了福建的六个“率先”。第一个方面就是福建省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省级电子政务项目,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模式的省份。第二个就是全国第一个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体系,2002年就把整个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弄起来。第三个是全国第一个建成电子信息政务共享平台。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基于分布数据库的)政务云平台。第四个是全国第一个完成了省级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录体系。目录体系能让人家,能看到你橱窗里有什么东西,才可以来谈数据(实现协同共享)。第五个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了省级的医疗保险联网和医院的联网。第六个是第一个建成了包括网络监控、密钥和身份认证安全备份的很好的系统工程。等于信息安全方面,我们有巡逻的、有门卫的,有保险箱。所以工信部的评价报告里面,讲到一句话,“十余年不折腾,一张蓝图有共识、有统筹。”所以这个共识不是很容易的。
    问:“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对“数字福建”建设来说是重大机遇。福建未来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钦敏:数字中国第一次会议在福建开,而且有八个分论坛,总体来说对数字福建的亮点、经验,我是觉得这一方面还是有推广意义的。我觉得“数字中国”建设应该来说在我的理解来看,它还是以数据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的信息化工程,要与中国的信息化、现代化划等号。现在可以说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还有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在这种环境下来建设新时代的数字中国应当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