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江西王雄文·呼吁为王莽皇帝正名

2018-09-06 17:06:48来源: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研究员王雄文

打印 字号: T|T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和炎帝神农氏时期算起约有五千年。接下来:尧、舜、禹,据说:他们都是部落联盟长,率领黎民百姓一起劳作,没有帝王特权。此前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禹破坏了禅让制,传位其子启,从此进入了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再往下的主要一统朝代19次更迭(含并列),即: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共和国。
 
     一、中国改朝换代概况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历史规律来看:灭亡前后,群雄四起,逐鹿天下,夺取皇权,终有一人统一天下。此为“分久必合”。
 
     天下统一后,历朝历代,无论何人统治,都有最繁华兴盛的时代,也终有灭亡之时。此为“合久必分”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它否定了历史是向前推进的趋势……。
 
     但我之所以相信这句话,是出于另外一个角度的观察,那就是:推翻前朝者,多数是前朝有实力的文武大臣,也有受排挤受迫害受压迫的各种人士,他们在夺取政权之前是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是想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办好事,是革命的。或为展示人生价值或图荣华富贵。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会努力去发展生产巩固政权。但是,变成统治者的部分人,贪图享乐蔓延严重腐败,丧失民心不思悔改,而不可救药时,就将出现一次次改朝换代。
 
      其四大原因:第一内乱;第二割据;第三起义;第四边患。这是导致亡国的主要隐患。从秦朝到清朝,我国改朝换代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毕两种,即清朝史学家赵翼所说:“古来只有征诛、禅让二局”。我理解:所谓征诛,就是武装夺取政权。所谓禅让,就是体面夺取政权,就是实质的篡位。篡位与禅让的区别,一般来说,成功篡位便是禅让。禅让往往是形势所迫。我认为改朝换代,还有高层发生的宫廷政变和议会选举两种,议会选举,牌打得最精的便是赢家。
 
     禅让(shàn ràng),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同时传了尧舜,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舜相传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先不说老子、庄子等古代圣人对禅让有微词,暂且认为这段禅让是仁人让贤的真实体现。尤其后来的禅让,普遍质疑是权力的游戏。
 
      余浅悟字典“篡”字【释义】非法夺取。原指臣子夺取皇位,现指用阴谋夺取地位或权力:篡位(篡权)。封建章法视皇子皇孙承袭先皇皇位为合法。大臣谋皇位为乱臣贼子。为了不被后人唾骂,用“禅让”掩盖。抽去明确的封建定义,去衡量“非法”、“阴谋”’难免存在争议。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明主地推选,不是个人权利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思想。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生产。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可能是一个千古骗局。主张禅让说法的,主要是后世的儒家学者,最早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尚书》。对“禅让”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有《韩非子》和《竹书纪年》。《韩非子·说疑》中记载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竹书纪年》中说: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尧舜时代以前已形成子传父业的传统,不可能到了尧舜突然来个“禅让”。若上述事实成立,就只能把禅让看做既要当被婊子,又要立牌坊的遮羞布。
 
      征诛或称武装夺取政权,就是操家伙把统治者赶下台。举两例加深理解:“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结果以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失利而结束。其意义是“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联合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二、王莽生平事绩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衍功侯王光之叔,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归于失败。
 
       三、建议废除双轨制结论,秉公为王莽正名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事实上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并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种种行径,更被视为王莽作为“逆臣贼子”的理据,如他杀了汉平帝而立了孺子婴为皇帝。
    近人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但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所以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事事复古,脱离现实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则指出,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国大历史》里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以上余搜罗到了古代、近代、现代部分著名史学家的论述,深有感触,敝人也来说几句:
 
      1、对王莽要历史辩证评价。
 
      2、必须跳出《汉书》等官史“逆臣贼子”的封建历史观。
 
      3、平等对待历史人物,不要继续搞双轨制结论。
 
      本文着重对后者阐述如下:无论国内外任何领域,都不能搞双轨制,只要搞了双轨制,就不存在公平、公正、公道、公约。特朗普主政下的美国,对世界秩序、贸易规则,大搞双轨制,称王霸道,造成天下大乱,不义之财吸进了山姆大叔的腰包。
 
      我国工资和养老金的双轨制,进一步扩大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贫富悬殊。要知道物价上涨是不论那路人群的。企业人提起菜篮子,就困惑:同是国人为何不能享受同等待遇。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搞双轨制,更不能用马列主义标准,去要求几千年以前的人。否则,就将面目全非成了“乱臣贼子”。岂不有失公道。纵观历史以禅让名义登上皇位的大有人在,略举几例:
 
      1、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
 
      2、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公元907年3月,朱全忠接受了唐皇李柷的禅让。4月,朱全忠登基,改年号开平,国号梁。
 
     4、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959—960年在位),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
 
     赵匡胤一伙通过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抢得玉玺而皇袍加身。同样都是接受禅让,为什么曹丕、赵匡胤等是正统,而王莽却成了篡位呢?就说不是禅让、是武装暴动,几百号人都可以造反当皇帝,凭什么王莽就不可以当!难道只有皇子皇孙继承皇位才算正统,那是老掉牙的腐朽封建历史观,我们可不能跟着封建卫道士同唱一个调。
 
      老朽呼吁专家学者和广大王氏文化研究爱好者们,深入开展王莽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通过探索分析切磋交流,甄别匡正,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人非圣贤,王莽同样也有缺点错误。但瑕不掩瑜,史实证明:王莽是一位封建主义所不容的先驱社会主义者、政治改革家、经济改革家,身先士卒勤政爱民的民选皇帝。所以必须得到正名。
 
          本文由世界王氏网网编上传并发布,世界王氏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世界王氏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