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千年银杏树下话大崂

2017-10-09 11:25:43来源:青岛早报

打印 字号: T|T

 “四月樱桃红满市”,提起大崂社区,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计是这里1200多亩的樱桃园,已经举办了22届的北宅樱桃节就发源于大崂社区。其实,大崂社区除了是著名的水果之村外,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村子里那棵千年银杏树,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者。
  最早“占山户”已有千年历史
  大崂社区坐落于三标山支脉与石门山支脉之间,白沙河上游。高山四周,清溪环曲。公路四通八达,北九水公路,贾汉公路,南王公路和滨海大道贯穿整个村子,东西南北交会于社区东面。2008年底统计,全社区共有309户,981人,占地180亩。
  大崂社区地处崂山深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秀丽。大崂樱桃谷负责人王德东也是《大崂村志》主编,他告诉记者,大崂村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王氏始祖由即墨迁徙到此立村。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他们发现1936年的《王氏族谱》上的《谱序》说先祖是从即墨来的,而《王氏族谱》的“跋”上说他们的先祖是从云南迁徙到此立村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2007年,社区专门安排王德东等4人赶到了山西洪桐的大榆树、天津、即墨等地考察当地的王氏族谱,历时近一个月时间,最终在即墨找到了线索,确定他们的先祖是从即墨迁徙到大崂的。
  至于村名的由来,《大崂村志》主笔王治清说,大崂王氏始祖仁、义、礼三兄弟在北宋开宝年间(968到975年)由即墨携带眷属来大劳(崂)山里,最终选择了这处高冈四围,清溪环曲的雄观之地,最后临水立村创业。 “当时立村的时候,只有王氏一族为占山户,因为来得比较早,占的地域很大,再加上人丁兴旺,又是崂山里最大村,故取名大崂村。”此外,还有一个传说是一对凤凰飞到崂山,在天空盘旋很长时间,后来飞到大崂村上空,见到南北两列青山之间有一开阔平地,清澈的白沙河水自东向西流过,觉得此处乃是一处风水宝地,于是飞落下来。因此大崂村又名大落村。
  刚进大崂社区,老远就能看到高耸冲天、树冠如伞的银杏树,王德东说,此前有位专家根据年轮考证,这株银杏树已经上千年了。银杏树在一家农户的后院,树干粗大需要4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围起来。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这株银杏树长势良好,每年都要结大量的白果。《大崂村志》记载,大崂立村后,在村北建一道观玄帝庙以镇之,并植有银杏树,未纪其年。由于山洪河道逐年拓宽,村庄北移,王氏先祖将庙东移,而这株银杏就留在了这里。
  神清宫和大崂草堂的故事
  大崂社区跟道家很有渊源。立村之初建立的玄帝庙,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个玄帝庙在元朝延佑年间迁到村东二里许重建玄帝庙,建成后以村名命名“大崂观”,并立石碑记载。历史上,大崂观属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为八大道观之首,盛极一时。如今,人们可以到卧龙社区的远洋山庄,探究大崂观遗址,还能见到一块盘龙碑首。
  大崂社区还有神清宫、十方神清庵遗址。神清宫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建正殿三清殿3间,后为玉皇殿,属全真道华山派。“神清宫的由来还有个传说,当时村里准备在南山头建设宫殿,石料、木料都堆放在山上,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看,这些物料竟然被挪到北山头,人们认为是神仙施法,所以就有了‘神请宫’的说法,后来慢慢地改成了‘神清宫’。”王治清说,相传,在神清宫东边下有一洞,名“长春洞”,邱长春曾栖于此,而得名。十方神清庵位于大崂北山,在三标山山脉、宝字顶山下。现存遗址占地约3000平方米,在中心位置的左前方大石上有“十方神清庵”石刻,在右边有石制拴马桩一个,前方有石臼一个,后面有石碾一台。周边有建庵时种植的石竹子近2亩,至今仍生长繁茂。在右下方有古时留下的驿站痕迹。关于该庵建何年,又毁于何时,尚无文字记载。但在大崂村历代有“先有神清庵,后有神清宫”的传说。因此处北山顶,是雷击易发处,1961年和1999年又遭两次雷击,都引起不同程度的泥石流。此处又是大崂村西湾沟的沟水系的源头,推测此庵毁于山洪泥石流。
  大崂社区的文化气息浓厚。王治清介绍,在清代,这里建有“大劳草堂”,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与华阳书院、康成书院、劳山书院(石屋书院)等齐名。周至元《游崂指南》载:“小赤壁东二里至大劳村,村故有大劳草堂,为邑人张铪所筑,今废。 ”张铪,原名张鹤,清乾隆三十五年举人,为人才高气卓、俯视一切,曾在福建任县令。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5月,张铪游崂山,被九水仙境深深吸引,写下了长达360字的五言古诗《九水纪游》。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张铪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大崂村买地五亩,伐树整地,历时两个月,于十月建成草庐,因山村而得名“大劳草堂”。张鹤居此处后,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在他的《大劳山房遗集》中,留有不少赞美北九水的诗文。
  景美人美明天更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大崂村山势陡峭,连绵起伏,周围有很多自然景观。如后望涧有饽饽石屋、台子窑、圈牛场、鳖石顶、鹰婆子顶等。最著名的是鳖石顶,它是这一带最高峰上的一块大石崮,由岩石自然堆积起来形状似鳖。王德东说,晴天时站在顶上能看到胶州一带,从胶州也能看到这里。
  在大崂社区里有3株樱桃老树,有300多年历史了,社区安排专人来看护。在大崂,每一个居民都有樱桃情结,小小的樱桃让这个老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德东最有感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里有30多亩樱桃,虽然产量不错,但是每斤才两元钱,樱桃好吃不好卖。 “1995年,我们村两委提出了办樱桃会的办法,想把市民请到果园里吃樱桃。”
  “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定价,就采摘樱桃清点数量,发现一斤樱桃有360到400颗,最后经过市物价局的审核,大崂社区将樱桃会门票定在15元。 ”1996年,王德东带人到了栈桥,散发自己设计的宣传卡片,1996年春天,大崂樱桃会一炮打响。给大崂带来3000多客流。后来,1997年的一场寒流造成了樱桃减产,王德东又带人到村口给前来游玩的市民做工作,让市民满意而归。大崂社区的樱桃越来越出名。 2000年以来,社区先后引进意大利、乌克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7个国家的大樱桃17个品种23000多株,嫁接改造了大樱桃3000多株,并建设了2公顷的苗圃。 2009年,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了青岛大崂樱桃山谷果品专业合作社,流转融合了社区居民分散的樱桃园。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开发、建设大崂樱桃山谷农业观光园,并且成为国家认定的3A级景区。之后,大崂樱桃会升级为北宅樱桃节,大崂社区也带动了周边其他社区,让北宅街道的樱桃经济越做越大。今年第22届崂山北宅樱桃节吸引市民和游客56.8万人,带动相关产业收入8950万元,
  王德东说,大崂社区下一步还要继续做大水果产业,要实现“四季有水果”的愿景。后期要发展野葡萄、软枣,要建设1000米的猕猴桃长廊和1000米的葡萄长廊,后期还将进一步挖掘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复原大崂草堂、十方神清庵等历史古迹,打造崂山区的历史文化强村。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陈勇通讯员胡声锐辛克杰